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成都市深入貫徹食品安全“四個最嚴”重要指示精神,以開展“在成都,放心吃”食品安全守護專項行動為重要抓手,高標準打造“在餐廳,放心吃”“在景區,放心吃”“在學校,放心吃”“手機上,放心點”“在商超,放心買”“成都產,放心買”等六大場景,讓“在成都,放心吃”成為城市新名片。即日起,消費質量報將優選一批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示范突出的“在成都,放心吃”典型場景進行深入采訪,全面展示一個安全、放心、舒心的“國際美食之都”。
“在成都,放心吃”特別報道①
手機上,放心點
量化監管讓無堂食外賣“看得見 管得著”
在數字化生活日益普及的今天,網絡外賣已成為眾多消費者日常飲食的重要選擇。然而,在便捷的背后,食品安全如何保障?后廚環境是否達標?食材來源是否可溯?這些消費者“看不見”的環節,恰恰是市場監管的重點和難點。
為進一步規范網絡餐飲服務,尤其是無堂食外賣商戶的經營行為,成都市成華區市場監管局積極探索監管新路徑,創新推出“量化打分+智慧監管”模式,打造“手機上,放心點”食品安全典型場景,切實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創新機制立標尺 量化監管劃底線
今年初,成華區市場監管局在全市率先制定并印發了《成華區無堂食入網餐飲經營單位專項治理行動方案》,明確以“壓實主體責任、提升餐飲質量、降低食安風險”為目標,對全區無堂食外賣商戶開展系統性治理。
作為該行動的重要技術支撐,成華區市場監管局創新推出《無堂食外賣餐飲單位食品安全量化打分細則》。該細則設立20項檢查指標,涵蓋許可管理、信息公示、人員健康、環境衛生、設施設備、食品儲存、加工操作、包裝配送等全流程。其中,將“食品經營許可證合法有效”列為“一票否決”項,一旦發現無證或證照超期,立即取消線上經營資格。其余項目采取扣分制,以90分作為允許上線經營的“安全資格線”,低于90分的商戶將被強制“置休”,即暫停線上接單功能1至3天。
![]()
成華區市場監管局檢查無堂食外賣餐飲店
“我們希望通過量化的方式,為商戶劃出一條清晰的安全底線,也讓監管更有依據、更透明。”成華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現場采訪中,剛接受完檢查的餐飲店主感慨道:“這個打分表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剛開始覺得要求太細,但現在明白了,這些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此外,成華區市場監管局還與美團、餓了么等第三方外賣平臺建立長效聯動機制。轄區內各市場監管所每半月將檢查結果和置休建議清單推送至平臺,平臺方需在24小時內對相關商戶采取限制措施,形成“檢查—反饋—處置—復核”的閉環管理,確保違規行為及時得到糾正。
聚焦痛點強整治 靶向發力破難題
無堂食外賣商戶多集中于商業綜合體、小吃街等區域,普遍存在經營空間小、衛生條件參差不齊、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是食品安全風險較高的群體。
成華區以萬年場街道為試點,聚焦該區域30家無堂食外賣餐飲店,開展首輪集中整治。監管人員依據打分表逐戶檢查,發現26家商戶得分低于90分,主要問題包括:信息公示不全、廚房環境衛生差、“三防”設施缺失、生熟食品混放、索證索票不完善等。
在柒公館外賣集中區,執法人員現場打開一家燒烤店的食材冷藏柜,發現生肉與熟食混放,當即指出問題:“這樣極易造成交叉污染,必須分區存放。”店主連連點頭:“我們馬上整改,今天就去買幾個標識清晰的保鮮盒。”
針對這些問題,監管部門并沒有“一罰了之”,而是采取“置休整改+培訓提升”的組合措施。26家不達標商戶被要求暫停線上接單,并在3日內完成整改。監管人員上門指導,幫助商戶疏通下水道、加裝防鼠板、規范儲物標識、完善臺賬記錄。同時,組織商戶參加食品安全專題培訓,學習《食品安全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等法律法規,強化其主體責任意識。
參加培訓的手撕烤鴨店老板說:“培訓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實用知識,比如如何正確儲存食材、如何避免交叉污染。現在我會每天晨檢員工個人衛生,定期清理油煙機,顧客反饋也更好了。”
“整改不是走過場,我們必須現場復核,確認達標后才能允許恢復上線。”萬年場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表示。對于整改后仍不達標的商戶,則采取延長置休時間甚至暫停線上經營等措施,以“零容忍”態度倒逼其重視食品安全。
食安封簽把關口 配送環節保安全
“別看這小小的封簽,作用可不小。”一家粥店老板向記者演示食安封簽的使用方法,“出餐時貼上封簽,如果配送途中被打開,封簽就會損壞,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出來。”這種封簽采用特殊材料制作,一旦粘貼后無法完整撕開,有效防止餐品在配送過程中被打開或污染。
外賣騎手小張告訴記者:“現在取餐時我們都會檢查封簽是否完好。如果發現封簽破損,我們會要求商家重新打包。這樣既保護了消費者,也避免了配送過程中的糾紛。”
對于消費者而言,食安封簽成了判斷外賣安全的重要標志。經常點外賣的消費者劉女士說:“現在我收外賣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封簽是否完整。有這個小小的保障,吃起來放心多了。”
為實現長效治理,成華區還積極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平臺推廣,鼓勵商家將后廚加工制作過程實時接入監管系統,消費者在點餐時也可通過App實時查看后廚環境,實現“后廚直播、陽光操作”。并鼓勵商戶在加工區、清洗區、包裝區等關鍵區域安裝高清攝像頭,并留存視頻錄像;對出餐量大的菜品實行留樣備查。
截至目前,萬年場街道30家試點商戶食品安全平均得分已從最初的78分提升至92分,90分以上商戶占比增長至80%。“手機上,放心點”正逐漸成為成華區外賣消費者的真實體驗。
全媒體記者 王鈺 文/圖
來源 | 消費質量報
編輯 | 陳蕊妮
校對 | 聶行
責編 | 張可、郭劍夫
審核 | 李曉龍
版權聲明 | 本文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