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達子
- 本文共2823字,閱讀時長大約6分鐘
前言
老話常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可在帝王家,連皇帝的女人都逃不過這世道的翻覆。昨天還是先帝掌心的嬌客,今天可能就成了新君眼中的刺。康熙朝盛極一時的宜妃郭絡羅氏,就是最鮮活的例子。
![]()
她曾被康熙捧在手心二十余年,連出巡都要寄親筆信問安、捎帶東北的人參貂皮。可康熙的棺木還停在乾清宮里,雍正就急著把她趕出了紫禁城。這不是簡單的新君不容舊寵,而是一場藏在宮斗里的政治清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老達子就來跟大家聊聊~
宜妃是誰?
宜妃郭絡羅氏,是康熙朝最得寵的后妃之一,連《清史稿?后妃傳》都特意記下她的恩遇:“圣祖甚愛之,出巡必寄書問安,賜珍物。”
康熙十六年,16歲的郭絡羅氏以滿洲鑲黃旗佐領之女的身份入宮,剛滿兩年就封了宜嬪(清朝后妃等級里,嬪已是主位,能有自己的寢宮)。
又過兩年,生了皇五子胤祺,直接晉為宜妃,成為康熙四妃(惠妃、宜妃、德妃、榮妃)中的第二位。要知道,同期入宮的女子,有的熬了十年才到貴人,宜妃這速度,說是火箭晉升都不為過。
更關鍵的是,康熙對她的偏疼是明著來的:每次出巡盛京、熱河,必寫親筆信給翊坤宮的宜妃,內容瑣碎得像尋常夫妻。連她的父親三官保,都因為女兒得寵,從小小的佐領(正四品)升到了內務府總管(正二品)。內務府總管管著皇帝的吃喝拉撒、后宮用度,不是皇帝的自己人,根本坐不上這個位置。
康熙朝的二十多年里,宜妃就像后宮里的活招牌,連宮女太監都知道,翊坤宮的宜主子,是皇上心尖上的人。可誰也沒想到,這份恩寵,會在康熙死后變成催命符。
![]()
宜妃在康熙喪禮上的越禮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去世之后,盡管宜妃身體不適,也得去給康熙守靈。可她卻是坐著軟轎去的,剛到靈前臺階下,就撞見了正往這邊走的雍正。
雍正穿著粗麻孝服,袖口的白布沾著蠟油,見了宜妃,他站定腳步,垂著眼睛等她行禮。按清朝喪禮儀制,新君即位后,后妃無論之前地位多高,見了新君都要行屈膝叩首禮,尤其是在先帝靈前,這是尊新君、敬先帝的雙重規矩。
可宜妃只是扶著轎桿站著,連腰都沒彎。她盯著雍正的臉,嘴角扯出個淡淡的笑,開口就是:“四阿哥來了?”
這一聲四阿哥,像根針戳在雍正心上。前一天他剛在太和殿登極,滿朝文武都喊皇上,可宜妃偏要叫他四阿哥。更過分的是,她繞過雍正,直接走到靈前最靠前的位置坐下。那位置本是給康熙皇后留的,連雍正的親媽德妃烏雅氏,都只敢坐在旁邊的偏位。
后來,雍正終于忍不住了。他召來內務府總管,翻著《大清會典》拍在桌上:”宜妃母妃乘軟轎入乾清宮,是哪條規矩允許的?她稱朕為‘四阿哥’,是忘了朕現在是皇帝?“
其實宜妃不是不懂規矩,她跟著康熙二十多年,《大清會典》的后妃禮儀她比誰都熟。她只是習慣了特殊:”康熙在世時,她可以坐著等康熙進翊坤宮,可以直呼宮女太監的名字,可以讓父親當內務府總管。可現在康熙走了,她還沒從寵妃的身份里轉過來,在她眼里,雍正還是當年那個不太起眼的四阿哥,哪里配讓她行禮?
![]()
可她忘了,帝王家的寵,從來都是依附皇權的。康熙在時,她的特殊是康熙給的。康熙不在了,她的特殊就是犯上。
這場喪禮上的沖突,成了雍正趕她出宮的直接導火索。而更關鍵的是,宜妃的兒子胤禟,早就是雍正的眼中釘——這才是她真正的禍根。
被逐出紫禁城
康熙的喪期還沒結束,宜妃的翊坤宮就來了內務府的人。當天下午,宜妃的行李就被搬到了胤禟的王府。可更讓她煎熬的,是兒子胤禟的處境。
康熙剛死,雍正就下旨讓胤禟去西寧辦事,美其名曰歷練,其實是把他趕出北京,切斷他和八爺黨的聯系。到了西寧,胤禟還不肯安分,偷偷給胤禩寫信,說四哥的皇位坐不穩,咱們再等等。
宜妃搬到王府沒兩個月,雍正的諭旨就跟著來了:“胤禟在西寧多行不法,著削去王爵,降為貝子。”
雍正二年(1724年),胤禟被召回北京,直接關在宗人府的高墻里。宗人府的墻有三丈高,連窗戶都釘著鐵條,胤禟每天只能在巴掌大的院子里轉圈。雍正還嫌不夠,給胤禟改了個名字:塞思黑(滿語里討厭的人),連他的子孫都要改姓愛新覺羅以外的姓氏。
就這樣,宜妃在王府住了三年,胤禟就被圈禁了三年。雍正四年(1726年)的秋天,胤禟在宗人府里去世。有人說他是被毒死的,有人說他是餓死的,可不管怎么死的,宜妃都知道:她的兒子,是被雍正清算死的。
![]()
宜妃被逐的底層邏輯
宜妃從翊坤宮寵妃到王府棄人的墜落,從來不是宮斗劇里的小脾氣,而是雍正即位后最關鍵的兩場政治算計:一場是對八爺黨的連根拔起,一場是新君權威的鐵拳立威。
1、胤禟是八爺黨的心臟
胤禟在九子奪嫡里的分量有多大呢?他不是八爺黨的小嘍啰,而是發動機。
胤禟的本事,就兩個字:能賺、敢拼。康熙朝時,他靠著父親三官保(宜妃的父親,內務府總管)的便利,開當鋪、倒騰東北人參、放高利貸,連江南鹽商都得給他遞孝敬銀。
到康熙末年,他的家產超過百萬兩。更要命的是,這些錢全砸給了八爺黨。在八爺黨里,胤禟的角色是后勤部長+敢死隊。
這些事,雍正全記在小本本上,對剛即位的雍正來說,胤禟是八爺黨的心臟,不搞掉胤禟,他的皇位就坐不穩。
而宜妃作為胤禟的母親,天生就成了政治附屬品。兒子站在新君的對立面,母親就算無辜,也得跟著受罰。這不是雍正殘忍,是帝王家的規則:對政敵的清算,從來都是株連的。
2、趕宮事件就是新君立威的活靶子
雍正剛即位時的處境,比很多人想的更危險,他的皇位,是爭來的,不是順理成章的。
康熙末年,八爺黨勢力極大:朝廷里一半大臣是胤禩的人,民間傳八爺賢,四爺冷,連雍正的親媽德妃都更疼小兒子胤禵(說老四搶了老十四的皇位)。對剛坐上龍椅的雍正來說,最迫切的不是治國,是立威,讓所有人承認,他是合法的皇帝。
而宜妃的越禮,正好給了他立威的機會。
![]()
宜妃的越禮,不是不懂規矩(她跟著康熙20年,《大清會典》背得比誰都熟),是不承認雍正的皇帝身份。
這些行為,在雍正眼里,不是宜妃的傲慢,而是一群人的態度。那些不承認他皇位的人,都在看著宜妃:要是新君連先帝寵妃都治不了,誰還會怕他?
所以雍正的處置,是借宜妃立威。用現在的話說,宜妃成了雍正立威的活靶子,通過收拾她,雍正告訴所有人:新君的權威,不容任何挑戰。
老達子說
其實宜妃的故事,藏著所有寵妃的宿命:帝王家的寵,從來都是寫在沙地上的字,風一吹就沒了,雨一淋就散了。康熙給她的翡翠鐲子、親筆信、內務府總管的父親,都是寵的贈品;可等康熙走了,這些贈品全變成了債:鐲子是舊寵的證據,親筆信是念舊的把柄,父親的官職是攀附的罪名。
她到死都沒懂,真正害她的不是雍正的狠心,不是胤禟的爭強,是帝王家那套靠別人的權力活著的規則。你把命運系在皇帝的掌心里,就別怪掌心的溫度說涼就涼;你把特殊當成自己的本事,就別怪新君的規則翻臉不認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