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西貝刪除溫情公關文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
2025年9月23日,西貝莜面村在其內部服務號發布了一篇題為《7歲的毛毛:我以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貝了》的文章,試圖以兒童視角化解此前因“預制菜風波”引發的信任危機。
文章講述了7歲男孩毛毛從2歲起持續光顧西貝,因母親受輿論影響暫停消費而哭鬧抗議,最終母親被孩子對西貝的“忠誠”打動,帶其重返餐廳,毛毛甚至在進店時“抱住店長大腿痛哭”。
這一情節被網友質疑“煽情炒作”,“邏輯荒誕”,認為是用兒童情感綁架消費者,且與西貝此前風波中避重就輕的態度形成反差。
9月25日,該文章被西貝主動刪除。
客服回應稱,因文章發布后遭到網暴,為保護內部員工和顧客感受決定下架。
三刀認為,公關文中的故事情節,給人的感覺不像是真實發生的生活片段。
我們都知道,一個7歲的孩子,如果對餐飲的偏好上升到“痛哭流涕”,“抱住陌生人大腿”的程度,似乎有點違背常理。
這種強行煽情的敘事,不僅不會傳遞出品牌的溫度,反而有可能會讓大家感受到一種被“忽悠”的尷尬。
其實不難發現,此次公關文的“翻車”,是西貝一系列失誤的延續。
此前在面對預制菜質疑時,品牌創始人就曾強硬否認使用預制菜,甚至將批評者稱為“網絡黑嘴”,這種態度本就引發了大眾的不滿。
而此次的溫情公關文,本質上仍是試圖通過“講故事”而非“解決問題”來扭轉輿論,這種避重就輕的做法,讓大家感受到的是企業對問題的回避,而非解決問題的誠意。
所以說,西貝始終是在“制造情感噱頭”與“回避核心問題”之間循環,好像從未真正理解,消費者的核心訴求并非反對預制菜本身。
相反,大家反對的是被隱瞞、被欺騙,反對的是企業將消費者的信任當作可以隨意消耗的資源。
![]()
另外,西貝選擇了刪文,此舉看似是保護員工及顧客的隱私,實則暴露了品牌在危機應對中的被動與混亂。
眾所周知,刪除文章并不能平息爭議,反而會讓大眾加深對其“心虛”的質疑。
再說了,如果故事屬實,為什么不敢面對討論?如果故事虛構,為何要編造這樣的情節?
不過,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除了此次的公關文之外,還有此前推出的100元代金券等促銷活動,竟然也被大家認為是“用利益換信任”的短視行為。
究其原因,我覺得還是剛才提到的核心問題。
說白了就是,公眾的訴求得不到滿足,任何促銷手段都只是暫時的緩沖,無法從根本上修復被破壞的信任。
當然,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這場鬧劇般的公關事件,同樣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在當下的消費環境中,真誠才是企業與消費者溝通的唯一通行證。
任何試圖用謊言、煽情、套路蒙混過關的行為,最終都會被大眾識破,落得貽笑大方的結局。
因此,對于企業來說,應該把精力從“溫情公關”轉移到“解決問題”上,從“輕視消費者”轉變為“尊重消費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重建信任,走出危機。
反之,如果只是沉迷于自我感動的營銷,忽視大家的真實訴求,最終失去的不僅是短期的客流,更是長期的品牌生命力。
請【 點贊 】,點【 在看 】,把文章【 轉發 】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最近又開了個小號,盡量會保持一天一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