近日,韓國已正式宣布向中國團體游客開放免簽入境政策,這是看準了中國游客人均近90萬韓元的消費力,對韓國經濟有著顯著拉動作用。與此同時,一向愛走捷徑的韓國人,正通過購買中國股票、到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任職、抄底收購中國文旅等舉措,密集押注中國,搭上中國產業經濟快速發展的便車。
韓國散戶看好中國新能源、科技板塊的全球競爭力
中國企業正在造船、半導體、高端家電、新型顯示、汽車等產業領域對韓國企業展開激烈的競爭,這反而成為韓國投資者在中國股市上的重要選擇標準。
![]()
2024年下半年以來至今,中國股市成為了韓國散戶進行海外投資的重要市場。據韓國官方數據,韓國投資者在今年7月份時對中國股市的累計交易額為54億美元(380多億元人民幣),看好程度僅次于美國股市,而8、9月,韓國散戶的投資資金有增無減,特別是港股市場,屢屢創下資金新高。
韓國散戶甚至無需糾結哪一只中國股票更值得購買,只要是和韓國巨頭企業能打得有來有回的中國企業,都是績優股,比如動力電池領域的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對標三星的小米也是如此,中國的互聯網巨頭更是重點投資對象。
和日本同行一樣,韓國頂尖學者進入中國高校和機構
近年來有大量日本學者和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重量級科學家來到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任職,現在這股風潮已經卷到了韓國學界。
出于各種原因,到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任職的韓國高端科研人才呈穩定增長態勢。比如,今年4月,碳納米管領域國際權威專家、前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集成納米結構物理中心主任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李永熙入職湖北工業大學,全職領導半導體與量子研究所,主攻的碳納米管技術被視為下一代半導體與動力電池的核心材料。此前,理論物理學家、韓國高等研究院前副院長李淇明在退休后也加盟了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這兩位韓國“國家學者”稱號獲得者的中國行,為中國半導體、量子技術等尖端領域帶來了高端助力。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十余位退休的韓國頂尖學者到中國高校任職,是歷年來的新高。對此,有韓國媒體表示,還是有部分韓國教授婉拒了中國機構的邀約,雖然他們表示非常羨慕中國當下的科研環境和優厚待遇。
曲線進入,韓國資本抄底中國文旅項目的真實目的是什么?
引發中國民眾熱議的,是韓國資本對中國文旅項目的抄底,韓國資本真的只是抱著盤活中國困境資產進行盈利的目的而來么?中國傳統文化的寶庫如何守護?
![]()
今年9月,韓國資本已經完成對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的全資收購,并進行了一系列改造和IP植入,目前暫無明顯的韓國元素。而在此前,韓國資本已經收購了海昌4處極地海洋館,目前韓國資本在中國文旅領域的立足城市已有青島、成都、天津、武漢、蘇州。其中,蘇州項目還與上海迪士尼共享地鐵11號線。
多方共贏的同時,風險潛藏
韓國密集押注中國,一定程度上為部分市場和產業領域帶來了資源與活力,目前來看,韓國散戶、韓國科學家、韓國資本都有所獲益,中國股市處于上升期,部分科研領域有新成果產出,原本經營困難的文旅項目營收大有起色。
![]()
但風險在于,股市波動是必然,韓國散戶對中國股市的市場規則也缺乏深入的了解。科研領域的技術安全隱憂,韓國方面擔心核心技術轉移和流失,影響相關產業的競爭力,中國機構同樣有此擔心。最大的爭議還在于韓國資本對中國文旅項目的更新改造,韓資帶來了運營經驗,但收益外流還是小事,文化融合和本土文化IP如何避免外流才是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