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鏈接看上篇:
海軍方面雖然華東海軍占了個源頭,但很微妙的是,張愛萍白忙活一場,并沒有到海軍領導機關當副司令員,寧可選旱鴨子王宏坤來,也不叫愛萍上將,個中玄機尤多。
華北二楊,老楊哥沒得說,坐鎮濟南充當全軍的總預備隊,一直保持的比較穩,連風波都很少出,這一點上將常青樹許世友、韓先楚都比不過老楊哥,太穩了。
![]()
人生在世,君子于役,有些愣頭青是二驅,遇到點泥坑就陷住了或是翻車。高明一些的像四驅,前轱轆不轉后轱轆轉思密達。老楊哥是履帶式重卡,12級狂風吹不翻、一丈的泥坑也陷不住。老楊哥真是一本大書,怎么讀都讀不盡,值得后生們好好學習。
白袍小將出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多年在晉察冀樹大根深,中央又有聶總為奧援。想當年鬼子華北駐屯軍那么大優勢,聶總的晉察冀司令部就在易縣待著,八年都沒逮住,白袍的防守能力得到充分的證明。讓這樣一位資深智將主持京畿防務,天時地利人和占全了,最合適不過,也都放心。
三、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各大野戰軍都有一些遺珠于野、略顯遺憾的將領。
一野相對來說遺憾的少。王胡子、許光達都去獨當一面了,王胡子的事情雜,做的事情屬于只能做不能說的,大家心里都有數。1954年調到中央當副總長和鐵道兵司令員,是不是有一點刻意避一下影響的考慮呢?這都不好說。他從戰將調到鐵道建設領域不算是輕用,55年議定軍銜時一度是大將之選。
二野三個兵團司令都有非常好的去處。其余諸位,王近山、秦基偉、王秉璋、張才千資歷略淺一些,沒當上首任大軍區司令不算什么。王新亭代理過一段時間濟南軍區司令中,不算虧。大別山二王兄弟屬于暗虧,大王當了八大總部之一的部長,業務領域屬于偏門,不久又被總參接管,軍銜極高而事權較低,比小字輩的許光達虧多了。
![]()
小王到海軍當副職,業務不熟人情不熟,刷不出存在感甚是焦慮。上面有蕭司令鎮著,有委屈也說不出什么。古語謂兩難之勢為騎虎,此勢約為騎駱駝,設計的就是讓你好好躺平,地位挺高的,知足吧。你偏要學人家策馬奔馳,出事了只能說缺乏自知之明。
二野還有一位軍事能力相當強悍的將領,李達。李上將一直當參謀長,沒有直接指揮過具體的戰役,能力被劉伯承元帥的光環蓋住了,論實力絕不在二陳之下。大概是長期當參謀長,眾口塑佛,雖也好看得緊,但無奈塑成了阿儺伽葉的形象,難成居中而坐的佛爺,可惜了。
三野可說的人比較多。葉飛、許世友之外,能力與資歷都屬一流的是陳士榘,既能當野戰軍參謀長,也能外出指揮一個兵團獨立作戰。對比同為參謀長的劉亞樓,兩人功力相若,論理最后待遇也該差不多。陳士榘國初從兵團司令員位置上突然轉任華東軍政大學校長,這個彎拐得就有些急。之后調去擔任工程兵司令員,業務領域更加冷門靠后,和程子華的人生軌跡有些像。對比劉亞樓在空軍的光鮮,榘參座冷板凳坐得相當尷尬。榘參座后半生變得比較沉默低調,不像解放戰爭中誰都不服誰都敢懟,少出門少說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手里無權,自然而然躲過了很多風波,享受一下紅粉人生,亦人生之樂事也。
![]()
王建安從朝鮮戰場回來之后,歷任沈陽、濟南和福建三個軍區副司令員,手下人都看不過去,說老首長以你的資歷不能總當配角。王建安唯苦笑而已。個中原因眾說紛紜,有的人危言聳聽,說王建安在阿姚一事中拒不批評。若真有此事,那別說沈陽軍區副司令員了,能不能繼續留在軍隊中都是個問題。后來韓先楚出任福州軍區司令員時,向偉人求情把老戰友王建安調去福州擔任副司令,老人家抬抬手就算過去了,可見并沒有發生多么大不了的問題。頂多是性格原因,傲氣多了一些不討人喜歡,加之軍中大佬無人給他撐場子,就落了個多年副職的命。
宋時輪上將資歷與陳、葉、許、王相若,若是一直在東南前線而未去朝鮮,南京軍區或福建軍區司令,他都是有力競爭者。只是長津湖一戰失利影響太大,軍事上未免讓人不敢放心。回國后投身軍事科學院,給的待遇還算不錯,不能奢求更多了。
![]()
晚年的宋上將,臉部輪廓變得柔和,已無當年的桀驁之氣了。
張愛萍上將論能力論格局論境界,都是三野上將群體中比較出類拔萃者,還是共和國海軍的創始人之一。然而解放戰中缺席太多,趕上了末尾,戰功方面欠缺了。他也湊不起強有力的班子,不能和蕭司令的兵團部相比。去蘇聯訪問學習海軍建設,和劉亞樓都滿懷著建立新中國新軍種的美好愿望,誰料回國為他人作嫁衣裳,愛萍上將心里難免有些郁結。
他性格里本就有些耿直,后來到總參四面開懟,連羅、楊這種軍種司令的面子都不給,公開放話八大總部太多太啰嗦,就該撤并成總參總政總后三大部。這股怒火連彭總都有點招架不住,說這個部不能裁、那個部得給葉總面子云云。從來都是別人勸彭總別發火,也就愛萍上將有這能力,讓懟人大帝來勸自己。人吃五谷雜糧,皆有七情六欲,說到底,這股子怒火和回國后的失落有無關系呢?
![]()
九天應元東風佑圣真君。筆者非常喜歡張老這張照片,虎老雄心在。且這一版軍裝也比較好看,放上來膜拜一下。
四野諸將走到前臺的分別是蕭勁光、參謀長劉亞樓、老3縱司令員韓先楚、老8縱司令員小黃、老7縱司令員鄧華,以及洪學智。呂正操雖然地位級別高,不過限于出身問題,早早地就轉到鐵道系統工作,而且還是副職。
李天佑沒有競爭過小黃,在軍事學院學習后到廣州擔任副司令員、代司令員。有什么特別直接的原因嗎?恐怕也未見得有。在猛將如云的四野系統,李天佑雖也能打,不過并沒有特別亮眼的地方,總不能因為救過101一命就保送到大軍區司令位置上。到總參后分管隊列,而不是作戰口,能力特點可見一斑。
劉震上將同樣如此,帶出一個很能打的39軍,又擔任過軍區空軍司令員,最后安排到空軍系統,跟著劉亞樓干,也不算虧。103去世后,劉震感覺自己能行了,跟吳大胖子嘔氣,沒嘔過,可能政治能力上不是特別全面,影響了整體境界。
華北系統軍事口的上將不算多,二楊都走到很高的位置。其余陳正湘、鄭維山、曾思玉、文年生等人資歷相對淺一些,無法和上將層面的人物相提并論,屬于陶勇、王必成、梁興初、秦基偉這個水平線的。等到一線上將逐漸轉崗后,中將一輩的才慢慢走上前臺。
本文完結。
祝各位新朋舊友國慶中秋快樂。
最后,推薦一個非常棒的深度歷史類公眾號,我也常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