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美形象氣質佳,事業小有成就,兒女雙全,老公是校園初戀走到結婚,相處二十年情感穩定。她本人也極具對生命領悟的智慧,常為朋友出謀劃策,是許多人眼中那種“活明白了”的幸福女性。
在她四十歲生日這天,小美走進了咨詢室。她說,心理咨詢是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她娓娓道來她的生活,方方面面,聽起來都那么“正確”、那么“圓滿”。作為咨詢師,那一刻我甚至下意識升起一絲羨慕——聰明、智慧、家庭事業兼顧,這不就是很多人追求的新時代女性樣本嗎?
但我逐漸察覺出一種無聲的“違和”。她的講述過于流暢,語音中缺乏情感與事件的融入感。提到與丈夫二十年穩定感情,她的面部幾乎沒有表情變化,語氣也聽不出發自內心的幸福感。
我輕輕打斷她,說: “你好像在過著 一種 ‘都挺好’,但卻‘不快樂’的生活。”
![]()
小美瞬間愣住了,眼圈迅速泛紅。她哽咽著說:“是……我就是不知道我的生活怎么了。什么都好,但我沒有真正快樂的感覺。我看了很多心理學的書,是因為我不配得嗎?為什么我沒辦法享受現有的一切?”
我:“小美,我們先不急著用理論解釋自己。我更想邀請你,一起回到你的生活中,細細感受那些“挺好”卻“無感”的瞬間。你愿意嘗試嗎?”
她點點頭。
我:“最近一次讓你覺得‘我應該快樂,但卻沒有’的事情是什么?”
小美沉默了一會兒,輕輕說:“中午生日聚餐,我丈夫送我一條很貴的項鏈,孩子們也做了賀卡。他們都很開心地看著我,等我反應。我也笑了,說謝謝,很喜歡……但我知道,我的開心是‘演’出來的。”
我:“那個時候,你心里真正在想什么?”
她停頓片刻,聲音變低了:“好像有個聲音在說:你又完成了一個‘幸福妻子和媽媽’該做的劇本。”
我捕捉到了這個詞—— “劇本”。
我:小美,聽到劇本這個詞,我不由得聯系這個劇本是如何形成的,最早的原起在哪里?
小美:我想到小時候父母忙著做生意,我一個人在家很乖,很懂事,有時他們忙起來我也不知道今天他們什么時候回來,早上會幾點走,很多時候就是我在很安靜的房間一個人呆著,或者把電視打開,每個房間的燈都點亮,讓家里有些聲音。他們忙完回來會給我帶好吃的食物,或者玩具,我看到他們笑著望著我,眼睛里的期盼,我也會跟笑。其實我心里委屈的要命,我一個人好害怕,好孤獨,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講,可能是覺得講了也沒有用,大人有要忙的正事。
我:“所以從小,你就學會了一個模式:即使內心感到孤獨和委屈,也要表現出‘我很好’、‘我很懂事’的樣子。那個真實的需要被陪伴、被傾聽的小女孩,一直被藏在‘乖巧’的劇本后面。”
小美淚水無聲地滑落:“是的……我一直都在演一個‘不讓別人擔心’的角色。”
我:“如果我們用心理腳本的理論來看,這很像一種‘總是腳本’——‘我已經鋪好了我的床,我必須現在躺在床上’。你為自己鋪了一張‘完美人生’的床,即便它已經開始讓你感到窒息和不真實,你卻仍然堅持躺下去。不是因為它舒服,而是因為你覺得‘必須如此’。”
小美怔了一下,輕聲重復:“‘總是腳本’……是的,就好像我總該待在這個角色里,即使我并不快樂。”
我:“你不只是停留在里面,你還把它演得非常好——好到所有人都相信,連你自己也差點信了。”
她苦笑了一下,低頭沉默許久。
我:“如果不再演這個‘都挺好’的劇本,你擔心會發生什么?”
小美深吸一口氣:“我怕……別人會失望。怕丈夫覺得我不愛他,怕孩子覺得我不是好媽媽,怕父母覺得我不懂事……甚至怕我的朋友發現,原來我并不是他們心中那個‘活明白了’的人。”
我:“所以維持這個劇本,某種程度上也在保護你不用面對別人可能對你失望的恐懼。”
她點頭:“是的。”
我:“代價是,你離自己真實的感受越來越遠。”
小美淚眼朦朧:“那我該怎么辦?”
我: “ 改寫 劇本。不是一下子推翻整個人生,而是從小 處 開始——比如下一次,當你又想笑著說‘挺好的’的時候,停一下,問問自己:我真正的感受是什么?我能否允許自己,哪怕只是對自己誠實一點?”
“腳本不是命運,它只是我們早年學會的一套生存策略。”我繼續說,“而現在,你有能力重新看見它、反思它,甚至改寫它。”
小美輕輕地說:“我想試試。”
我:“你提到了‘劇本’。是誰寫的這個劇本?它的名字叫什么?”
小美抬起頭,眼神有些恍惚,仿佛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
她慢慢說:“叫……《你應該幸福》?或者……《做一個完美的女人》?”
我:“如果這個劇本有臺詞,在你收到禮物那一刻,它命令你說的第一句是什么?”
她喃喃自語:“要說……‘太好了,我真喜歡’,要擁抱他們,要發朋友圈,要讓別人看到我的幸福家庭。”
我:“如果不按照這個劇本演呢?”
小美突然有些慌,搖了搖頭:“不知道……沒想過。可能別人會失望?或者……我就不是他們眼中的小美了。”
我注視著她,緩緩說道:“所以我們是否在無意中,把自己一點點嵌進了一個叫‘幸福’的模子里?那個真實的你,或許并不在這個劇本內。”
眼淚無聲地從她臉頰滑落。她點了點頭:“我好像活成了別人寫好的故事……連幸福都是。”
我:“那么,今天在這里,沒有別人眼中的你。我們可以試著一起去做一件事:不是評判你的人生,而是去讀懂你從小到大被無形中寫下的那個劇本。然后你來決定,哪些臺詞你想保留,哪些場景你真正想演。”
“你愿意試著看清楚,”我輕聲問,“你自己真正的人生腳本嗎?”
小美深吸一口氣,眼神逐漸聚焦,她點了點頭:“我愿意。”
咨詢師后記與啟發:
每個人都在無形中背負著一個“人生腳本”——它來自原生家庭的期待、文化的灌輸、早期重要他人的回應。我們依此演繹“該有的幸福”和“該過的生活”。
表面上看我們在溝通、在愛、在生活,但實則可能是在表演一場“孤獨的演出”。
真正醒來的開始,是意識到:我手里拿的,是誰寫的劇本?
![]()
我們常常活在無形的人生腳本里——“除非腳本”(除非……否則我不能快樂)、“永不腳本”(我永遠不配得到想要的)、“總是腳本”(我必須一直如此,即使不快樂)。
這些腳本往往是 童年形成的我們潛意識里的“生存策略”。
小美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即使外在一切完美,內在腳本仍可能讓我們感到空虛和疏離。
覺察,是 改寫 腳本的第一步。
你是否也在某個“腳本”里重復演出?
真正的成長,不是否定過去,而是讀懂自己曾經的策略,然后溫柔而堅定地,把筆拿回自己手中。
而改寫的力量,恰恰源于這一刻的覺察和勇氣。
你,是否也過著“都挺好”、卻不快樂的生活?”
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你的劇本,需要重新回到“作為生命主人”自己的手里。
(點擊圖片即可預約咨詢)
9月 25日10:00線上直播《識別 與解密七種人生腳本》!
你是否感覺人生總在同一個怪圈里打轉?
? 拼命努力,卻“幾乎”無法成功?
? 不敢快樂,覺得“除非”付出代價才配享受?
? 在關系中,“永遠”得不到真正想要的?
這不是你的錯,而是你無意識遵循的【人生腳本】在作祟。2小時線上直播,我們一起撥開無意識迷霧,識別“命運編碼”!
9月25日上午10點,不見不散~
![]()
BREAK AWAY
01
02
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