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茶專題】奶茶顯貴小技巧
奶茶要顯貴,基礎款就不要再搭基礎款——
原料基礎,口味就不基礎,比如貴州冰漿;
口味基礎,名字就不基礎,比如咸法酪;
名字基礎,工藝就不基礎,比如千目抹茶;
但凡有一項不基礎,價格立刻就不基礎。
氫商業最新專題「奶茶顯貴小技巧」上線,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屆奶茶又進化到哪一步了。
以前打工人對一杯奶茶最大的贊美是“不甜”,現在變成了“還有點咸”。
從十八線小縣城到北上廣,都紛紛往杯子里撒起咸味奶酪乳。
左手是街邊小攤全國統一包裝的“泰式咸法酪”,右手拎著各大茶飲品牌名字越卷越長的“樂樂茶咸法酪泰奶維也納”“喜茶咸酪泰奶冰”“茶百道宮廷咸法酪”“茉莉奶白針王葡萄咸酪乳”“春萊泰式咸酪紅奶茶”“鄧氏阿嬤手作錫蘭咸法酪”“另茶泰式咸法酪”,向這一年被羽衣甘藍果蔬茶重新養了一遍的胰島素發起沖鋒的號角。
![]()
圖源:小紅書@小萌七設計工作室、公眾號@樂樂茶LELECHA、小紅書@OTHER TEA 另茶
根據飲力實驗室月度飲品報告,取樣的55個連鎖品牌上新情況調查中,幾乎每月都有咸法酪、生酪類飲品推出;小紅書上“泰式咸法酪”話題高達3115萬瀏覽、21.4萬討論;多篇行業媒體報道更是押注它會成為今年秋冬的“爆款基底”。
寡淡的菜汁兒嘬久了,沒有人能拒絕超大杯一升裝、咸香濃郁、底部還綴滿黑糖啵啵的“液體蛋糕”,重回奶茶的多巴胺時代。
![]()
咸法酪,念起來好拗口的三個字,到底是個啥?
其實,它的本質就是傳統芝士奶蓋的升級版,所有的舔奶蓋星人都有福了——“簡單來說,就是在原有芝士奶蓋液基礎上,增加了奶酪。”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改動,就讓它身價倍增,甚至在下沉市場走起了高端路線,成為了奶茶界的「縣城婆羅門」——十八線小縣城的不知名奶茶店也能賣到30多塊錢一杯,一個文字配方更是炒到1000多元,在消費降級的大浪潮下,連上海人都直呼怎么敢的。
![]()
圖源:小紅書@小熊維尼
比賣咸法酪更賺錢的,就是教人賣咸法酪。擺攤博主們紛紛吆喝起“可以喝的提拉米蘇”,但提起這四個字總是讓人心里發毛——畢竟,就在今年的5月25日,亳州上百人因為網紅提拉米蘇路邊攤而集體進了醫院。
![]()
圖源:小紅書@檸檬茶多冰
那這杯身價高昂又出身不明的咸法酪到底值不值?嘗起來和咱們喝慣了的芝士奶蓋們又有啥區別?為此,氫商業編輯部一口氣測評了來自三家知名茶飲品牌的四杯咸法酪新品,分別是“樂樂茶咸法酪焦糖維也納(加黑糖波霸)”“樂樂茶咸法酪泰奶維也納”“喜茶咸酪厚抹”和“茉莉奶白馬斯卡彭咸酪乳”,每杯均價23元。
一口下去,仿佛走進了大冰的小屋,好多人啊。
有人說它像喜茶經濟上行時期的古早芝士奶蓋,偷偷彩排了好多次45度仰角喝才在眾人面前喝得優雅喝得純熟喝得游刃有余;有人說它像高中校門口快樂檸檬那一杯蛋糕奶茶,堪稱晚自習前的白月光;還有人咂摸出了鹿角巷臟臟茶的影子,只是花期比自家愛豆的活動期還要短。
不過,因為比普通的芝士奶蓋更濃更厚更咸,也就更容易膩味,連“不另外加糖”也甜到憂傷,喝到口渴,飽腹感倒是十足,喝完可以直接頂掉一頓晚飯,只是今晚還得再多加倆小時有氧。
其中,茉莉奶白的研發被一致認為“最為敷衍”,和演什么角色都像在演自己的流量演員一樣,主調依然是那一股子淡淡的茉莉輕乳茶味,也是唯一一杯還在堅持使用三品管的咸酪乳奶茶,但在同行的襯托下竟也成為了一股清流。
畢竟,剩下的三杯既是液體蛋糕,也是熱量炸彈。樂樂茶的奶蓋上還綴著焦糖,底部沉著會拉絲的黑糖啵啵,也是調味最咸的一杯;而喜茶的奶蓋則最為濃厚,甚至可以用吸管擓(kuai)著吃,堪比倒杯不灑的DQ冰淇淋。
而咸法酪的百搭基因也由此可見一斑,堪稱四杯四色,配泰奶、配焦糖奶、配抹茶、配茉莉輕乳茶,都沒有任何違和感。不過根據編輯部用嘴投票的結果,樂樂茶的泰奶維也納是最快見底的一杯,也怪不得最火的品類就是“泰式咸法酪”。而不喜歡喝牛奶的同事嘗到后面已經開始犯惡心了:“不信邪地擓了最后一口奶蓋,結果快要把我送走了。”
如果想要不那么甜膩的口感(那就別點),必須不另外加糖,標準冰起步,最后把咸酪和奶一起攪拌著喝,從而中和咸的齁嗓子和奶本身的寡淡。
還有一個說法是,真正讓“咸法酪”這三個字成為風味符號的,其實是2024年OT另茶的那杯「泰式咸法酪」。這個來自蘇州的品牌主打的就是一個“咸奶茶”,門店主要集中在江浙滬地區,這杯也因其稀缺屬性被捧上了「奶茶界的熹貴妃」「老天奶」的寶座。
另茶也在宣傳中反復提到自己的“首創”屬性,甚至在杯子上印上了“創作證明”和“首發日期”——不愧是有江浙滬血統的店,骨子里流淌的都是主理人的血。
![]()
氫商業攝
剛好趁著在上海的機會,我和朋友慕名點了一杯,和在北京測評的那四杯不一樣的是,這杯白色的咸法酪不是浮在上面,而是沉在杯底的,也就是說,插進吸管后第一口就能喝到。
往好了說是“美味不用等”,往壞了說,“就像一口痰一下子糊在了我的嗓子上,喝完之后舌頭上所有味蕾都皺起來了”。
連作為甜咸黨忠實擁躉的朋友也頻頻搖頭:“甜咸的魅力要我舌頭感受出來,而不是上來直接打我舌頭一拳。”好在泰奶本身滋味豐富,只是喝了三分之一時,我倆實在扛不住了,開始猛灌酒店里的礦泉水。
怎么說呢,喝著喝著確實開始懷念起經濟上行的時代,也懷念起自己年輕的胰島素們,那時候,喝的是標準糖配植脂末,還能再搭配一塊炸雞排。
![]()
哪怕咸法酪不符合我等疲憊社畜的口味,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它的爆火并非空穴來風。畢竟,咸法酪三字,字字有玄機。
第一個關鍵字就是“咸”。如今,隨著咸味原料(如咸奶蓋、老鹽糖、海鹽、玫瑰鹽等)產業化、標準化的提升,咸奶茶的研發門檻已經大幅下降,成為飲料行業的一個大而高增速的賽道。
在咸法酪的流行之前,茶話弄就曾靠“茯生半日閑”大火了一把,用茯黑黑茶打底,疊加老鹽糖和牛奶,成就了自己的當家產品;一點點更是一度在“加價調味”一欄掛上了一元一份的“藏青鹽”選項,試圖為所有產品都增加一絲咸鮮的風味。
那么,“咸味”究竟如何為飲品“增色”?為此,我們找到了全球香料巨頭德之馨集團的飲料及甜味品類負責人徐麗萍。
她告訴氫商業,我們所熟知的酸、甜、苦、咸、鮮這五大基本味覺,在不同的配比下時而相愛,時而相殺。比如低濃度的鹽,使蔗糖的甜味增強;而高濃度的鹽,能讓蔗糖的甜味減弱。
![]()
而咸味的核心作用是“烘托”和“平衡”,本身不是飲品的主角,但能極大地提升其它風味的層次感——比如在果汁、檸檬水、奶茶、熱可可等甜味飲料中加入一小撮鹽,可以讓甜味變得更圓潤、更豐富、更精致,而不是單純追求甜感的增加。雖然人類天生是“好甜”的,但一味追求配方中糖或代糖的增加,并不順應健康的趨勢,所以反而可以通過一點點的咸,來增加一點點的甜,或許是兼顧了“口味喜好”“健康控糖”和“成本管理”這三個要素的巧妙方案。
![]()
早年南北方人還在為豆花粽子該是甜的還是咸的吵得不可開交,而如今日益壯大的甜咸黨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兩個都要,“甜甜咸咸才是味蕾的永動機”。
![]()
圖片來源:知乎@錢程
此外,咸味的適配性幾乎無敵,它就像產品經理的夢中情人——舊品重做一遍,加點鹽,再換個包裝,就能搖身一變“新品上市”。
更妙的是,咸味的實現路徑極其多樣和豐富,可以直接用氯化鈉,也能通過話梅、陳皮等天然食材間接帶入。徐麗萍舉例說,一款金桔飲品,可以靠鹽突出酸甜多汁感,也可以用陳皮增加陳皮香和木質香;同理,咸檸檬氣泡水,加鹽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換成鹽漬話梅,就能得到層次分明的“咸檸七”。
“就目前飲料市場而言,咸味是通過兩個維度切入的。”
一方面是味覺驅動,主打帶有咸味的飲品,比如最近上市的七喜咸檸七、康師傅的咸奶茶,都是在經典品類上以咸味作為一個創新因子來驅動迭代升級。另一方面是功能驅動,主打自帶咸味的電解質飲料和運動飲料,比如在近水飲料板塊,以運動飲料、電解質飲料為代表的含“鹽”飲料聲量表現突出,在過去一年取得了15%的銷量增長。
甜味能產生多巴胺,其實咸味也能給到情緒價值,而中國人在吃咸方面是專家級別。在徐麗萍看來,其實,咸味在飲料市場的走紅并不令人意外。一方面,鹽系飲品早已遍布中國大江南北,深入尋常百姓家,比如北方的酥油茶,華東的鹽汽水,閩南的鹽漬芭樂,還有兩廣的老鹽黃皮;另一方面,作為口味的研發者,徐麗萍引用了《素問·宣明五氣篇》來解釋咸味和心情的關系——比如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甘入脾,咸入腎,而腎主恐;所以,當腎氣不足、害怕驚懼時,可適當攝入咸味,從而滋陰補腎、穩定情緒。
“甜味的快樂是種向外求的方式,咸味緩解恐慌則是種向內填的智慧。”
這怎么不算一款焦慮打工人的天選飲品呢?
第二個關鍵字就是“酪”,也就是代表著“濃奶茶”回歸的復古風潮。
業內資深研發向咖門表示,在輕乳茶、果蔬茶統治茶飲江湖的“輕風潮”之后,大家開始追求更具層次感和記憶點的風味,從而契合消費者的求異心理。更重要的是,它無需復雜調配就能穩定呈現茶與酪的平衡口感,在保證風味獨特性的同時提升出品效率。
如今的茶飲品牌們已經沉浸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無法自拔了,飲品和甜品的邊界進一步模糊,將貴州冰漿、閩南四果湯等地方特色甜品收入麾下,壯大自己的茶飲宇宙。當年龐博的那一句“喝粽子”還是有點太保守了,現在喝水果、喝冰淇淋、喝鹽水鴨都不在話下。
![]()
圖源:小紅書@李同學看脫口秀
更微妙的關鍵字是中間常常被忽略那個“法”字——就像奢侈品喜歡標榜自己是意大利手工制造一樣,茶飲甜品們也愛將遙遠的法蘭西視作自己的精神故鄉,再疊加“泰茶”“藏茶”“錫蘭紅茶”的異域風情濾鏡,沒有人比咸法酪更懂全球化。
那么法蘭西靈魂的直接來源是什么呢?其實講的是奶酪的出身地,也就是說,最開始的咸法酪,標榜自己用的是來自法國的全球頂級乳制品品牌Kiri的酪乳——據產品宣傳,Kiri含高達40%乳脂(普通奶油奶酪約33%),質地如馬斯卡彭般綿密柔滑,自帶天然發酵的乳酸香,為奶酪頂奠定“絲絨般的醇厚骨架”,其高蛋白低水分的特性,讓奶蓋即使與冰飲接觸也不易消泡,保持穩定的蓬松感。咸法酪的爆火甚至推動了Kiri芝士酪乳的全網斷貨。
不過也有網友吐槽:“都說用的Kiri酪乳,還以為是什么高端食材,結果上網一搜是含乳飲料,二三十塊錢就能買一升,結果一杯中杯的咸法酪就敢賣我25元。”
雖然DIY玩家高喊著“Kiri沒有平替”,但賣家更多的只是借用了“咸法酪”這個名頭,實際的出身已逐漸無人在意,國產的君酪也因為咸味更重、價格更便宜而飽受青睞,小紅書上也有人傳授經驗“一杯成本不到5元,賣18-25元,利潤翻4倍”,茶百道最新推出的“咸法酪系列”宣傳頁上更是明晃晃地寫著“精選新西蘭奶油奶酪”,但也沒見它改名叫“咸新酪”。
![]()
而自稱咸法酪鼻祖的另茶更是為自己貼上了「微創新」的標簽。就像把芝士奶蓋加濃加咸就搖身一變成了“咸法酪”,如今茶飲界的「微創新」的本質就是打安全牌,復刻經過市場驗證的口味,減少消費者教育的成本,多收一杯新品的錢,創新點約等于我的本科畢業論文。
畢竟,奶茶顯貴小技巧之一,口味基礎,名字就不基礎。
對于不愛喝水的年輕人而言,嘴里總得有點味兒,于是,一三五果蔬茶,二四六咸法酪,周天喝膩了就來搓頓火鍋吧,誰說紅湯不算湯。
參考資料:
1.北京吃貨小分隊,《奶茶界今年最火的單品,是它》,2025.08
2.界面新聞,《咸奶茶大火,2025年第一杯爆品是它?》,2025.01
3.咖門,《秋冬大熱門!古茗、茉莉奶白都在推,“咸酪”熱度還在飆升》,2025.08
4.咖門,《泰式奶茶“殺”回來了!3周賣20萬杯,飲品店都在上》,2025.05
5.深圳美食部落,《“奶茶界今年最火單品,真的好喝嗎?”》,2025.05
6.萬有引力,《上頭了,“咸奶茶風”正在席卷整個茶飲圈!》,2025.07
7.飲力實驗室,《今年秋冬重押的這款產品,消費者都被迷惑了》,2025.08
編輯|盧力麟
作者|何愚
設計|胖兔
封面圖源|小紅書@小萌七設計工作室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