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能真的要變天了。
周末,高市早苗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幾乎板上釘釘地將成為日本歷史上首位女首相。
![]()
今天周一資本市場開門,手機直接被日本股債匯狂歡刷屏:
——日經指數漲近5%,創歷史新高;
——30年國債收益率觸及3.29%,創歷史新高;
——日元飆升超2%,續創8月1日以來新高。
![]()
市場的態度很明確——他們相信,日本這次可能真的要迎來一輪“經濟春天”。
過去提到日本,大家想到的都是“失去的三十年”。
一個低欲望、低增長、低通脹的國家,年輕人不敢結婚、不想消費,企業寧愿存錢也不投資。
在我們的印象里,日本就像一個“老去的世界工廠”,沉默、精致、但沒活力,21世紀以來,什么移動互聯網、AI、新能源,各種風口都沒吃上熱乎的。
可現在,風向真的變了。
先是日本通脹慢慢起來了,民眾工資也漲了,企業利潤破紀錄,資本開支連續兩年增長。
街頭的消費開始回暖,房價、股市、甚至民眾的情緒,都在慢慢蘇醒。
很多人還沒意識到——這是日本三十年去杠桿之后,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再膨脹”。
要理解這股力量,得先回頭看日本這三十年的底層邏輯。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泡沫破裂開始,日本其實并不是“沒錢”,恰恰相反,他們“太有錢”。
企業、家庭、銀行三大部門全在拼命修復資產負債表——企業削減投資、家庭拼命存錢、銀行死守風險。政府再怎么放水,錢也流不出去。
于是,日本利率歸零、通脹消失、增長停滯。
這是典型的“資產負債表衰退”:所有人都只想著還債,沒人愿意花錢。
可時間能修復一切。
三十年過去,日本企業的債幾乎還干凈了,賬上趴著幾十萬億現金;家庭部門的儲蓄高得離譜,人均金融資產全球第一梯隊;銀行體系穩得可怕,不良率低到世界罕見。
換句話說,日本已經從“沒錢花”變成了“錢太多不怕花”,這就是復蘇的底氣。
高市早苗的上臺,恰恰踩在了這個節點上。
她繼承了安倍經濟學的精神內核:要讓日本人敢花錢、敢投資、敢冒險。但她比安倍更激進。她明確表態:貨幣政策不能急剎車,日本的通脹還不夠高。
![]()
聽起來像瘋話,其實是日本的現實。
安倍時代的“寬松”,更多停在金融層面,真正流到實體經濟的錢并不多;高市的目標,是要用財政刺激把日本徹底“熱”起來。
她想重啟日本的“國家資本主義”——政府出手帶動投資、押注半導體、能源轉型、新防衛體系。
尤其在“供應鏈安全”和“科技主權”上,她要讓日本成為全球產業鏈的“第二基地”。
這和安倍時代的“虛火”不一樣,她要的是產業升級、科技振興。
一句話,安倍讓日本“看起來復蘇”,高市想讓日本“真復蘇”。
市場為什么樂觀?
因為他們看到三個輪子正在同時轉動。
家庭部門敢花錢了,企業敢投資了,政府也敢負債了。這三股力量一旦形成閉環,日本經濟的“順周期”就可能真的啟動。
對投資者來說,這意味著股市和房市可能再迎來十年牛市,對企業來說,這是幾十年沒見過的擴張周期。
更深層的邏輯是——日本的通脹心態在轉變。
三十年來,日本人習慣了價格不漲、工資不動。可這兩年,通脹率維持在2%左右,企業開始發現:漲價并不會被消費者抵制。
于是,工資上調、消費意愿回升、生產意愿增強,這才是“經濟重新呼吸”的信號。
當然了,復蘇不是一蹴而就,日本的結構性問題并沒消失。老齡化、財政赤字、債務負擔,這些問題仍然巨大。
日本的政府債務是GDP的兩倍以上,利率一旦真上去,整個財政系統都會很難受。
![]()
而且日本的人口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勞動力缺口越來越大。
這注定了日本的“春天”不會太長,可能更像是一場“周期性喘息”。但就算如此,這也是三十年來最真實的一次復蘇嘗試。
過去的日本,問題是“太保守”;現在的日本,終于在賭。而且這次的賭注,是經濟,而不是政治。
高市早苗身上有安倍的影子。她的政治路線幾乎延續了安倍的所有核心思路:強財政、穩貨幣、擁美、挺臺。
區別是,安倍靠溫和的執政技巧維持平衡,而高市更直接——她的鷹派言論更烈、財政想法更猛。
市場喜歡的,不是她的鷹派,而是她敢花錢的決心。
從宏觀角度看,這輪復蘇的起點和2003年的中國、2010年的美國都有幾分相似:
一個長期去杠桿的經濟體,終于開始加杠桿。
這意味著資產價格可能繼續膨脹,制造業和出口重新活躍,全球資金重新配置。
別忘了,日本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凈資產國,外匯儲備、對外投資規模都驚人。
一旦國內開始加杠桿,那些海外資金回流,日本的資本回報率也會重新上升。
當然,日本的復蘇故事,也不該讓我們掉以輕心。
另外,真正值得我們警惕的,不是日本經濟變好了,而是——資本市場在為一個反H旗手鼓掌。
這次日本股債匯齊漲,不只是看好經濟,更是看好“路線”。全球資金用真金白銀在表達立場:他們支持一個愿意繼續綁定美國、推動產業鏈去中國化、在地緣政治上更強硬的日本。
換句話說,高市早苗的鷹派,不僅是政治姿態,更成了資本的共識。這才是我們需要讀懂的信號。
在一個越來越分裂的世界里,政治和市場正在形成新的默契:“反H”正在被金融化,被當作資產定價的新變量。
它不再只是一句外交口號,而是一種投資邏輯。
所以,對我們來說,真正的命題不是“日本會不會復蘇”,而是——在資本開始和ZZ深度捆綁的時代,我們普通人在投資、就業...這些命運選擇上又該如何應對呢?
世界的風向在變。
高市早苗的當選,也許只是個象征,象征著一個更復雜、更現實、更競爭的時代正在到來。
日本的春天或許會短暫,但背后的資本邏輯,會長期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