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野馬財經
撰文丨趙梔
據媒體報道,有濟南網友王女士(化名)稱,9月20日晚上,家里小熊電器的恒溫壺突然爆炸,致一歲孩子全身40%大面積燙傷。王女士稱,當時養生壺崩出的碎玻璃砸中孩子,熱水潑了孩子一身,24日孩子已做手術,后續還需要植皮修復疤痕。
![]()
圖源:視頻截圖
王女士表示,事發第二天(9月21日)下午,找了商家,但客服一直顧左右而言他,不正面回應問題,“甚至一開始的回應是壺體破裂,無法修復,讓我們再重新買一個壺!”
截至到 9月25日,王女士打了12315投訴電話,也找了商家,電商平臺客服專員也說會盡力幫助解決。王女士表示,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回答,“我們也不是獅子大開口,我的訴求很簡單,希望商家承擔我孩子的治療費用!”
![]()
圖片圖源:視頻截圖
對此,小熊電器客服人員表示,正在全力核查該事件的詳細原因,玻璃材質的器具遇到磕碰、撞擊等情況,可能會影響其穩定性。
9月28日,小熊電器方面表示,事情發生后,小熊電器安排專人趕往醫院對寶寶和家屬進行了慰問,這幾天一直有專人在醫院與家屬交流,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小熊電器方面還稱,因無法接觸到相關產品,目前無法判斷事故原因,后續待有調查結果后會第一時間和媒體、用戶進行通報。
1
小熊電器“又炸了”
這并非小熊電器的產品首次被曝出質量問題。
早在2022年3月,小熊電器型號為ZDH-A06G1的小熊電水壺,因沸水斷電時間嚴重超時、不符合QB/T22089-2008標準要求就曾被江蘇省消保委認定抽檢不合格。
今年4月,有媒體報道,有消費者反映其購買的小熊電器不銹鋼熱水機在使用三個月后就出現了生銹的情況。
![]()
圖源:微博截圖
全國12315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平臺上,近一個月內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公示投訴總量為20件,環比增加66.67%,涉及以次充好等質量問題,以及不履行國家規定的三包義務等服務問題。
“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9月28日,有1307條投訴包含搜索詞“小熊電器”,投訴內容大多涉及產品質量問題,以及退換貨不發貨、客服聯系不到等服務問題。9月17日,就有消費者投訴稱,在官方旗艦店購買的小熊養生壺,在嚴格遵循使用說明的前提下,僅使用了不到20次,壺底就出現了一道超20厘米長的裂紋;而在今年5月,同樣也有網友在“黑貓投訴”表示,使用不到半個月的新小熊全玻璃恒溫養生壺也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破裂,導致開水漏了一地。
![]()
圖源:黑貓投訴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兩起投訴中,消費者均強調:第一時間小熊電器并沒有同意退貨退款,如上述消費者表示:事發后第一時間聯系店家客服,對方竟以“玻璃不屬于質保范圍”為由拒絕退貨退款,甚至反復建議其自費購買其壺身進行更換。
據“鳳凰網科技”報道,在多起投訴案例中,小熊電器的售后客服呈現出高度一致的回應模式:首先判斷為“人為損壞”或“使用不當”(如“蓋子磕碰”、“蓋太緊”);其次強調“陶瓷類、塑料類、玻璃類易碎易損耗配件不在質保范圍內”;最后建議用戶自費購買配件更換。
有消費者詳細記錄了與客服的對話:在明確陳述“煮著煮著自己爆炸”后,客服先推斷為“明顯撞擊摔到的痕跡”,隨后告知“玻璃不在質保內”,并提出“15元出售您一個蓋子”。
![]()
圖源:小紅書
還有消費者反映,在申請維修時,客服響應遲緩,流程推進緩慢。一名消費者與客服的對話記錄顯示,當其追問維修地址時,客服以“需要先登記之后售后審核發出”、“之前客服新來的”等理由解釋延遲。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小熊電器的產品主要面向30歲以下的年輕消費者,部分消費者購買小熊電器,主要考慮到其產品性價比高。在這種情況下,小熊電器的產品價格一般比較便宜;公司只能靠各種方法來壓縮成本,因此產品的質量、品質可能會出問題 。”
2
增長乏力、以價換量?
2006年,李一峰在“中國家電之都”廣東佛山創立小熊電器,繞開了競爭激烈的白電領域,從一臺酸奶機起家,此后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進行創意小家電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其于2019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被稱為“創意小家電第一股”。
截至2024年末,李一峰、張紅夫婦直接持股及通過兆峰投資間接持股的方式合計持股46.08%,李一峰兄弟配偶龍少宏持股1.89%,龍少宏姐妹龍少靜、龍少柔分別持股3.53%、5.62%,五人合計持股約57.12%。
截至9月26日,小熊電器報收50.13元/股,總市值78.72億元;股價相較9月11日的今年盤中最高股價56.41元,下跌超11%。
2024年,小熊電器實現營收47.58億元,同比微增0.98%,這是近3年來,其營收增速首次下滑至個位數;同時,2024年歸母凈利潤2.88億元,同比下滑35.37%,創下公司2019年上市以來的年度利潤最大跌幅。
2025年上半年,小熊電器終于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營收25.35億元,同比增長18.94%;凈利潤2.05億元,同比增長27.32%。
但是,在今年上半年,小熊電器增長較快的板塊大多存在“以價換量”情況。
以上半年增長最快的個護小家電業務為例,雖然營收大增415.99%,但是其營業成本高達489.35%,遠高于小熊電器小家電行業的18.03%平均營業成本增幅。而與個護小家電業務類似的還有海外市場銷售,財報顯示國外銷售營收同比增長138%,但是營業成本也同比增長超過139%。
同時,這兩個高增長板塊,毛利率還呈現下滑趨勢。個護小家電業務毛利率同比下滑8.29%,而國外銷售毛利率同比下滑0.21%;與此對比的是,小熊電器小家電行業的毛利率為37.19%,同比增長0.49%,遠高于個護小家電業務和國外銷售的33.43%和33.88%的毛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小熊電器近年來屢遭股東和高管減持。今年一月,小熊電器公告,持有公司186萬股的股東廈門泰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景行振興泰牛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計劃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86萬股也就是說,倘若“泰牛1號”頂額減持,將直接清倉撤退。2023年的財報顯示,泰牛1號是小熊電器的新進十大股東之一。
和泰牛1號減持公告同日發布的還有創始元老——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歐陽桂蓉因個人原因辭職的公告。去年7月,小熊電器的財務總監也曾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財務總監的職務,且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財務總監不到兩年時間兩度更換。
3
還“卷得動”嗎?
近幾年的小家電行業可謂是在產品、價格、出海等方面全方位的“卷”。
受市場影響,近兩年行業整體處于市場需求轉弱、去庫存的階段,行業激烈的價格戰進一步拉低產品單價,從而導致小家電越來越賣不上價。此外,盡管線上產品賣得火爆,但小家電產品使用頻率低的屬性、消費者漸趨冷靜的消費觀也在讓小家電市場“降溫”。
盡管2022年,小熊電器選擇收縮戰線,“精簡”SKU;但2025半年報顯示,小熊電器目前有 1000 多款產品對外銷售,產品適用對象涵蓋嬰幼兒、青年、中老年人群及其生活與工作的不同場景;這也意味著,三年時間小熊電器SKU接近翻番。
實質上,小熊電器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國內小家電企業普遍存在的短板——缺少核心競爭力,同質化情況嚴重。一方面,我國小家電行業主要以低端產品為主,產品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競爭較為激烈;另一方面,我國小家電行業仍維持著“小家電,大市場”的局勢。
除了要應當來自格力、海爾、蘇泊爾、九陽等老牌玩家的沖擊,小熊電器還面臨來自“新勢力”的市場擠壓;北鼎電器、新寶電器等一批網紅小家電品牌相繼走紅后,以高顏值出眾的小熊電器在外觀方面的優勢也逐漸被拉平。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美的小家電就選擇關停并轉了900多個SKU,總體約虧損2000多萬元。 美的電器董事長方洪波在集團2022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小家電是美的犯的一個錯誤,這些產品更新迭代快、生命周期短,可以說是曇花一現,一年兩年就沒了。”
不過,外部環境的挑戰或許非一己之力能夠完全扭轉,但內部對品質的掌控權卻握在企業自己手中;于小熊電器而言,若想突破周期困境、贏回市場與消費者的認可,質量保障必須是不可妥協的底線。
深藍財經新媒體集群發源于深藍財經記者社區,已有15年歷史,是國內知名財經新媒體,旗下賬號關注中國最具價值公司、前沿行業發展、新興區域經濟,為投資者、上市公司高管、中產階級提供價值內容,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