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圖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今天文章開始之前,先和大家預告一下:
9月26日(周五)早上8點20,我會給大家帶來背單詞神器——「萬詞王」App專場。
因為
9月30日萬詞王會下架“背單詞永久卡”,所以這次直播是最后一次3xx買萬詞王永久卡的機會,一定不要錯過。
萬詞王適合全年齡段的孩子和成人使用,全家都能用。感興趣的家長先點好預約!
下面是今天的正文。
![]()
我并不常看脫口秀,但那天我刷到了脫口秀演員劉仁鋮的故事,很受觸動。
這個28歲的小伙,高中輟學,然后兜兜轉轉,不停尋找,終于找到了自己的舞臺。
![]()
圖源網絡
他在臺上講自己高中輟學的經歷,輟學的原因很多——
偏科、叛逆、討厭被老師推著學藝術。
![]()
圖源網絡
這些看似是“問題少年”的標簽,卻拼湊出了他獨特的人生軌跡。他沒走傳統的路,卻也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
圖源網絡
劉仁鋮的經歷,對我們今天教育孩子來說,有很多啟發。
作為兩個正處于成長關鍵期男孩的媽媽,我想跟大家聊聊,從他的故事中看到的4個值得深思的教育真相。
也許,我們都需要這樣一個契機,重新思考什么才是對孩子真正重要的。
![]()
這個28歲的輟學男孩
給父母4個教育啟示
這個 28歲年輕人的經歷,像一面鏡子,照見了我們這代父母在教育中的焦慮。
也許,當我們不再執著于為孩子鋪就一條“正確”的道路,而是學會欣賞每條路上的獨特風景時,才能真正幫孩子找到屬于他們的精彩。
下面這四個啟示,是我看完他的故事后,最想和大家分享的真心話。
1、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劉仁鋮輟學后的經歷,在很多人看來,走了不少“彎路”。
最開始他跟父親干門窗生意,當小工,后來又去當房地產中介。
![]()
退學后幫家里安裝門窗的劉仁鋮
雖然都沒干太久,但每一段路都不是白走的,每一段經歷都在塑造著他的性格、認知和能力。
劉仁鋮后來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脫口秀演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豐富的生活體驗。
比如他做門窗生意時,學會了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當房地產中介時,鍛煉了口才和應變能力。
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經歷,后來都成了他脫口秀表演中的素材,讓他在舞臺上更加鮮活、接地氣。
![]()
圖源網絡
看完他的故事,我有一些感觸。
為人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走一條直線通往成功,上好小學、好中學、好大學,找好工作。但真正的成長往往發生在曲線中,發生在那些看似“偏離”主道的經歷中。
![]()
孩子的成長就像一棵樹,需要經歷風雨、吸收陽光,才能茁壯成長。我們不能因為害怕他們走彎路,就替他們規劃好一切。
不是所有“繞遠”都是浪費,孩子走的每一步,都在幫他攢經驗。有時候,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嘗試,哪怕摔幾個跟頭,也比一輩子活在父母的庇護下要好得多。
2、不過度糾正孩子,
缺點也許暗示了另一種“可能性”
劉仁鋮說自己輟學的直接原因之一,是他的偏科。
他回憶起初中時,因為沒買到物理練習冊,不好意思告訴老師和父母,結果一整年都沒學物理。高中時,他討厭數學和物理,偏愛語文和歷史。
也因為偏科,后期他開始擺爛,成績變得更差。
![]()
劉仁鋮上學時期會在家里的墻上寫詩
其實很多孩子在學生時期,都有偏科的情況,為此家長焦頭爛額,逼孩子學他們不感興趣的東西。
但有時候,孩子的“不喜歡”,可能也暗示了他們的另一種天賦或熱情。
比如一個對數字敏感的孩子,未來可能會在理科領域大放光彩,而對數字完全不敏感的孩子,也許在創意上有著驚人的天賦;
就像劉仁鋮,雖然數學物理不好,但語文學得不錯,這為他后來寫脫口秀稿子、表達自己的觀點打下了基礎。
一棵樹,不可能每根樹枝都一樣粗;一個孩子,也很難每個科目都一樣好。
別急著糾正孩子不擅長的東西,先看看他擅長的地方,讓孩子把喜歡的事情做透,就已經很棒了。
![]()
我們不用逼著孩子把每個漏風的窗口都堵上,只需要幫他把喜歡的那個窗口擦干凈,讓光透進來。
3、給孩子時間,
讓TA去尋找熱愛
劉仁鋮輟學后,沒急著找工作,在家幫父親打了兩年雜。
那兩年他過得很開心。據他自己所說,那是人生里罕見的輕松時光,“既沒學習的壓力,也沒生活的壓力,擁有一些可支配的自由和少量的零花錢。”
那段無所事事的日子,成了他后來找到真正熱愛的必要鋪墊。
一次,他在看脫口秀時,心里突然冒出“我也想試試”的念頭,后來一步步成為了大家熟知的脫口秀演員。
![]()
剛接觸脫口秀的劉仁鋮
這讓我想起了現在的教育。有的家長習慣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各種興趣班、輔導班、夏令營……生怕孩子浪費一點時間,總想著讓他們多學點、多練點。
但孩子需要有一些休閑放空的時間,去發呆、去探索、去發現自己的興趣。
我們家兩個孩子,一直保留著運動這項長期投入,即便是圖圖在小升初最關鍵的那一年,我也沒有叫停過他踢球這件事。
比起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這件事上,我更希望他們有一些自由的空間,放松的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去發現自己的熱愛。
![]()
孩子的熱愛不是逼出來的,是在沒壓力的時候,悄悄冒出來的。
4、父母的“不強迫”,
是孩子敢闖的底氣
劉仁鋮最幸福的一點,其實是父母的接納和支持。
雖然輟學以后,父親也曾經擔心過他的狀態,但并沒有硬逼著他“子承父業”做門窗,而是允許他自己試著跑中介、找方向。
他后來想做脫口秀,跑開放麥沒收入,父母也沒攔著,讓他慢慢試。
![]()
圖源網絡
要是當初家人要求他走“對的路”,可能就沒有今天的脫口秀演員劉仁鋮,而是一個按父母期待活著的普通人。
做父母的,誰都希望孩子走一條穩妥的路,有時候忍不住想替孩子選有前途的專業,選穩定的工作,選大家都覺得好的路。
可是,真正“對的路”是孩子走出來的,不是我們選出來的。
![]()
也許孩子走的路,跟很多人都不一樣,也可能會繞彎,但只要孩子愿意試試,我們就陪著他走一走,給他敢闖、敢試的底氣。
![]()
成功的路不止一條
孩子的光各有各的亮
我們這代80后家長,大多是按模板長大的。按父母的期待上學、選專業,按社會的標準找工作,所以有時候,會忍不住把孩子往模板里塞。
倒不是說這樣不對,應試教育確實是大多數家庭的穩妥選擇。但我也想說,如果原定的大路走不通,模板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地。
就像劉仁鋮,他沒有走傳統教育路線,卻靠脫口秀站穩了腳跟,然后連續兩年闖進決賽,拿下第四名和第五名的成績。
![]()
圖源網絡
當然,這不能驗證“不上學也能成功”,而是說成功不是只有一種樣子,孩子不用都活成同一個模板。
對于我們來說,養孩子不是完成任務,然后把孩子塑造成我們想要的樣子。而是見證他們從懵懂的小孩,慢慢找到自己的熱愛,慢慢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大家覺得呢?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