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都快過完了,我家空調外機還嗡嗡響個沒完。早上穿件短袖出門,脖子里都能捂出薄汗。樓下王大爺搖著蒲扇直念叨:“這老天爺是不是把節氣表給弄丟嘍?”我翻開手機一看天氣預報,明天居然還要飆到三十度。你說怪不怪?
記得小時候,國慶節剛過就要翻箱倒柜找秋褲。早晨上學路上,稻田里鋪著層白霜,呼出的氣都是白色的。現在倒好,重陽節都過了,槐樹葉子還綠油油掛在枝頭,桂花今年開得特別晚,連街邊的糖炒栗子攤都比往年來得遲——攤主老李說,天太熱,栗子糖分積不夠,炒出來不香。
這事兒不光咱們覺得奇怪。內蒙古的牧民發現,往年該儲備牧草的日子,草原還泛著青綠;長江邊的老漁民發現,有些魚產卵的季節整個亂套;我廣州的表姐昨天還在朋友圈曬冰鎮西瓜,她八十歲的婆婆說活這么大歲數,頭回見中秋還要開空調睡覺。
有個在氣象局工作的老同學告訴我,今年北極圈里的溫度一度飆到三十多度。想象一下,北極熊趴在融化的浮冰上喘粗氣,就跟咱們三伏天蹲在沒空調的公交站臺等車一個滋味。他說這就像地球發燒了,而且燒得還不輕。
為什么地球會發燒?有個比喻挺形象:咱們大氣層原本像床厚棉被,現在這棉被被人絮得太厚實。工廠煙囪、汽車尾氣排出去的二氧化碳,就像往棉被里拼命塞棉花。棉被越厚,地球散發熱量越困難,溫度自然節節攀升。
這床“厚棉被”讓整個氣候系統亂了套。歐洲今年夏天熱死不少人,萊茵河水位降到連運貨的船都開不動;美國加州年年山火,今年燒得特別兇;巴基斯坦鬧洪水,三分之一的國土泡在水里。咱們長江流域夏天遭遇六十年最嚴重干旱,鄱陽湖底露出明代古橋,這可是六百年來頭一遭。
你可能要問,國外這些事跟咱們有什么關系?關系大著呢。就說鄱陽湖干旱那陣子,江西種糧大戶劉建國承包的五百畝稻田差點絕收。他家三代種田,從沒遇過立秋后還半個多月不下雨的情況。后來他算了筆賬,光抽水澆地的電費就比往年多花三萬塊。這些多出來的成本,最后都會反映在米價上。
再說個近的。我鄰居張阿姨的兒子在浙江服裝廠做工,今年廠里秋裝訂單比去年少四成。老板苦笑著說,天都不冷,誰買厚衣服?生產線上的工人們干著急,就怕年底裁員。你看,地球發個燒,連咱們穿衣吃飯都能牽連上。
不過話說回來,危機里也藏著機會。甘肅有家農戶在戈壁灘上種葡萄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