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嶺深處,竹翠茶香
廣東清遠市英德龍華村
依山擇路,引鳳還巢
用數字活水潤鄉土
共創鄉村新天地
9月28日
CCTV-1《山水間的家》第四季鏡頭
聚焦廣東清遠市英德龍華村梅子寨
撒貝寧、李小冉、彭玉平三位嘉賓的探訪
讓這座藏在喀斯特秘境里的村落
徹底“出圈”——
竹海茶山相擁,舊屋變身民宿
年輕人帶著村民把日子過成了風景
完美詮釋了
“竹海茶山綠意濃,共富鄉村幸福長”的
生動圖景
節目精選版
![]()
筍茶富民,人才興村
共創龍華新天地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三位嘉賓在梅子寨村口掃碼“鄉村CEO帶你云游龍華”小程序二維碼,初步了解到龍華村的特色和美景美味。
![]()
由36間舊瓦房改造的民宿墻上,“‘百千萬工程’頂呱呱,共同富裕靠大家,男女老少齊參與,汗水澆開幸福花”的標語格外醒目,李小冉脫口而出:“茶葉就是幸福花,竹子就是搖錢樹”,一句話點透了村子的產業根基。
![]()
在“梅煩惱咖啡”館里,彭玉平教授笑稱“一杯咖啡消盡煩惱”。這間由鄉村CEO們與村民頭腦風暴誕生的咖啡館,早已成了凝聚人心的“共創空間”。
跟著鄉村CEO華祥維的腳步,嘉賓們沉浸式體驗了梅子寨的“共富日常”:挖麻竹筍;親手采茶——學唱采茶歌、品嘗具有英德紅茶特色的奶茶和紅茶雪糕;緊接著和村民一起制作擂茶粥,用新鮮竹筍烹飪出英德地道美味,嘉賓們與鄉村CEO華祥維一家共進充滿英德風味的晚餐,撒貝寧感慨道:“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
更動人的是村落的蛻變密碼。95后“新村民”羅家琪帶著旅游管理專業知識返鄉,退伍軍人華祥維牽頭組建運營團隊。這群年輕的鄉村CEO通過“鄉村共創日”,與嘉賓們一齊體驗竹編手工,把竹編、茶葉變成了文創好物,讓前來研學的親子家庭從“看風景”變成“深度參與”。在政府主導、農民主體、騰訊助力、群眾參與的模式下,村子不僅盤活了閑置資源,更帶動就業,讓“外出務工”變成了“返鄉創業”。

龍華村是典型的喀斯特丘陵地貌,土壤肥沃水汽充足,適宜種植麻竹和茶葉。當地結合筍竹特色,衍生了多種創新產品,也制作了不少手工竹制品,通過線上線下的銷售助力,為村民增收。如今,消費者輕點屏幕,便可選購地道的麻竹筍、英德紅茶,也能將筍殼畫、紅茶面膜等衍生好物帶回家。嘉賓們與村民一同挖筍采茶,裝車發貨,親身感受藏在肥沃土地里的蓬勃生命力。


節目尾聲,撒貝寧以“未來暢想,唱響未來”寄語,李小冉用“‘小’中見大,‘冉’冉而生”送上期待。從蘇軾曾駐足的“英州”古地,到如今的共富樣板村,梅子寨的故事證明:鄉村振興從來不是空談,而是年輕人的創意、村民的實干,以及把“土寶貝”變“金疙瘩”的智慧。
新聞加點料
清遠英德市橫石塘鎮龍華村梅子寨村小組,是一個革命老區村,距英德市區僅半小時車程,但曾因青壯年外流、房屋閑置,一度陷入沉寂。如今,村落舊房變身民宿、咖啡廳和研學基地;村道旁竹林搖曳,游客漫步其間,不時駐足拍照。
![]()
村莊變美了,也吸引了返鄉創業青年。今年4月,在東莞打工十余年的郭秋月選擇回到家鄉,在家門口的民宿上班。
![]()
![]()
郭秋月告訴記者,這份工作機會就是來自于省里的“共富鄉村”項目。2024年,梅子寨村被納入英德“百千萬工程”先導示范區,由省委辦公廳組團單位駐英德工作隊牽頭,中國農業大學提供理論指導,騰訊公司出資,共同打造“以農民為中心”的“共富鄉村”項目。
![]()
龍華村梅子寨村的新業態能快速“火起來”,離不開基礎設施的 “硬支撐”。鄉村振興駐橫石塘鎮工作隊靠前服務,完善村子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補齊短板,為項目推進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今,“流量”如何轉化為“留量”,成為當地探索鄉村運營的新課題。目前,梅子寨村“共富鄉村”項目正在積極籌劃二期建設,計劃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體驗空間與業態布局。
清遠發布編輯部
來源:CCTV-1 廣東廣播電視臺英德發布 清遠頭條
編輯:何雁舒
校對:蔡碩??
二審:劉厚斌
三審:鐘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