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小紅書第三屆馬路生活節在上海開幕,作為每年固定IP,馬路生活節正在成為小紅書試水本地生活的重要場景之一。
2023年,小紅書第一次在線下運作馬路生活節,初步積累了經驗。次年第二屆馬路生活節上,投放到黃浦江的小黃鴨與“鴨馬路”的slogan,強化了這一IP的符號。
今年,第三屆馬路生活節前夕,小紅書推出了小紅卡,并借此探索入局本地生活的模式。
![]()
今年以來,本地生活領域競爭異常激烈,大公司之間不斷在到家的外賣,到店的團購,乃至跨城的OTA,頻繁交兵。面對外界對于后來者小紅書的入局,小紅書交易本地生活負責人萊昂的表達頗有一番深意。
“我一直覺得小紅書做本地生活是不得不做、肯定會做的事兒。小紅書到今年是第12年,我們從最開始的海外購物平臺到最近幾年,確定了生活方式社區,所以涉及到生活方式的吃喝玩樂,就逃不開本地這個事。”
他同時表示,小紅書并未從競爭角度來看待本地生活業務,而是在思考自己能向用戶與商家提供什么價值。
用一句話來概括小紅書此番入局比較貼切:業務的GMV不會是小紅書負責人OKR中的O1。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馬路生活節與此次推出的小紅卡都是小紅書染指本地生活的嘗試,只是測試的路徑有所差異。
馬路生活節希望在線上社區與線下生活之間建立起連接,將小紅書的社區價值灌注到線下業態之中。相較而言,小紅卡其實暗藏了更大的雄心。
小紅卡有三個特點。盡管需要168元付費購買,但目前仍然在以半賣半送的方式推廣。此外,在功能上內置了點評色彩的店鋪“精選”,并為精選店鋪提供了通用性的九折權益。
據了解,內部在今年6月開始醞釀小紅卡,7、8月開始招商與產品設計。但其最重要的精選功能,早在去年便已在進行技術準備。
不論是小紅書方面,還是商家,都否認了小紅卡的會員屬性,同時也并不著眼于性價比。
小紅書試圖將站內富余的優質內容,反哺到線下,從而用差異化方式入局本地生活。其中最重要的基礎是社區屬性與真實、高活躍、高質量的筆記生態。
萊昂提到,小紅卡中精選的“評分體系很大部分是來自用戶在小紅書上留下的筆記、評論”。換言之,過去小紅書用戶對商家的評論是去中心化的,散落在筆記、關鍵詞、評論、私信等,而小紅卡則以中心化的方式,將上述優質內容轉化為了商家的POI頁面。
舉個例子,此前一家好店在小紅書上爆火,是通過用戶口耳相傳實現,而現在小紅書將這些好店集成在一條美食街上,更容易被看到。
這意味著,小紅卡精選在產品形態上接近點評,而在信用資產上則與點評不同。付費會員實際上起到了用戶篩選作用,相對折中的九折折扣過濾掉了價敏用戶。小紅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商家識別用戶的工具,持有小紅卡的用戶相當于是小紅書的典型用戶。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傳統到店,需要有專業團隊拉供給,小紅書上已經聚集了一批優質商家,與此同時在商家拓展上與有贊進行了較為深度的合作。
雖然小紅書方面認為小紅卡是其探索本地生活業態的嘗試,但目前來看,已經初步具備了許多差異化功能。
對于商家而言,目前小紅卡能夠提供流量加持的作用。有入選的商家表示,小紅卡池內商家會獲得筆記流量的加權。相對開放式的產品設計,使得商家愿意為小紅卡用戶提供一些差異化的服務和權益。
對于用戶而言,小紅卡除通用九折權益外,用戶借助精選,能夠更快、更精準地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店鋪。同時,還能享受到商家所提供的伴手禮一類的額外福利。
光子星球了解到,小紅書目前還處于本地生活市場驗證期,首要關注既有產品和功能的有效性。由于其產品形態和業務邏輯都希望追求差異化,可能無法套用同類產品的規模化和商業化標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