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存期不是生命的倒計時,而是治療的起跑線
2023年12月,一位子宮肉瘤患者確診后經歷手術和6期化療,但復查發現肺部結節增大,確診晚期轉移。當地醫院建議免疫和靶向治療,但患者選擇嘗試中醫,在袁希福老中醫處服藥9個月。
近期復診時,患者精神狀態尚可,但發現結節略有增大,不禁擔憂:病情加重,還能活多久?
惡性肉瘤,生存期真的只有1年嗎?
袁希福老中醫坦誠相告:肉瘤惡性程度高,對化療不敏感,國際統計平均生存期約為1年。但他立即鼓勵患者:"咱們已經超過1年,往后都是‘賺’的。"
他建議患者成為"半個醫生",主動了解國內外治療進展,通過對比會發現:當前狀態其實不錯。更重要的是,若身體調理得當,實現"帶瘤生存",完全可能突破1年,甚至達到3年、5年或更久。
為什么不能輕易預測生存期?
袁希福老中醫強調,不應輕易給患者"生存期"的預測。這類判斷如同"緊箍咒",可能讓本有希望的患者喪失信心。
他認為,除非出現"絕脈",否則生存期無法準確評估。癌癥通過消耗元氣、損傷臟腑功能而進展。若通過對癥治療減輕痛苦,調理氣血,扶正元氣,就能有效延緩病程——既然生命可以延長,又怎能輕易設限?
臨床中,許多被判定"僅剩數月"的患者,通過合理治療實現了長期生存。有位患者3年前就被判"只有3個月",如今復查,醫院再次給出同樣的判斷,但她已堅強生活了3年。
當醫生給出短暫的生存預期時,這僅說明病情嚴重,而非生命終結。著眼當下,積極治療,生命自會展現其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