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電影《731》全球的公映,觀眾們看到在電影中存在非常悖論的情節:如日軍為“馬路大”(受實驗者稱呼)關押的牢房不是傳統陰暗的房間,卻是配置抽水馬桶的獨立瓷磚單間,每天還送一個蘋果和一枚雞蛋給受實驗者。
![]()
這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戰爭環境中,那是缺衣缺糧的普通民眾享受不了的優厚待遇,很多網友們覺得是虛構的情節,不可能的!
實際上,這不是電影的藝術虛構,乃是在揭示日軍給予這些被宰割的羔羊——“馬路大”人性化的待遇背后,隱藏著日軍對生命殘忍的算計,全是為了精準的實驗數據。本文將結合解密檔案和戰犯供詞,揭開日軍虛偽“優待”背后的恐怖真相。
一 惡魔的實驗活人訂單
1938年,哈爾濱平方基地的日本731部隊實驗基地建成之后,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就給偽滿洲國政府,下達一道極其機密的《特別移送文件》,規定所有被捕的抗日志士、間諜、地下工作者等,可以直接移送至哈爾濱特務機關或731部隊。
之后,這一份文件在東北各地日軍憲兵隊和特務機關流轉,形成一條為731細菌武器研究基地運輸實驗活人的死亡流水線。
![]()
在文件中規定的“特別移送”對象范圍:沒有家庭重要成員的蘇聯間諜、共產黨和抗日分子。
又如1941年4月11日,關東軍第二憲兵隊發布第120號命令:
“對逮捕的蘇聯間諜,經審問后如認為沒有利用價值,可送交哈爾濱731部隊處理。”
看來,只要被“特殊移送”到實驗室的犯人,官方記錄上只會注明“移送后處理”或“特別移送”,但實質都成為了731部隊實驗室中的“馬路大”、“maruta”(圓木)”——這是731部隊日語對活體實驗人體的稱呼。
![]()
二 抽水馬桶:潔凈精準的細菌數據采集
在《731》電影劇情中,很多網友認為被關押的犯人能坐在抽水馬桶現代化的享受,劇情有些假。
抗戰時代中國廁所
很多網友都可以舉例,在1930年代的中國,絕大多數城市居民使用旱廁、糞桶或公共茅房。雖然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世界也有了抽水馬桶這一現代化設備,但在積貧積弱的中國,那也只屬于極少數外國使館、高級洋行、租界豪宅或教會醫院才有的“奢侈品”。
即使在中國的大城市,如北平、上海等大城市,下水道系統也極不完善,抽水馬桶僅限于租界區域(如上海公共租界、天津英法租界)部分街區,在當時中國的確是屬于稀有物,屬于少數富人享受。
![]()
731部隊在資金上能配置抽水馬桶
但我們要知道,731部隊基地不是普通場所,乃是國家級生化武器實驗室,不是普通的監獄或者集中營。由于日本軍部大力支持石井四郎研發成本小、殺傷力大的細菌生化武器,1940年,731部隊都獲得了每年超過1000萬日元的充足軍費,還不包括特殊專項和研究軍費,這些資金令731部隊能對實驗設施做“升級”。
因此,731部隊的實驗基地,本質是日本傾全國之力打造的,一個集科研、生產、實驗于一體的軍事絕密基地,而非普通的監獄或集中營。根據多方史料證實,該基地擁有當時亞洲最先進的基礎設施,里面有自來水系統、中央供暖系統、高壓滅菌設備、X光機、顯微鏡室,以及專用鐵路線、機場、發電站等。
因此,為其龐大的細菌武器研究的實驗室,以及監獄提供完善的上下水系統,在技術和資金上對731部隊來說是沒問題的。根據多方資料證明,731實驗基地的牢房里安裝抽水馬桶是標配,而非特例。
![]()
考古發現,731基地在牢房中配置抽水馬桶
如1982年起,中國對哈爾濱平房區731遺址進行多次考古挖掘,發現大量陶瓷坐便殘片、鑄鐵排水管、通風井結構。
日本作家森村誠一在《惡魔的飽食》中更詳細記載:731 部隊的“口字樓(總部)等建筑物全部都使用抽水馬桶”,這在當時的軍事設施中堪稱“驚人”。
日本學者吉見義明收集到一份1938年的《731部隊建筑設計圖》,明確標注了“囚人用便所”“汚水処理裝置”等字樣。
![]()
抽水馬桶存在,為了日軍細菌武器研究的需要
日軍為什么給這些準備做實驗的犯人,配置最先進的抽水馬桶呢?主要是通過抽水馬桶的連接管道,可以防止疾病交叉傳染,簡單來說保證實驗體的活人不在實驗前感染細菌病死。
抽水馬桶的存在,也方便731的研究人員收集排泄物,用于化驗,檢測實驗體的健康狀況,觀察病原體在體內的代謝情況,保持實驗“材料”的隔離和“質量”。
抽水馬桶的存在,也能減少一般廁所的異味,避免囚牢區太多異味引起外界的注意。
從這些分析可以看到,日軍給準備做實驗的活人匹配抽水馬桶,乃是為了更好實驗數據采集,應用在醫學細菌研究,并不是人道主義的待遇。這也是日軍為了細菌武器研究,冷酷又高效的實驗“設計”。
![]()
三 實驗耗材的‘完美培育’:731 部隊的無菌牢籠
牢房給人感覺是陰暗和潮濕,但電影《731》中展現牢房卻是顛覆三觀,都是單間和瓷磚的配置,整潔干凈環境,但這一切并不是藝術夸張,也是導演在影視中對歷史的還原。
單間鋪瓷磚牢房存在的可能性
根據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彥君的考證,這些囚室確實存在,并且文章中如此描寫:
每個牢房約3平方米,配備抽水馬桶和洗手池,墻面貼有白色瓷磚。”(楊彥君.《731部隊細菌戰真相》)。
原731部隊訓練部長西俊英,在戰后蘇聯的伯力審判中供認:
![]()
2024年,哈爾濱731罪證陳列館新展出的《身上申告書》顯示:
731部隊林口162支部,曾經專門為一名“馬路大”孕婦設置單間,目的是觀察梅毒垂直傳播對胎兒造成的影響。
可以看到,731實驗基地單間瓷磚牢房的存在,也是為了日軍展開細菌武器實驗研究。
單間鋪瓷磚牢房:清洗和消毒
因此,單間鋪瓷磚牢房的存在,表面是人性化的設計,實質是為了清洗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在每一件牢房的門上,設有小型觀察窗,看守可以全方位監視牢房犯人,防止犯人越獄。
在731實驗基地的單間牢房,通風系統經過特殊設計,空氣只能從走廊單向流入牢房,防止病原體外泄。這一種精密設計唯一的目,就是為了保證實驗材料活人能夠獲得通風,不被外界空氣感染或者悶死。
![]()
在日軍細菌實驗的角度來看,給犯人配置抽水馬桶和帶瓷磚的單間牢房,每日打掃衛生一塵不染,也是為了保持實驗活人處在潔凈的環境中。對731部隊研究人員來說,當實驗的活人處在相對無菌的狀態中,能確保實驗結果不受外界雜菌干擾,達到理想的實驗效果。
簡單來說,就是日軍在做細菌感染實驗時候,如果實驗活人本身攜帶其他大量細菌,研究者就很難判斷實驗者的病情癥狀,是由研究目標的細菌引起,還是其他細菌的影響,進而影響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和細菌武器的研發。
由此總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軍731部隊給犯人舒適和現代化的住宿配置,乃是為了做細菌武器研究,精心打造的“無菌籠子”,不是人道主義和人性化的福利。
![]()
四 營養配給的死亡密碼:蘋果、雞蛋背后的實驗數據
影片中,日軍為關押的犯人,每天送蘋果雞蛋的“優待”鏡頭,與后續的活體解剖和殘忍人體實驗,形成強烈反差。這一細節也絕非藝術夸張,也是導演對真實歷史事件的還原。
實驗活人的營養食物
根據《731部隊內部資料集》(日本學者常石敬一整理)記載,當時731部隊位于哈爾濱平房區的本部設有專門的“飼養區”(日語稱“マラ飼育室”),給關押的實驗活人每日配給有:
白米或面包 500克
雞蛋1枚
牛奶200毫升
蘋果或蔬菜少量
清潔飲用水
![]()
原隊員田村良雄的證詞:
“提供給‘maruta’(圓木,馬路大,實驗活人)的食物比日本士兵的還要好
要知道,抗戰年代都是物質匱乏,很多民眾都是吃樹根草皮忍饑挨餓過日子,這些食物標準絕對高于當時普通中國百姓的生活水平。但日軍給做實驗的犯人奢侈的食物供給,不是人道或者優厚的待遇,卻是極為功利的實驗目的。
蘋果和雞蛋等營養食物目的:方便細菌感染實驗研究
731部隊日軍為什么給準備做實驗的犯人蘋果呢?因為蘋果中所含的果酸,能夠抑制實驗者口中細菌的滋生,減少口腔細菌對實驗的潛在干擾。
![]()
為什么給雞蛋呢?因為雞蛋富含蛋白質,對于維持實驗者的身體機能和健康狀況有著重要作用。
因此,被關押犯人每天都能吃到蘋果和雞蛋,也是為了731部隊日軍細菌武器研究用途。在日軍研究人員看來,在細菌實驗中,實驗的活人必需保持一定程度的身體健康,才能觀察研究的鼠疫、霍亂、炭疽等細菌在“正常健康人體”內的作用過程和效果。
如果一個營養不良,健康狀況不佳,或者處在疾病和饑餓狀態的活人實驗體,用在細菌武器實驗研究上,研究人員很難判斷病情癥狀是注入的研究目標細菌,或者其他原因引發的,從而造成細菌武器研究實驗的數據失真,毫無科學價值可言。
![]()
營養食物:提高實驗數據的精準性
因此,猶如屠宰場的屠夫先把欄子里的豬給養肥,然后再去宰割賣豬肉一樣。日軍為準備做實驗的犯人提供充足的營養食物,也就是為了養好活人這些實驗材料,確保實驗活人的體溫恒定、血壓正常、代謝活躍等達到實驗標準,從而提高細菌注射、活體解剖、凍傷測試等實驗的成功率、產出的數據真實和可靠,更好研發細菌武器。
在美國解密的《桑德斯報告》指出,731部隊設有專職營養師,根據不同實驗類型,調整準備實驗研究的受害者飲食:
凍傷實驗組:每日供應高熱量雞蛋與牛奶,以延長肢體壞死時間,有利于觀察凍傷發展階段;
細菌感染組:攝入維生素C豐富的蘋果,增強免疫力,延緩敗血癥死亡,確保細菌在體內充分繁殖;
活體解剖組:術前24小時禁食但供水,避免胃內容物干擾手術視野。
![]()
1991年,原731部隊軍醫胡桃澤正邦在證詞視頻中承認:
“我們計算過,一名成年男性在營養充足時可維持72小時清醒狀態,這對觀察器官反應至關重要。”
所以,日軍配給的營養食物,不是人道主義的優待,是為了能順利進行細菌實驗的“實驗耗材”,更是為提高實驗數據精準性。
五 虛假人道主義的陷阱:毒氣實驗前的最后蘋果
如電影中日軍編造“以健康換自由”的謊言一樣,日軍為活人實驗者提供“優待”的待遇,拍攝虛假宣傳片安撫實驗者的情緒,關注實驗者的心理健康……除了營造良好實驗條件外,還有一個險惡目標,就是令實驗者產生“善待”的錯覺,降低被關押實驗者的反抗意識,令他們更容易配合實驗。
![]()
如日本作家森村誠一,在紀實作品《惡魔的飽食》中引用多名前731部隊成員回憶:
“有個孩子每天吃一個蘋果,我們都覺得他運氣好。后來才知道,那是因為他要參加下一輪毒氣實驗。”
在日軍虛偽表象的營造下,當被關押的犯人——“馬路大”被送到實驗場所時候,才知道遭遇是比死亡更可怕的痛苦。
與德國納粹黨屠殺猶太人的奧斯維辛為直接目的不同,731 部隊細菌武器實驗基地的“人道待遇”,本質是為了獲取精確的細菌感染數據,更為殘忍和暴行!
![]()
結語
電影《731》對瓷磚單間牢房、蘋果、雞蛋、馬桶的細節,不是對暴行的美化,更不是簡單還原歷史,卻是對日軍活體實驗暴行的完整、系統性的解剖。它提醒我們,當科學脫離倫理約束,民族主義走向極端,人類將會展現可怕的惡魔面相!
我們銘記這一段日軍侵華和中國民眾受辱的歷史,是為了避免悲劇的重演,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死灰復燃,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
#731
參考文獻:
1蘇聯《伯力審判記錄》(中文版),群眾出版社,1950年
2 Sheldon H. Harris, Factories of Death, Routledge, 1994
3 森村誠一,《惡魔的飽食——日本侵華戰爭中的細菌戰》,學苑出版社,2003年
4 吉林省檔案館編,《細菌戰與毒氣戰檔案史料》,中華書局,2015年
5 NHK特別紀錄片《731部隊的真實》(2017)
6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編制圖面》(部分公開)
7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行檔案匯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