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年”開盤,第二增長曲線怎么描?
編輯/李覲麟
編輯/李 季
排版/Annalee
剛剛結束的2025冷年(即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得益于國補政策、高溫等客觀環境,中國空調市場實現了產銷雙增的狂歡——2億臺產量、1.96億臺銷量,內銷與出口均實現穩健增長。
而伴隨著2025年夏季的結束,依照空調行業“大小年”的規律,新一輪增長較為困難的“小年”正式開盤。
由于今年上半年全行業對市場的樂觀預判,加大的產能最終要靠價格戰來消化,因此斬獲銷冠頭銜的品牌反倒出現毛利率下滑的情況。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小年”競爭中,品牌們將進入精細化比拼的新階段,力求銷量與利潤的雙增長。
縱觀當前的空調市場,外部有小米、追覓等互聯網品牌憑借智能生態搶占年輕市場,內部有奧克斯、海信等腰部品牌以價格戰擠壓空間,“美的們”急需在庫存周轉、技術迭代、服務升級中尋求突破,更要加速 “第二增長曲線” 布局,以破解盈利能力失衡的難題。
當上“銷冠”,壓力變大
2025冷年的空調市場整體表現較為喜人,奧維云網(AVC)PSI監測數據顯示,2025冷年,中國空調產量為2億臺,同比增長11.1%;銷量為1.96億臺,同比增長11.5%。其中,內銷量為1.02億臺,同比增長8.7%,出口量為9396萬臺,同比增長14.7%。
但藏在產銷雙增背后的,是中國空調行業的庫存積壓問題逐漸凸顯。基于對上半年市場的過于樂觀,各大空調品牌均加大了生產力度,導致最終積壓大量庫存,消化庫存成為首要任務。
快速解決庫存的最好辦法就是降價,這也是今年空調行業大打價格戰的根本原因之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拿下更高銷量的美的,反而出現毛利率下降的情況。2025年上半年,美的集團毛利率為25.62%,同比下降1.47個百分點。
![]()
2025年中國家用空調銷量增長情況
為什么同打價格戰,美的集團的毛利率會有明顯浮動?這與產品結構有關。
據奧維云網監測,格力空調均價為4256元,海爾空調均價為3821元,而美的空調的均價為3658元。與此同時,在3000元以下價格段中,格力產品占比僅11%,而美的達到34%。
占領中低端市場的份額往往能夠讓銷量數據變得漂亮,但高端機型往往能帶來更高議價能力,也能夠避免過度依賴降價促銷策略,從而拉升毛利率。
與此同時,據“福布斯中國”報道,美的的資產負債率也有所上升。截至2025年6月末,其資產負債率為64.04%,較上年末上升1.71個百分點。其中短期借款余額達510.25億元,較上年末大幅增長64.55%,顯示出公司短期償債壓力加大,資金鏈緊張程度有所上升。
也就是說,當美的集團在營收與利潤都拿出了較為突出的成績單時,盈利能力的結構性失衡仍然是一項客觀存在的問題,加之當前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品牌對消費者心智探索的難度也在加劇。
![]()
黑貓投訴內容
鋅刻度從黑貓投訴平臺觀察到,關于美的空調的投訴高達8360條,其中有人提及自己購買的美的空調遲遲無人送貨,后來在安裝空調時也是坎坷重重;也有人說購買的美的空調剛使用就壞了,要求啟動100天只換不修服務,也被反復推脫,沒有得到積極的售后態度;又或者是安裝空調十分粗糙、因安裝不當造成外機損傷……涉及各方面的投訴問題諸多。
種種糟心的問題在互聯網時代被凝結成了一篇篇“避雷貼”,這對于品牌形象是一種不小的損傷。當消費者手握選票,行業則正式從 “沖刺式銷售” 轉入 “精細化比拼” 的深水區,庫存周轉、技術迭代、服務體驗、細分市場搶占的較量也愈發激烈,任何環節的失控都有可能牽制整體的發展步調。
誰的第二增長曲線先爆發?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家電品牌間的競爭早已步入了深水區,“第二增長曲線”的布局將是決定未來格局的關鍵。
美的將業務劃分為to C的智能家居板塊和to B的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而后者則是美的的第二增長曲線。
9月末,美的集團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表示,將深化全屋智能合作,實現跨品牌設備協同與場景聯動,共創鴻蒙智選產品,并加強互聯互通標準共建,推動智慧家庭體驗升級。與普通接入鴻蒙生態的產品不同,鴻蒙智選意味著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研發和體驗優化的全過程。
![]()
圖源:浪哥財經
這一戰略合作對于美的集團來說,能夠補齊生態短板,使用戶體驗得到全面提升,讓空調實現更精準的環境感知和更智能的場景適配。
不過這對美的to B業務的發展來說還不夠,目前美的集團的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業務毛利率僅16.93%,低于智能家居業務11.59個百分點,但該業務營業成本同比增長30.42%,高于營收增速1.81個百分點,“第二增長曲線”的增速和利潤將影響資本市場對其的評價。
格力在行業陷入“以價換量”的內卷時,打了一記“躲避球”,雖然犧牲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在研發投入38.92億元后,換回了工業制品及綠色能源板塊營收增長17.13%、智能裝備板塊增長20.90%的結果。海爾智家則構建了集智能家電、智慧樓宇、智慧康養于一體的多增長曲線業務矩陣,撬動全球化精耕、高端化溢價、數字化提效三大引擎。
總的來說,“白電三巨頭”在第二增長曲線的布局上各有側重,但都還沒有誕生真正能夠拉動增長的第二曲線。
再放眼外部環境,一邊是小米、追覓等品牌來勢洶洶,不僅自帶高濃度的Z 世代用戶還能用“智能空調+家居”的套餐精準擊中年輕群體需求。互聯網品牌“高配低價”策略一再精準打擊傳統廠商的利潤腹地,例如小米 5 月推出的“千元空調”將線上低端機占比再度拉升。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價格戰已向中高端蔓延——鴻蒙智選 MEIPONT 空調首發即售罄,通過華為技術賦能實現“健康+智能”雙賣點,維持中端定價,形成 “技術平權” 效應,進一步壓縮傳統品牌的溢價空間。
![]()
圖源:奧維云網
另一邊是奧克斯、海信、志高等腰部品牌紛紛卷入價格戰,進一步向上擠壓市場空間。為爭奪中端市場份額,這些腰部品牌將價格戰推向更深層次:奧克斯在 2025 冷年推出疊加補貼活動;海信則通過“線上直降+線下體驗店滿減”組合拳,將中端機型均價下拉;志高更是針對三四線市場推出“999 元基礎款空調”,以極致低價搶占下沉市場。
腰部品牌憑借靈活的定價策略與區域渠道優勢,不僅分流了頭部品牌的中端用戶,還倒逼頭部品牌進一步降價,加劇了行業利潤稀釋,讓本就面臨互聯網品牌沖擊的頭部廠商陷入“上下夾擊”的雙重困境,因此留給頭部品牌的試錯空間并不多。
空調行業正重演多年前電視行業的變革,對于“美的們”而言,真正的威脅并非互聯網品牌的價格武器,而是自身能否擺脫規模依賴,在生態協同中找到“制造價值+服務價值+技術價值”的新增長曲線——這既是應對沖擊的關鍵,也是穿越行業周期的核心密碼。
比成為銷量冠軍更重要的,是實現價值領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