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陳振
來源 | 財經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是喜是憂?35億爛攤子被接手后暴漲68%,韓國巨頭MBK為中國文旅抄底。
中國文旅的韌性,用“橫店”就能代表。
這座位于浙江的影視小鎮,29年間從荒地起步,靠著劇組拍攝和旅游轉型,一年能吸引超千萬人次,年產值破百億,被稱作“中國好萊塢”。
即便疫情三年,橫店依舊是國內最能打的文旅IP之一。
和橫店的繁榮相比,300公里外的蘇州,卻有一座耗資35億的電影樂園陷入困境。
這里本該是華誼兄弟的“文旅王牌”,七大電影IP、34個游樂項目、11場演藝秀,開園時聲勢浩大,是寄望能成為“中國環球影城”的存在。
![]()
結果,輝煌的開端很快被現實擊碎。從2018年開園到2024年重整,7年沒熬出一個春天,反而成了壓垮華誼的最后一根稻草。
橫店活成了傳奇,蘇州華誼電影世界卻被資本按下暫停鍵。
據企查查顯示,近幾年,華誼兄弟電影世界官司纏身,相關訴訟多達五百余條,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供應商追債。甚至在2024年底,還被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
![]()
一個傳奇,一個深坑。兩條路徑,把影視樂園的命運寫得淋漓盡致——有人在資本與市場的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有人則在繁華背后悄然墜落。
![]()
400畝湖濱樂園易主
沉睡多年的華誼IP重生
這片占地400畝的湖濱樂園,曾是華誼兄弟寄予厚望的“電影夢工廠”,卻因連年虧損成了沉重負擔。如今換了新主人后,故事開始改寫。
![]()
接盤方海合安文旅并沒有選擇“止損式管理”,而是砸下超1億元,直接推出三記重拳:奶龍魔法時光主題區、《狀元歸來》沉浸秀、以及“陽澄星光夜”夜游體系。
從形式到內容,這三大項目幾乎對標當下文旅消費的核心需求。
奶龍主題區,用3萬平方米沉浸空間、30余項互動設施和首部舞臺劇,精準切入親子和年輕客群。
![]()
《狀元歸來》沉浸秀,則把盛唐科舉文化搬到現實:12000平方米實景、48米LED巨幕、百位演員的聯動演出,瞄準的是文化+科技的結合點。
![]()
“陽澄星光夜”夜游體系,讓樂園營業時間延長至深夜9點,配套夜市、文創和餐飲,切入本地化的夜經濟場景。
![]()
這背后的邏輯不言而喻,提高了滯留時間、強化了沉浸體驗、制造了二次傳播。在文旅行業競爭激烈、用戶注意力分散的當下,這些改造是典型的“精準補短板”。
更關鍵的是,效果已經顯現。據陽澄湖半島發布,試運營期間,樂園迎來35萬人次客流,同比收入增長68%,單日最高客流突破2萬人次。曾經被質疑“爛攤子”的項目,開始露出轉機的苗頭。
![]()
35億豪賭夢碎
華誼兄弟的蘇州實驗室
故事要從2011年說起。那一年,華誼兄弟董事長王忠軍提出,將電影IP延伸到實景娛樂。
這個設想,被視為華誼的“第二增長曲線”,也為后來蘇州電影世界的誕生埋下伏筆。
同年7月,華誼兄弟攜手蘇州工業園區和陽澄湖半島開發建設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2012和2013年繼續加碼投資,2015年開工。
彼時的官方表述相當激進,要建設34個游樂項目、11個演藝秀、7個主題餐廳和40多家主題商店,目標是成為“中國第一電影主題樂園”。
![]()
然而,樂園建設遠沒有想象中順利。
資金鏈緊繃、施工周期拉長,加上設計和定位不斷調整,最終耗資35億元,2018年正式開園。
![]()
開園時,外界對這座寄托著“華誼夢”的樂園充滿期待,它既是對好萊塢環球影城模式的模仿嘗試,也承載了國產電影IP商業化的實驗野心。
![]()
但現實的沖擊遠比設想來得猛烈。
陽澄湖半島景色雖美,卻離市中心太遠,交通不夠方便,門票偏貴,配套設施不齊全,加上IP影響力有限,樂園很快出現“有人夸好看,但沒人愿意買票”的尷尬局面。
![]()
與同期的橫店、迪士尼相比,它缺乏足夠的核心爆款項目,也沒有形成強力的市場口碑。
在高投入與低回報的反差下,這座樂園逐漸被貼上“豪賭失敗”的標簽。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開園后的頭三年,分別虧損為1.34億元、1.62億元、9275.79萬元。
![]()
彼時的華誼兄弟已經在電影主業上顯露疲態,蘇州樂園原本被寄予厚望,卻最終成為拖累。
不過這一經歷,也折射出一個更大的問題,在缺乏長期運營能力、IP生命力不足的情況下,電影樂園從來都不是一條輕松的“第二曲線”。
![]()
七年虧損持續燒錢
華誼實景娛樂收入腰斬為零
華誼兄弟的實景娛樂夢,并非唯一的跨界業務。自2011年起,公司大舉跨界投資,不僅布局實景娛樂,還涉及游戲、廣告、房地產等領域。
據新浪財經報道,2014至2018年是華誼兄弟的大肆擴張,股權投資一路飆升至51.08億元,商譽漲至35.7億元。
然而,預期的協同效應并未出現,公司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財務狀況日趨緊張。
一方面,主題樂園等新業務砸下35億巨資卻回報不佳,成為拖累;另一方面,影視核心主業在市場競爭下顯出疲態,收入顯著下滑。這種青黃不接的局面,凸顯了公司戰略轉型的艱難。
據2024年財報顯示,華誼兄弟公司營收下滑超30%,凈虧損2.85億元。從2018年算起,其累計虧損規模已高達82億元,復蘇前景黯淡。
![]()
為緩解財務壓力,華誼兄弟近年頻頻收縮戰線。
繼2019年向阿里影業出讓東陽美拉控股權后,2023年又將嘉利文化100%股權轉讓給中聯盛世文化,資產出售已成為其維系生存的主要手段。
![]()
盡管如此,華誼兄弟的財務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在這種背景下,華誼兄弟把電影世界這個“包袱”轉手也在情理之中。
![]()
韓國歐巴入侵
MBK押注中國文旅成潮流
蘇州陽澄半島樂園的易主,并不是MBK在中國文旅市場的孤例。這家韓國最大私募基金,MBK正以驚人的速度在中國布局文旅產業。
在已經掌控青島、成都、天津、武漢四大極地海洋文旅項目下,如今又加碼蘇州,MBK已經押注五座城市的文旅資源。
青島極地海洋公園,是MBK在中國的第一塊落子。憑借成熟的運營模式和本土化改造,它迅速成為區域親子旅游熱點。
成都極地海洋公園緊隨其后,通過引入沉浸式互動體驗和本地IP聯動,讓游客停留時間明顯拉長。
![]()
天津、武漢的極地海洋度假區,則更側重綜合度假功能,從游樂設施到餐飲、酒店全鏈條布局,為MBK鎖定多元化收入。
這個暑假,蘇州陽澄半島樂園在試運營期間,吸引了超過35萬游客,單日接待突破2萬,收入同比激增68%。
樂園成功躋身2025年抖音暑期全國十大熱門景區,成為MBK將票房IP轉化為沉浸式樂園的又一亮眼案例。
![]()
從北到南、從海濱到內陸,MBK正全面復制其在中國的成功商業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MBK的成功并不僅僅局限于中國市場。早在2009年,MBK便聯合高盛投資了日本的大阪環球影城項目。
經過8年的精心管理,大阪環球影城的年客流量從750萬人次提升至1500萬人次,實現了翻倍增長。證明了MBK強大的投資和運營實力。
![]()
從青島到蘇州,MBK的每一次押注都像投下一個信號:韓國私募歐巴來了,押注中國文旅市場的新黃金賽道,不僅要做接盤俠,更要做改造者、放大器,攪動沉睡的IP資源。
![]()
爛攤子能否翻身,市場才是裁判。
華誼電影世界的故事,是一出典型的資本接盤與重構案例。華誼兄弟曾經的電影帝國在這里折戟,MBK押下的億級改造能否奏效,將成為觀察中國文旅市場資本運作能力的重要窗口。
從市場角度看,MBK的策略具有雙重意義。
一方面,它以低價接盤完成資產重整,為在華東市場擴張積累經驗和資源;
另一方面,樂園升級后的“沉浸奇觀”嘗試融合本地文化與夜經濟,為長三角文旅消費提供新的實驗樣本。
![]()
但風險同樣顯而易見。蘇州陽澄半島樂園承載著原投資者的失敗教訓,高額改造投入、市場競爭壓力和運營復雜度都是潛在障礙。
樂園能否實現穩定盈利、資本回報能否兌現,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對于大眾來說,這既是一次資本與文化的交鋒,也是一場商業翻盤實驗。
MBK接盤后的首波熱度已釋放,但未來能否延續、能否真正重塑湖濱奇觀,仍有待市場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