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了
本文系網易沸點工作室《槽值》欄目(公眾號: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有些商家能不能不要再做一些仿大牌的衣服了!真的讓人很尷尬!”
冬天來了,發現去年的裝備已配不上今年的自己,于是打開手機,準備添點新行頭。
精挑細選不到百元拿下一件沖鋒衣,穿上效果不錯,正暗自竊喜,三個字母的logo意義不明,但也簡單大方,轉頭就發現隔壁平臺同款直接打對折。
更扎心的是,隨手一刷小紅書,滿屏都是靈魂拷問:“ALO這個品牌真的有沖鋒衣嗎?”
“這牌子好像挺有名,但這么便宜真的對嗎,怎么感覺哪里很奇怪啊?!”
![]()
(圖片來源:小紅書)
順著網線看科普帖才恍然大悟。
好消息,ALO是個美國瑜伽品牌,深受歐美明星和模特青睞,比如帶火“海莉甲”的那個海莉就經常穿。
總之,牌子很響亮,定位很時尚,沒毛病。
![]()
原標長這樣/圖源:品牌官網
但,還有個壞消息——
它雖然號稱是“Lululemon在中國的頭號勁敵”,卻到目前為止,在國內連一家正兒八經的門店都沒有。
品牌計劃開在上海的首店,至今還在裝修中。而你身上這件所謂的“專賣店同款”,已經洗過兩水了。
“真沒招了,無處不在的低仿刺客,已經把普通人的購物之路,秒變《掃雷》現實版。”
稍有不慎,就會讓你從“快樂窮鬼”,直接自動晉級為“沒錢還虛榮的裝貨”。
![]()
圖片來源:抖音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此。
當你以為自己擺脫了世俗的欲望,潮流的裹挾,回歸樸素的穿衣需求時,現實給了你一記響亮的耳光——
你穿的不僅是時尚前沿流行的牌子,還是假貨,甚至還是最哭笑不得的那種低仿品。
![]()
圖片來源:小紅書@a.nyonn,已獲授權
“天塌了,你們這些低仿,簡直把我們這些老實人當成臭狗一樣玩耍。”
誰能想到,如今的中產界和山寨界,擁有著共同的三大靈感繆斯:ALO、MiuMiu、拉夫勞倫。
號稱要干翻Lululemon的ALO,進入中國市場磨磨蹭蹭,卻絲毫不影響它在街頭巷尾的普及度。
隨便出去走一走,上到七八十歲的大爺大媽,下到三四歲的小朋友,相當一部分人在知道這個品牌之前,早已經穿上這個“美國瑜伽大牌”。
![]()
買到ola衣服的人不語,只是一味搜索如何摳掉logo。圖片來源:小紅書
仿佛一夜之間,從電商直播間到線下大賣場,ALO服飾遍地開花。
價格從一杯奶茶錢到幾百塊不等,款式甚至比原版都多,除了正品,應有盡有。
![]()
圖片來源:小紅書@一口一個,已獲授權
本來就是不懂時尚,才選擇買點便宜又順眼的衣服穿穿,到底是誰要害朕?
出去買個啥,十件里有八件,可能都印著ALO、al0、ola、AlO、alc、allo各種排列組合不等。
穿上這些亂七八糟的logo出門,被仇人看見了都要笑半小時才舍得走。
![]()
發現后還一點招沒有,只能絕望發問:咋這樣啊
名牌的福我沒吃,假貨的苦倒是硬要我享。
“我自己想裝,我自會精挑細選那些精品A類,要你在這里自作主張?!”
![]()
圖源:小紅書@呀呀呀呀,已獲授權
再說MiuMiu,在奢侈品界也是一騎絕塵。即便是奢侈品賣不動的今天,業績也始終能逆勢上漲。
坊間傳聞“背Chanel的不一定真有錢,但穿Miu Miu的八成是富家小姐”,因為這牌子既不保值,Logo也不算出圈。
![]()
長這樣/圖源:品牌官網
但不出圈的代價,就是一堆人買了低仿,卻根本不知道自己“高攀”了低調的大牌奢侈品。
美滋滋穿出去,洗一次就從minmin變牛牛……實體店花真錢買的東西,就這樣暗箭傷人。
![]()
圖片來源:小紅書@丸子,已獲授權
同樣讓人顏面盡失的,還有niania,
以及nimnim……
有時真不得不承認,這些假冒偽劣低仿的商家,簡直是世界上最會玩弄消費者憤怒的群體。
“穿著地攤買的T恤去答謝會,一堆老板老總說你也穿MiuMiu,結果卻是MiaMia。”
當這種比短劇還尷尬的情節反復上演后,有網友已經化身“忍人”,表示連印“fashion”的也能原諒了。
![]()
圖片來源:小紅書
到了今年上半年,“能不能不要往衣服上印minin”一度成為微博熱議話題。
網上有一句經典評論:“MiuMiu你記住,你的對手不是LV、香奈兒,而是各種minmin、winwin、niwniw。”
這當然不是威脅,現在網上的minmin感覺已經多到可以脫離MiuMiu的陰影,另起爐灶單干了。
![]()
請minmin離窮鬼的生活遠一點/圖片來源:小紅書博主@Tia、@和光同塵,已獲授權
主打“老錢風”“靜奢風”,長期霸占中產三寶席位的拉夫勞倫,更是低仿重災區。
正品長這樣——
![]()
圖源:品牌官網
今年冬天,那匹標志性的小馬仿佛一夜之間跑遍了全中國,雖然跑著跑著就變了形——
可能是兩匹馬互毆的“拉夫互掄”,可能是彩色版關二爺直擊對抗路,還可能是農夫騎馬的田園風光版。
《拉夫撓頭》。
![]()
圖片來源:小紅書博主@okk,已獲授權
經典的POLO衫系列,硬是被仿成了“保羅遛彎”(區別大概是一個感覺要去打球,一個感覺要去打人)。
很多受害者刷到吐槽帖后,翻出自己的衣服,才驚覺早已加入了這場“保羅遛彎”的狂歡。
社交平臺上哀鴻遍野“我說這馬看著不太對勁”“花正品十分之一的價格買了件‘拉夫掄人’。”
評論區受害者們收集的人、馬、桿排列組合(不完全統計版),比收藏夾里的素質企鵝表情包還要多。
![]()
圖片來源:小紅書
“當你意識到拉夫勞倫也許只是一種形狀,那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如今在小紅書搜索拉夫勞倫,自動關聯的“猜你想搜”就有“拉夫勞倫盜版馬騎人”專屬詞條。
點擊即可暢覽HelloKitty騎馬的拉夫kitty、唐僧騎馬的拉夫唐僧、關公騎馬的關公掄人等典藏版本。
![]()
圖片來源:小紅書
受害者們,往往都有著相似的心路歷程。
“我以為是安踏的新系列。”
“買時還想是什么國產小眾品牌。”
“就覺得挺好看,誰知道還有什么拉夫勞倫......”
本來只是想買件普通衣服,到底有什么錯?!
“我都去你直播間買百元外套了,能是什么時尚的人嗎,你指望我能分清真偽?”
是所有受害者的心聲,也是消費者最無奈的自嘲。
![]()
社交平臺上,無數受害者抱團取暖,組成“冤種聯盟”。
有人崩潰發問“現在都沒人管管,仿版型我忍了,為什么要仿標?”
更有人直言“我的訴求很簡單,就是別讓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丟人!”
這輩子最委屈的事情不是“裝”,而是自己根本沒有裝到,卻被認為“裝”。
![]()
miumiu的miu難道本來應該是荒謬的謬?/圖片來源:淘寶
眼下,這場“被裝貨”的悲劇正在各地上演,情節之荒誕,連編劇都不敢這么寫:
穿29.9元淘來的衣服去領助學金,被質疑為什么能穿奢侈品卻要申請?
背著漂亮的YES包和好朋友聚餐,發朋友圈被人陰陽是不是YSL新品……
“本來只是買件衣服,丟人的事順手就干了。”
更“慘”的是那些無意間穿了假貨,還大搖大擺走進正品店的朋友。
從前引以為傲的“品牌鈍感力”(別人秀大牌自己因為不認識所以看不出來),還是成了“社死的加速器”。
![]()
如果說個人的社死還是小范圍尷尬,那品牌logo的集體“變異”,則讓這場悲劇變成了無差別攻擊。
如和拉夫勞倫那匹跑變形的小馬一樣,MLB的圖標成了山寨重災區。
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字母組合和顏色搭配,讓正品親媽都難認。
![]()
別笑,你也過不了第二關
類似的還有,Lululemon缺胳膊少腿,變成哀傷的“Luluemo”;
CK仿佛被篡改了原始代碼,開啟隨地大小寫,CK、Ck、cK……
在這場全民來找茬的狂歡里,消費者就這樣陷入了“左右為仿”的困境。
為了避雷,有人決定提高預算“四五百的鞋總該靠譜了吧”,買回來上網一查,原版要好幾萬。
有人決定選經典簡約設計款,發現也是抄的大牌,只是抄得太全面了,原版根本猜不到是誰。
![]()
誰能想到這個每家牛仔褲都在做的款其實仿的馬吉拉呢……圖源:小紅書
消費者仿佛在玩一場必輸的游戲:買得便宜怕假貨,買得貴了可能還是假貨。
最后只能選擇最保守的策略,只買零logo的基礎款,以為至少能保住“穿得真實”的最后尊嚴。
結果呢?不過是到頭來又發現是打版的,水洗標在抄lemaire和山本耀司……
![]()
圖片來源:小紅書
在這場“被裝貨”的鬧劇中,幾乎無人生還(除了商家),因為受傷的也包括那些真正買了正品的人。
每個穿ALO回國的人,都免不了心頭一震,當假貨泛濫成災,下一步可能是穿真貨的也要自證“清白”。
網上有海量的受害者發出類似吶喊,可惜大概率是喊了個寂寞。
消費者早已陷入了一座由低仿產品筑成的“圍城”。
城里的人只想穿點舒服好看的,城外的人也就是山寨廠商整加班加點,拼命給你塞點“像樣的”,當然,是像某個大牌的樣。
以ALO為例,在電商平臺搜索,你能看到各類“ALO”字母各種排列組合的店鋪和產品。
部分促銷款甚至低至10元左右,一些印著ALO字母的衛衣,券后拼單更僅需69元。其銷量卻不容小覷,個別店鋪的累計銷量超過萬件。
![]()
為什么會這樣?假貨批量出現的根本邏輯很簡單:有需求,有關注,有利潤。
而在品牌款式趨同的當下,Logo本身成了最直接的社交貨幣和身份符號。
如Lululemon是精致中產,ALO是新貴美學,Miu Miu是年輕奢侈,拉夫勞倫則被認為代表靜奢老錢。
哪怕許多人不知道其具體背后意義,也不妨礙這些標簽將它們推向流行前沿。
有業內人士透露,廠家制作一款高仿品的利潤空間,約在20%至30%之間。
此時直接放棄復刻、打版,印個logo就能賺的錢,顯然更簡單粗暴。
此外,服裝類本身技術壁壘不高,可能是低仿遍地開花的原因之一。
例如瑜伽服,許多品牌宣稱的專利面料于業內而言“不是難事”。
在ALO前,看Lululemon辨真假,在社交平臺上已是和區分奢侈品真假一樣熱門的“互動活動”了。
![]()
當第一批廠商發現只需照搬Logo,就能快速蹭上熱度,這股妖風就再也剎不住了。
圖源:小紅書
屢禁不止的假包、假首飾,本來是一場買賣雙方心照不宣的交易。
無限擴大后,開始誤傷許多不認識奢侈品、也不關心流行趨勢的普通消費者。
它直接把消費變成了一場“狼人殺”,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快遞盒里開出來的是村民、狼人,還是“狼美人”。
可是,真的很想對廣大廠商們說一句——其實,普通人真沒那么在乎牌子,你們也大可不必硬碰瓷。
“我能接受它不是個大牌,是個籍籍無名的雜牌,但不能接受它是雜牌非要冒充大牌。”
所以答應我,寧可沒有標,也不要再把ALO印成ola,Miu Miu印成miamia,拉夫勞倫印成拉夫掄人賣給我了,好嗎?好的。
掃一掃關注槽值 更多有趣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