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即將在粵港澳大灣區拉開序幕之際,為展現人文灣區和魅力廣州,9月27日晚上七點,廣州博物館推出年度原創特展“粵語?粵物——方言里的生活密碼”并在官方視頻號進行了三個小時的線上開展直播,線上點贊量超 7.7 萬,平均在線時長超 6 分鐘,網友評論超1600 條。9月28日展覽正式對公眾開放。
![]()
![]()
![]()
![]()
![]()
![]()
廣州博物館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博物館,肩負著講述、傳播廣州歷史文化的職責和使命,本次展覽聚焦粵語這一灣區文化紐帶,挖掘粵方言底蘊,重繪豐潤閑美的南粵生活圖景。202件館藏文物,還原了廣府人的衣食住行,讓觀眾在不同時代語境下,感受粵語世界的妙趣與智慧,領悟廣府民系務實進取、開放包容的生活態度和樂觀豁達、張馳有度的人生哲學。
![]()
首個用粵地文物詮釋粵語的展覽
![]()
粵語,作為漢語在南粵大地的獨特分支,其傳承正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活態見證。它形成于歷代中原南下移民與粵地少數民族的交融之中,在發展中兼收并蓄,并隨著近代華人的腳步漂洋過海走向世界。粵語的使用人群至今已超1.2億,遍及粵港澳大灣區、粵西、粵北、桂東南及各大洲華人社區,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漢語方言。
本次展覽的開篇,首次展出了可追溯粵語歷史的中古漢語音韻古籍、充斥著外洋舶來詞匯的百年舊報紙,也有中國人編纂的第一部漢英詞典、被革命志士視為宣傳陣地的粵語刊物,還有收錄了風靡海內外的粵語金曲磁帶等,帶觀眾回顧粵語的起源、發展歷程以及時代影響力。
![]()
![]()
![]()
![]()
![]()
![]()
![]()
一個自帶語音的展覽
![]()
不同于其他以實物為主的展覽,“粵語?粵物——方言里的生活密碼”展覽中,“粵語”才是主要“展品”,“粵物”反而是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展板上各類俗詞俚語的輔助“注釋”。展覽文字簡練清晰,既梳理出這些諺語、歇后語、俚語的起源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注重提煉粵語文化蘊含的物候風土和處世哲學,力求勾勒出嶺南地區特色鮮明的社會風貌以及廣府人腳踏實地、積極進取、生生不息的群體畫像。這些或言簡意賅或生動詼諧的粵語文字,如同一位打開語音功能的老廣,跟你共話家常,解密刻在骨子里的“松弛感”。
![]()
![]()
![]()
一個煙火氣極致的展覽
![]()
語言,不僅是人類交際的工具,更是一座活態的博物館,既承載著人類的文明史詩,也記錄著普通人的柴米油鹽。本次展覽以廣府人的日常生活為切入點,圍繞“著衫”“行街”“食飯”“睇戲”“返屋企”這五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環節展開,用粵語講述老廣故事,用粵物呈現嶺南風情,如講究的珠繡拖鞋,疍民的捕蝦籠,老字號的餐具和月餅模、月餅盒,粵劇戲橋、唱片,手工藤枕、葵扇,國產品牌電器等,用最煙火氣的“俗事”物品,解讀粵方言及其背后的廣府文化。
展覽在序廳、五個部分的部首分別打造了生活小場景,配上對應五個生活環節的主題音頻,如街知巷聞的連載講古、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余音繞梁的經典粵曲等廣州人的“精神食糧”,打造廣東味十足的“氛圍感”。無論是“老廣”還是“新廣”,都可以從這些消失的電波、懷舊的陳設找到一份屬于自己年代的記憶,或許還有一些奮斗的足跡和情感的共鳴,而不懂粵語的年輕一代和外地游客朋友可以在展廳營造的語言環境中沉浸式、多感官地體驗粵語的多元表達。展覽希望為本地家庭代際互動和跨地域交流提供良好的社會文化空間。
![]()
![]()
![]()
展覽期間,廣州博物館將開展一系列配套的粵語相關教育推廣活動,如剛剛拉開序幕的“文物里的廣州”普粵講解比賽,即將開展的國慶中秋游園會增加了粵語歇后語挑戰,還有喜迎十五運的粵語主題定向越野,年底前還將舉辦粵語保護與傳承主題文化沙龍等,同時計劃于節假日期間在官方視頻號推出專場直播導賞、在小紅書發起粵語金曲接力等話題,另外還會陸續開發有廣博特色的粵語文化文創產品,歡迎廣大觀眾網友關注和參與互動。
![]()
一個展覽遠遠不足以道盡粵語世界的氣象萬千,訴盡廣府居民的喜怒哀樂。此次展覽是廣州博物館以粵語的使用地之一和弘揚者身份參與粵方言保育工作的一次探索,也是城市博物館在讀懂中國、讀懂廣州上發揮橋梁作用的實踐。關注粵語傳承,也是對中華文脈和多元文化圖譜的守護,期待你我共創。
展覽名稱:
粵語?粵物——方言里的生活密碼
展覽地點:
廣州博物館鎮海樓展區專題展廳
展覽時間:
2025年9月28日至2026年3月29日
撰稿 | 鄧穎瑜
美編 | 謝佳璇
校對 | 鄧穎瑜
審校 | 劉穎穎
審核 | 朱曉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