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的上午9:00,接了杯熱水正準備工作的我,收到領導私發來的通知信息:工作先暫停一下,5分鐘后到小會議室.....。在我司,領導找人一般會讓你去他的辦公室,小會議室是某個部門開會用的。如果領導單獨在小會議找你,那就意味著要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出了小會議之后,跟我想象的一樣,是的,我被裁員了。整個談話過程中,有過不甘、自尊心被踩碎的感覺,但我的大腦卻異常冷靜。
最終賠償N+1。領導沒有安慰太多,HR給了兩個選擇:方案一:多待一個月,可以請假外出找工作,算全勤,賠償N;方案二:現在出了這個門,就可以辦理離職手續了,明天不用來了,賠償N+1。36歲被國企優化,意味著自己的人生方向重新改寫了,未來不會再進國企了。一方面我對國企祛魅了,沒有了任何好感;另一方面,我這年齡,國企很難再要了。
![]()
這件事帶給我最大的思考:市場化下的國企不穩定,與其找一個“安全”的避風港,不如打磨自己去更好的能力。國企也是企業,是企業就是以盈利為目的,特別是那些市場化國企。我所在的這家公司,總部要求業務職能收縮后,今年以來,先是走了一批合同到期的員工,其中就有我的主管。緊接著又開始了全員競聘上崗,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就敏銳的察覺到:在公司業績下滑,甚至不賺錢的情況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于是開始行動起來給自己留好后路。然而人都是有惰性的,期間陸陸續續投了一些簡歷,但“兩天打魚,三天曬網”的態度注定一事無成。
直到這次真的“狼”來了,后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把握機會,要知道在這次裁員談話的前一周,我拒絕了一家公司的Offer,原因就是中午不管飯,出去買飯太麻煩(還花錢)。如果當時沒有拒絕,半個月后入職,我完全可以拿著賠償金無縫入職下一家公司。
再多說幾句吧,個人的一些想法(可能不成熟)。目前來看,市場化競爭的央國企:如某潤,運營商等,除了集團總部和省級分公司,下屬的子、孫、重孫、控股單位多達數百家,幾乎完全市場化運作,談不上穩定能干一輩子。社招平臺上之所以有崗位空缺,大概率是前面那個崗位的人被干掉,或者受不了辭職了。
非市場化運作的央國企:一般走校招,很少公開社會化選聘。即便有社招,也很難進去,原因你懂的。
除此之外,在一線城市,從私企到國企,薪資打折“腰斬”很常見。如果再遇到國企的營收壓力很大,開始重視經營效益,把經營指標逐級下放,KPI考核越來越嚴格,員工的壓力是不斷增大的。現在很多國企因為經營不達預期,績效獎金都會暫緩發放,甚至不發放,說不定薪資就打“膝蓋斬”了。
最后,自己的一位朋友所在的央企子公司也有類似的情況了。聽她說:開始搞績效考核、競爭上崗末位淘汰了。校招進的正式合同工影響不大,主要涉及勞務派遣和外包。
作者:佚名;編輯:思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