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要么不上架,要么做到極致。
響馬丨作者
薛向丨編輯
壹覽商業丨出品
近日,在山東東營黃河口大閘蟹開捕儀式暨中國農民豐收節現場,叮咚買菜簽下超3000萬元直采訂單。
與此同時,叮咚買菜宣布升級“尋味中國”計劃,將全國地道食材與地道風味納入戰略核心,上述超3000萬元黃河口大閘蟹直采訂單即是該計劃首批落地的案例。
結合起來看,直采黃河口大閘蟹、升級“尋味中國”計劃,背后的目的是叮咚買菜希望通過“尋味計劃”進一步淬煉商品力,不斷增強尋品、選品、直采、品控等全流程能力,給消費者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好”商品。
1
做“120分”的大閘蟹
在當下的零售市場上,即時零售激戰正酣,巨頭們“燒錢”內卷,行業陷入“補貼換流量,低價爭份額”的局面,這也間接導致商品質量參差不齊、同質化嚴重。
在此背景下,叮咚買菜選擇避開內卷。
今年7月,叮咚買菜正式發布“4G戰略”,提出將“好用戶、好商品、好服務、好心智”作為公司當下發展的著力點,正如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所言:“我們放棄了今天大家競爭的低價策略、低價商品,放棄去搶最大的用戶,我們只做少數人的120分。”
具體到大閘蟹品類,叮咚買菜是如何做到“120分”的?
所謂“120分”,本質是物超所值,將價值拉滿,而在《真需求》一書中,知名產品人梁寧提出,“商業世界里,所有的價值都要站在需求的視角來看”。
對于大閘蟹,消費者的需求有哪些?壹覽商業觀察發現,包括希望早一點吃到,吃大閘蟹的時間更長一點,選擇多一點,同時,水產品要確保優質、新鮮。
叮咚買菜也是在洞察消費者需求后,進行了高效承接,一一予以落地。
首先,讓消費者吃得更早:因為北方秋季降溫早,黃河口大閘蟹比陽澄湖等南方主流湖區提前15天至20天上市,成為市場上公認的“第一籠鮮”。
不只是“第一籠”,黃河口大閘蟹還具有別樣的蟹味。據了解,黃河入海口是典型的鹽堿地環境,這里的水體弱堿性、礦物質含量豐富,非常適合大閘蟹生長。在如此獨特的水土條件下,黃河口大閘蟹口感別具一格,不但蟹肉緊實,鮮甜中還帶有一絲“咸鮮”,被稱為“有海鮮味的大閘蟹”。
“口感”其實也有科學依據支撐。數據顯示,黃河口大閘蟹體內精氨酸、谷氨酸等鮮味物質含量更高,鈣、鋅、硒等微量元素也更加豐富。
既是更早吃上的“第一籠鮮”,也有獨特的“海鮮味”,黃河口大閘蟹價值感滿滿。
其次,讓消費者的賞味期更長:除了黃河口大閘蟹,叮咚買菜還深入青藏高原找產地,同時與其它大閘蟹核心產區積極聯動,形成了包括洪澤湖“六月黃”及清水蟹、黃河口大閘蟹、青藏高原大閘蟹、新疆天山雪蟹、陽澄湖大閘蟹在內的全國“地標蟹矩陣”。結果是,消費者賞味期從5月延續到來年3月。
此舉不僅消除了消費者以往“錯過等一年”的苦惱,還讓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之余,在叮咚買菜的主導性,選擇難度大大降低。
叮咚買菜水產事業部商品開發總監雷鳴直言:“什么時候選什么,不用擔心,我們都選好了,在平臺上你買到什么,就說明那個東西在當下是最好的品質。”
送達消費者的過程中,更多流程都以貨品優質、新鮮為落腳點:
對于選品,叮咚不僅直采各大核心產區,還推出了自有蟹類品牌“五湖大將”,該品牌由有十年以上經驗的師傅逐只挑選,幾乎做能到“滿膏滿黃”,規格也更大,定位于高端品質蟹,諸多消費者對品質的高要求得到了充分滿足。
對于運輸,叮咚買菜依托冷鏈體系與前置倉網絡,能夠實現產地直發、48小時送達。特別是在黃河口大閘蟹開捕初期,叮咚買菜運用冷鏈車隊和活水箱等多項技術,確保“第一籠鮮”快速、安全地送達消費者手中。
青藏高原大閘蟹同樣如此,通過空運直達,48小時之內,全國消費者就可以品嘗高原稀缺美味。
打出這套“組合拳”,叮咚買菜將大閘蟹做到“120分”有如水到渠成。今年,叮咚買菜的黃河口大閘蟹銷量預計較去年實現翻倍增長,便是最佳注解。
2
構建差異化優勢
黃河口大閘蟹直采訂單,是“尋味計劃”首批落地的案例,而上述“組合拳”,也是叮咚買菜在淬煉商品力上的打法。
和一些平臺專注于爆品不同,叮咚買菜更強調長期價值,用雷鳴的話來說,“靠幾款爆品拉動,遲早會遇到天花板。水產要做成事業,而不是營銷。”
具體來說,不同于過去行業往往將競爭集中在價格、履約效率上,叮咚買菜通過“尋味中國”深入產地直采,同時與產區共同制定養殖和檢測標準。
這么做的好處是,叮咚買菜能夠從源頭上掌控產品的特色和品質,使供給保持優質,品控更加穩定。
另外,叮咚買菜致力于讓消費者品味到優質的地道風味。
事實上,在“地道”維度上,叮咚買菜開發團隊重點尋找具有地域特色的時令生鮮食材、古早或地道風味的3R商品和差異化標品,以及承載非遺技藝、新中式文化的食材食品。
顯而易見,該策略讓叮咚買菜的“好商品”體系更豐富,更有價值感。這是因為,除了滿足“好商品”的基本標準——更好吃、更健康、更安全、更方便、更有趣、更有品價比,還要在“地道食材”“地道口味”維度上達標。
叮咚買菜既給消費者帶來地道“好商品”,也希望讓消費者體味文化價值。
為什么叮咚買菜要努力做這件事?還是和前文一樣,“站在需求的視角來看”。購買商品時,眾多消費者偏愛“地道食材”,原因很簡單,“地道食材”“地道口味”不只是商品,還與當地歷史、人文和風土人情密切相關。也就是說,能給消費者提供情緒價值。
這正是叮咚買菜淬煉商品力所形成的差異化優勢,功能價值、情緒價值兼顧,消費者覺得“物超所值”。隨著“4G戰略”長期實施,可以預見,“物超所值”的消費心智將持續得到增強。
何況,在商品開發上,叮咚買菜敢于“出手”。數據顯示,過去半年內,叮咚買菜已經累計汰換超4000支商品,目前,好商品的SKU占比已經達到40%。從民勤沙蔥、蘭州百合、高原萵筍,到蔣壩螺螄、淮安蒲菜、練塘茭白、溱湖老菱角,到如今的黃河口大閘蟹,不追求數量,而是追求高質量,追求“個性”。
用意再明顯不過,要么不上架,要么做到極致,經此一役,叮咚買菜逐漸將差異化定位落到了實處。
為此,叮咚買菜內部此前還啟動組織架構調整,解構原有的商品開發中心,成立10個獨立事業部,由核心高管分別掛帥,實現商品力權責高度統一。
梁昌霖表示:“我們的CTO現在是蔬菜專家,CFO開始管水果。好處是全公司都明確目標是做好商品,而非搶流量。整個公司的結構、系統和流程都圍繞‘好商品’運轉。”
從組織結構對商品力的權責統一,到業務對商品力的高度聚焦,再到加強差異化打法,叮咚買菜重構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以極致的商品力給用戶提供高價值消費體驗,經營效率躍升。
財報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叮咚買菜實現GMV 65億元,同比增長4.5%;GAAP凈利潤1.1億元,連續11個季度實現Non-GAAP盈利和連續6個季度的GAAP盈利。
從消費需求出發,持續做對的事情,將“好商品”做深做透,叮咚買菜必將給行業和消費者帶來更多驚喜。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