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云/文
當南通家紡設計師的原創圖紙不再被輕易抄襲;
當消費者能親手“設計”一件襯衫并實時看到上身效果;
當九三閱兵受閱將士的“智能戰袍”提前完工——
這些看似不相關的場景,背后都藏著同一個答案:數字技術正在重塑紡織這個古老行業。
今天,我們走進南通數字經濟創新協同中心對區塊鏈溯源,我們到魯泰紡織元宇宙定制平臺沉浸式體驗,我們去瑞晟智能的智能工廠探訪,都驚喜地發現,數字技術正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解決行業痛點、創造全新可能。
溯源與透明度:
區塊鏈讓每件紡織品都有“身份證”
買衣服時,你是否好奇過面料來自哪里?設計師的原創圖案會不會被仿冒?這些“看不見”的疑問,曾是紡織行業面臨的信任難題,而區塊鏈技術正讓一切變得透明可查。
![]()
在南通家紡產業帶,設計師們曾飽受抄襲困擾——辛苦創作的花型,不出一周就出現在別家產品上,維權時卻拿不出有力證據。近期,位于南通高新區江海智匯園的南通數字經濟創新協同中心正式投入運營,南通家紡產業與華為等合作,構建了家紡行業的可信數據空間,華為的區塊鏈技術為他們的設計裝上了“保護鎖”。
現在,設計師完成作品后,只需上傳到家紡可信數據空間,其創作時間和內容便得到永久存證,有效遏制了抄襲現象。這不僅保護了創新者的利益,更將“原創設計”這一無形的智力成果變成了可衡量、可交易的價值載體,預計每年能為產業減少因侵權造成的巨額損失。消費者掃描二維碼,也能部分追溯產品的“數字生平”,為可持續消費提供了數據支撐。
目前,可信數據空間已在南通高新區覆蓋了研發、生產、銷售等多個業務場景:搭建一體化知識產權平臺,運用區塊鏈和AI查重,從源頭保護原創設計;構建高質量共享數據集與AIGC素材庫,大幅降低設計成本;發布全球家紡指數,為企業提供精準趨勢洞察;以AI質檢推動質量標準化,孵化南通家紡金字招牌,并通過數據協同提升庫存和物流效率;創新數據質押融資模式,解決中小企業資金難題,最終全面激活產業生態活力。南通高新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攀表示,通過可信數據空間的建設,南通高新區激活了家紡產業的數據價值,為多個家紡頭部企業提供服務,設計周期從30天縮短到2天以內,成本降到原來的八分之一,效率提升了3倍,瑕疵檢測率提升80%以上,真正實現降本提質增效。
![]()
區塊鏈就像給每件紡織品發了一張“終身身份證”,既保護了創作者,也讓消費者買得放心,行業的信任危機將得以化解。
設計、生產與庫存:
數字孿生激活紡織業新動能
傳統紡織業長期受困于“多重慢”:設計端,一件衣服需反復實物打樣、修改,單樣衣制作就耗時數周;生產端,供需錯配頻發,要么因產能滯后斷貨,要么因預判偏差導致庫存積壓;整體鏈路因各環節割裂,難以及時應對市場變化,“慢生產”成為行業提質增效的突出瓶頸。而數字孿生與數據驅動技術的深度滲透,正從根源上重構行業節奏,讓“快響應”成為新常態。
魯泰紡織的“3D服裝在線DIY定制平臺”項目,突破性地將數字孿生技術深度融入服裝定制全流程,通過三維動態建模引擎,實現了服裝定制領域從平面想象到立體可視化的跨越。近日,該項目還入選了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的2025年度山東省元宇宙創新“名品”應用“名景”名單。
迪尚集團打造的紡織服裝垂直生態鏈平臺,讓設計師、面料商和制造商可以在云端進行協同。迪尚面料中心集聚國內外4000多家面輔料供應商的產品,設計師使用數字面料庫和3D建模技術,快速生成逼真的虛擬樣衣,替代了大部分實物打樣。
這種數字化變革帶來的效率提升十分顯著,1分鐘就可以完成身高、肩寬、腰圍、腿長等數據采集;每天有成百上千件樣衣通過3D+AI技術設計生成;樣衣研發周期從1個月壓縮至7天以內……如今,依托這個平臺,迪尚每年能生產超40萬件樣衣,高效服務全球數百個服裝品牌,成功實現了從傳統設計制造向數字化模式的跨越。
![]()
九三閱兵“智能戰袍”生產靠數字技術提效。瑞晟智能為際華集團建智能工廠,工作人員用PDA和裁片管理系統精準查貨位、下達指令,改變傳統模式;機器人依托智能分區和掃碼調度自動送料至“縫紉線播種墻”,全流程自動化使收發效率提升50%以上,日清日結100%。圣瑞思智能吊掛系統在際華3502工廠關鍵發力,自動化輸送與實時調度革新服裝生產。針對特種服裝小單多品需求,瑞晟打造柔性制造模式,智能算法優化路徑,減少等待時間和在制品數量,搶出批量生產時間,最終提前交付。AI算法深度融入流程,為不同兵種、戰場環境匹配最優工藝,大幅提升服裝適應性、防護性與耐用性,讓每件軍裝成為性能可靠的“智能戰袍”。
![]()
從設計虛擬建模到生產智能調度,數字技術既是紡織業的“效率加速器”,也重塑了行業生態:讓“快響應、少浪費”成為常態,讓消費者變身創作者,還拉近了品牌與用戶的距離,推動傳統紡織業向精準服務轉型。
挑戰與未來:
數字紡織的路怎么走?
盡管數字技術為紡織產業帶來顯著變革,但行業數字化轉型仍面臨多重挑戰:一是技術門檻與成本壓力,中小企業缺乏引入區塊鏈、3D設計等技術的資金與專業人才;二是標準不統一,不同企業、不同平臺的數據格式、技術接口存在差異,導致“數據孤島”現象;三是消費者認知不足,部分中老年消費者對虛擬定制、數字溯源等服務接受度低,認為“看不到實物不放心”,市場培育仍需時間。
![]()
但挑戰背后是更大的發展機遇,未來紡織產業數字化將呈現三大趨勢:其一,AI與數字孿生深度融合,AI可根據流行趨勢、用戶身材數據自動生成3D設計方案,例如消費者上傳身高、體重、風格偏好,AI在10分鐘內即可生成5套定制服裝方案,進一步縮短設計周期;其二,元宇宙零售成為主流,消費者可創建“數字分身”進入品牌虛擬商店,試穿數字服裝后直接下單,甚至能將數字服裝用于社交平臺展示,拓展“數字消費”新場景;其三,“物理—數字”循環經濟落地,物理服裝報廢后,其“數字孿生體”可用于兌換新品折扣,或作為數字藏品流轉,例如一件舊襯衫的數字模型可折算為新襯衫的優惠券,推動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數字技術重塑紡織產業的浪潮已然襲來。盡管前路仍有挑戰,但只要企業抓住技術機遇、突破轉型難點,必將在紡織“智造”的未來中占據先機,推動這一古老產業煥發全新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