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抖音作為一款短視頻平臺席卷全球,以其快速、碎片化的內容吸引了億萬用戶。然而,其對社會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堪稱一種“數字毒瘤”,在張一鳴賺的盆滿缽滿的同時,其對社會的危害漸現。
從信息繭房到心理健康危機,再到社會價值觀的扭曲,抖音的危害遠超表面娛樂和積極作用,其影響甚至比傳統癌癥更為隱蔽而深遠。
一、制造信息繭房,強化“傻子共振”
抖音的算法以用戶興趣為核心,通過精準推薦將內容推送給目標用戶,這種機制看似個性化,卻在無形中構建了“信息繭房”。
心理學家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在研究回音室效應時指出,人們傾向于接觸與自身觀點一致的信息,而抖音的算法恰好放大了這一傾向。例如,喜歡養生內容的用戶可能被推送“喝醋治百病”的偽科學視頻,而沉迷陰謀論的用戶則會被推薦更多聳人聽聞的內容。這種“傻子共振”現象——即群體在荒謬信息中相互強化——讓虛假信息和極端觀點在抖音上迅速傳播,而個體錯誤的認知則不斷被強化和固化,
2024年的一項研究(《Journal of Communication》)顯示,短視頻平臺的算法推薦顯著增加了用戶對錯誤信息的接受度。例如,關于疫苗的謠言或夸張的醫美廣告在抖音上屢禁不止,用戶因缺乏批判性思考而盲從,甚至導致健康風險或經濟損失。
相比傳統毒瘤,抖音的信息繭房更隱蔽,它以“娛樂”之名悄無聲息地侵蝕理性,不斷地對個體進行“快樂”地洗腦。
二、侵蝕心理健康,制造焦慮與成癮
抖音的短視頻設計利用了人類大腦對即時滿足的渴望。
每次滑動屏幕,15秒的快節奏內容刺激多巴胺分泌,讓用戶難以自拔。2023年《Psychological Science》的一項研究表明,長時間使用短視頻平臺會顯著增加焦慮、抑郁和注意力缺陷的風險。青少年尤其易受影響,他們在抖音上追求“完美生活”的幻象,容易因與網紅的對比而產生自卑感,甚至引發身體意象障礙。
更令人擔憂的是,抖音的成癮性設計讓用戶深陷其中。2025年的一項調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顯示,中國超過60%的青少年每天在抖音上花費超2小時,學習時間被嚴重擠占。成年人同樣無法幸免,職場人士因深夜刷抖音導致睡眠不足,工作效率下降。這種“數字毒癮”比傳統毒瘤更難戒斷,因為它以低門檻的娛樂形式潛入日常生活而不知不覺。
三、扭曲社會價值觀,助長浮躁文化
抖音的內容生態以“流量為王”,低俗、夸張甚至虛假的內容往往比深度信息更易走紅。
網紅通過炫富、整容或極端行為吸引眼球,傳遞出“顏值即正義”“金錢至上”的價值觀。2024年的一項社會學研究(《Social Media + Society》)指出,抖音上的炫富視頻和“速成成功學”內容讓年輕人誤以為成功無需努力,只需模仿網紅即可。這種浮躁文化侵蝕了勤勞、理性的傳統價值觀,助長了社會的不平等感。
更嚴重的是,抖音的“挑戰”文化有時釀成悲劇。
例如,模仿危險動作的挑戰視頻曾導致多起青少年受傷甚至死亡事件。2023年,四川一名少年因模仿抖音上的“高空挑戰”墜樓身亡,引發輿論嘩然。相比毒瘤的直接危害,抖音的間接破壞力更廣泛,它通過扭曲價值觀影響整個社會肌理。
四、社會撕裂與群體極化
抖音的算法不僅強化個體偏見,還加劇了社會分裂。
不同群體在平臺上被推送截然不同的內容,形成信息孤島。例如,城鄉用戶、不同政治立場的用戶在抖音上幾乎沒有交集,各自強化對立敘事。2021年《PNAS》研究表明,短視頻平臺的極化效應比傳統社交媒體更強,因為其內容更情緒化、碎片化,容易激發用戶憤怒或狂熱。這種分裂讓社會共識難以達成,甚至為謠言和極端主義提供了溫床。
抖音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帶來了娛樂與創意的可能,但其對社會的危害不容忽視。它制造信息繭房、侵蝕心理健康、扭曲價值觀、加劇分裂,其影響比傳統毒瘤更隱秘、更深遠。
正如首富鐘睒睒曾批評算法為“大惡”,抖音的算法邏輯正是這一“數字毒瘤”的核心驅動。我們需正視其危害,通過個人覺醒、平臺改革和社會教育,共同遏制這股席卷數字時代的“毒流”。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守護理性和健康的社會生態。
發聲不易,感謝點贊?轉發。
早七點準時發文
大家好,我是江南君,一個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老boy。
做過監理,行政,金融,設計,干過培訓,超市,餐飲,投資,外貿……
喜歡寫點文字,思考點人生,管管閑事。
多年后,當后人問我對社會做了哪些貢獻時,我會自豪地說,面對事實,我做了誠實的記錄和評論。
為防失聯,加好友(67932342)
加入知識星球,每日分享干貨,提升認知!
![]()
10萬+文章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時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