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就看到張雪峰被封的消息。如果是過去,這顯然是一條炸裂消息,如同川普耳朵中槍那次,我本來要帶孩子出去玩呢,一看發生個這么大的事,趕緊裝模作樣撲坐在電腦前面,洋洋灑灑一大篇,擔心家庭拖后腿了,擔心自己落后了,擔心捕捉不到這個時代的情緒了。
后來想想,這個算是個啥呢。不是說川普不重要,但是他顯然也沒重要到去影響我生活的地步。搞評論的,在寫作這塊,總是潛意識地去追求時效性,擔心吃不了熱乎的,現在我要盡量克制這種勁頭,過個半天,等菜涼涼再琢磨一下怎么吃,這樣能夠避免寫出情緒上頭的東西出來,盡管那個看上去更“爽”一些。順便一提,昨天晚上,我就忍住了,帶小孩去超市,買了點她喜歡的巧克力什么的,這個對我更重要。
我看到張雪峰方面對于此事的回應有兩條,一個是張雪峰本人對《正在新聞》記者的回復:“禁止關注是賬號問題”,說完這個,張雪峰就掛完了電話。回復的很deepseek,能夠看出張雪峰應該是慌了,但是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另外一個就是張雪峰工作室工作人員對澎湃的回復:“正在反省”。
我不打算落井下石,盡管在公開場合,我應該是最早——在23年6月——很多人都在吹捧張雪峰說真話,拯救底層家庭,給孩子指一條明路的時候,我就發文章說張雪峰搞的這套不對勁了。我記得當時用了塞林格《九故事》里面的一個比喻,“逮香蕉魚的人”。在《你最好少看張雪峰》的那篇文章里面我寫道:“但是雪峰們以外的世界卻認為,如果你想逮香蕉魚,當下就能做到。”
很多我的讀者還罵我,說我何不食肉糜,我們在說張雪峰呢,你扯什么香蕉魚。留言我都放出來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
我的意思是,教育這東西是一個很漫長的東西,本事也是一點點增長的。我自己本人都經歷過什么985,本碩博,但是捫心自問,我如今吃飯的本事,還真是我一點點在圖書館,出租屋,泡出來的。大量的閱讀,大量的寫作,這些東西說實話,跟學校、城市,乃至專業,都沒多大關系。本質上還是取決于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想付出什么樣的努力。
在互聯網上,搞寫作,做視頻比較牛的幾位,很多學歷也不大行,他們雖然是高中生,大專生,但是都做的比我好。在寫作圈子里,畢業于浙大的押沙龍、以及南京大學的和菜頭老師,他們算是名校出來的。但是他們的文筆和思考,大部分肯定還是自己一點點練的,跟學校沒多大關系。和菜頭學的是氣象,跟寫作有什么關系?相比之下,我也接觸過很多學中文的科班的朋友,甚至是一些教授,寫出來的東西,味道就不對,總感覺有很多繞來繞去的拘束,可能他們懂得太多道理了。
但是真正重要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感受和行動。我現在懂得的道理,跟我在十年前知道的其實沒什么大的差別,但是我現在卻可以感受到一些東西,一些沉睡在我體內的記憶被漸漸喚醒,通過一天天認真的生活,我也逐漸有了對他人的感受。比如兜里沒多少錢,但是還要消磨一整天的感受。這些道理是學校教不了的,必須是來自于生活,當然有些欠缺反思能力的人,慢慢就麻木了,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從麻木中煥發共情能力,撕開自己身上的假面,找到更真誠的東西。
我說的這些,跟張雪峰被封還是沒多大關系,我不想談他的遭遇是不是跟捐款事件有關。我只是好奇,當時我在23年批評張雪峰的時候,很多罵我“何不食肉糜”的人,當下是什么感受,當張雪峰發出捐款豪言,我對其進行批評,那些指責我是不是因為張雪峰的話戳了我的肺管子的時候,你們是什么感受。
張雪峰在反思,我想,我們也要反思。但是東西還是這么個東西,這個是不變的。
我看過張雪峰一個視頻,有人質疑他買粉絲,張雪峰現場發飆了,說他是一個老師,他這個人對數字很敏感很較真的,這個會影響一個老師的職業道德。
可見當時的張雪峰還比較在乎自己的羽毛,而且他當時應該也確實對數字很敏感很較真。
兩個關于數字的小插曲,能夠讓我們更了解張雪峰,以及發生在他身上的變化,或是不變。
而我也將繼續認真做事,認真逮我的香蕉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