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沙戰爭即將兩周年之際,哈馬斯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20點計劃”做出回應。
這次的回應普遍被認為是解決加沙戰爭的重大契機,但實際上真正觀察各方反應的話就會知道,涉及到核心議題方面的解決,并非是各方的幾句表態能夠輕松搞定的。
比如以色列撤不撤軍,如何撤軍?加沙戰后歸誰管理?戰后重建怎么搞?哈馬斯武裝能否解除武裝,怎么解除等等?
![]()
這其實就跟俄烏戰爭一樣,在戰場上不能徹底消滅、瓦解、擊敗、拖垮對方武裝或者出現其他重大事件的前提下,是很難達成真正意義上停火的。
具體就哈馬斯武裝來說,盡管經受了重大損失,但其依舊有統治和武力基礎。
而以色列自身也已經付出了上萬人的作戰傷亡,其訴求雖然是徹底消滅哈馬斯,可這仗已經打了整整兩年了,以軍也確實做不到。
戰場上做不到的,想要在談判桌上輕松取得;說實話,以色列自己都不敢抱這種期望。
所以現在以色列的真正目的,就是利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方案,誘使哈馬斯把俘虜先釋放了。
![]()
再之后隨便找個借口便可重啟戰事,其目前執行的就是徹底將加沙“集中營”化,既然消滅不了哈馬斯武裝,那就讓整個加沙陷入煉獄,以削弱其組織和抵抗基礎。
說白了,以色列目前的矛頭對準的就是整個加沙人群。
它自己非常明白,以其對加沙的所作所為,只要戰火停止,這里休養生息了,那么死難者的親人必然還會拿起武器來,這實際上都無所謂哈不哈馬斯了,畢竟哈馬斯也不是憑空產生的。
而最近加沙戰場上的一例戰斗,或許就是答案之一。
![]()
這次戰斗發生在10月2日上午,地點是加沙中部靠近以色列邊境的以軍常駐營地。
自加沙地面戰開始以來,以軍便控制了加沙中部的納扎里姆走廊并在這里長期駐兵據守。
所以這里不同于加沙地帶的其他區域,以軍是來了再走,走了再來;它是一直就蹲在這里,建成了常設炮樓,所以防御要更加完善,外圍也有鐵絲網和多道封鎖墻,還有各種攝像頭監視。
正是因為設防完善,以軍第414戰地情報營也派兵進駐,負責對加沙地區的全方位情報監視。
在加沙戰爭爆發前,這個營就是針對加沙地區的,所以在哈馬斯的突襲中,該營損失慘重。
![]()
加沙戰爭爆發后,因為這種情報偵察單位通常位于后方;即便其進駐加沙,也是在設防完善的據點內,并不參與一線戰斗,所以想要再斃傷第414營的官兵是比較困難的。
而10月2日上午,就在大白天的背景下,一名哈馬斯武裝的戰士攜帶步槍,對以軍的常駐營地發起了攻擊。
這次攻擊是不同尋常的,因為哈馬斯這邊只有一個人,很顯然不是組織決策的結果。

有極大的概率是這名戰士所在的分隊已經打得只剩下他自己,在以軍的重兵封鎖下,他也找不到其他的組織單位,所以對以軍基地發動了注定有去無回的攻擊。
這種針對嚴密設防據點的進攻,既不存在進攻突然性,又是在大白天展開的,實際上很難想象能殺傷到以軍士兵。很可能在接近以軍封鎖墻的過程中,就被射殺了。

但這人不知道用了什么辦法,竟然成功滲透到了以軍據點附近,穿過了鐵絲網、翻越了封鎖墻,以軍的攝像頭甚至還拍到了這名戰士的動作。
在進入以軍基地后,一個人對戰的當然是一大群以軍。
![]()
結果這名戰士竟然靠著一支步槍,在擊中了3名以軍后,自己才中槍身亡,倒在了以軍基地的黃土上。
據以軍自己通報,以軍這次倒是沒有死人,被擊中的3人都是負傷,但是受傷的軍官是重傷。
按照以軍的傷情評定,重傷基本跟死了的差別也不大了,起碼是很難再回部隊服役,并落下終身殘疾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名戰士的單兵突擊,也是換得了削弱以軍戰斗力的成果,并沒有白白戰死。
![]()
尤其第414戰地情報營的任務就是使用無人機偵察引導炮擊,不知道多少加沙軍民間接死于其手,這名戰士的決死突擊至少撂倒了3名以軍,可見戰術素養還是比較高的。
以色列那邊的輿情是拍手叫好,可是這幫有著“千年智慧”的大聰明就沒有多想想:
為什么這家伙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一支槍了,還敢于發動這種注定要死的攻擊?甚至這種攻擊在以軍嚴密設防下的情況下竟然還得手了?
這問題真能想明白的話,猶太人的千年遭遇也不會重復那么多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