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黑暗騎士》于2008年上映,之后的十幾年里,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格局、題材和形式,均已天翻地覆,歸到迪士尼旗下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和《星球大戰》系列,鎖定年度票房的同時,電影宇宙大法一定程度上也業已“綁架”了好萊塢。
各類大小宇宙紛紛出爐,某種程度上只為了更好地圈錢,但也逐漸失效;《阿凡達》帶來的3D風潮,讓無數爛片披著3D外衣提升票價,而觀眾和業界對偽3D的嘲弄,也透露著對這股歪風邪氣的無可奈何。
在這些紛紛擾擾之外,卻沒有幾個人記得真正優良的商業大片該具有的眉眼身段了:
那種不是由特效刺激感官,堆砌角色胡謅劇情,而是由純粹的戲劇張力帶來的通泰全身的觀影快感;那種基于主題、節奏、表演完全交織在一起,壓迫得我們喘不過氣、目不轉睛的觀影體驗;那種在落幕很久后還怔怔回不過神的余味無窮、余音繞梁感。
《蝙蝠俠:黑暗騎士》
![]()
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下稱《黑暗騎士》)之后,確實還沒有一部商業大片能夠同時達到以上所述境界。
更何況,作為三部曲中最臻于完美的一部,包括希斯·萊杰的神級表演,克里斯托弗·諾蘭至今最有政治隱喻的電影主題,諸多因素加諸于記憶之上,使得我們不由自主地回望:到底發生了什么,才能使得《黑暗騎士》如此讓我們念念不忘?或者說,我們該如何更深更好地去解讀它,才是完美打開這部電影的最佳方式?
![]()
關于《黑暗騎士》所有的軼事逸聞里,有一則永遠被粉絲們所津津樂道。
2008年,美國總統小布什來參加北京奧運會,在甫下飛機的時刻,就連問兩遍前來接機的時任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Have you seen the Batman?”小布什對《黑暗騎士》無以復加的癡迷和激動,被這則傳聞表達得淋漓盡致。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小布什從中找到了繼續執行其反恐戰爭策略的力量源泉——被所有人誤解并不會拉低英雄屠龍、維護正義和秩序的決心。而小布什對《黑暗騎士》的褒獎,更是將它提升到了跟最偉大的西部片相提并論的地位,只不過,這次沒有西部,只有黑暗中一息尚存、被眾人摒棄的英雄,亦象征著他自己。
![]()
于是乎,諾蘭通過《黑暗騎士》為美國外交政策和保守主義辯解,成了好萊塢左翼人士最好的攻訐之詞。
其后,這股風燒到了全世界,斯拉沃熱·齊澤克——這一最愛揮著大棒亂舞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更是對其做了蓋棺定論之武斷定調:“全球意識形態退化之代表,它代表著意識形態從此不再需要真相。”
意即好萊塢為了美國的反恐政策,而將謊言提升成真相,如同小布什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一借口發動伊戰一般。
![]()
這一與小布什針鋒相對的提法,迅速卷起了全球對《黑暗騎士》所承載主題的興趣,眾說紛紜對應著分屬不同立場的解讀。
有人稱,《蝙蝠俠》三部曲象征著資本主義對無政府主義乃至無產階級革命的警惕和鎮壓之心,是一則反革命寓言;
也有人稱,諾蘭所主張的人性完全僭越了神意,《舊約》里上帝可以摧毀蛾摩拉和索多瑪,那么當影舞者聯盟聲稱:“我們曾制造瘟疫洗劫羅馬,用大火把倫敦夷為平地,這次我們要摧毀罪惡滔天的哥譚市”,代為執行神的旨意時,蝙蝠俠對拉爾斯·艾爾·古爾、小丑和班恩的阻止,則象征著諾蘭對宗教原教旨主義者的不以為然。
到底哪一方說的是正確的呢?
![]()
為慶祝電影誕生13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環球銀幕》創刊40周年,我們推出了特別增刊《完全電影130年(第一輯)》,帶來對40部影史經典的全新視角深度解讀。
《蝙蝠俠:黑暗騎士》便是其中一部。關于影片完整解讀,請見 《完全電影130年(第一輯)》。
![]()
![]()
![]()
![]()
![]()
掃碼即可選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