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21日消息稱,德國空軍方面表示,該國快速反應警戒部隊在接到北約任務之后,立馬起飛戰斗機飛往波羅的海識別一架未經批準飛入的不明飛機。
經過德國飛行員辨別,闖入波羅的海的是一架俄軍伊爾-20M偵察機,德國戰機實施了持續跟蹤并進行攔截。在德國戰機返航之后,交由瑞典空軍繼續實施監視。
進入9月份以來,波蘭、羅馬尼亞、愛沙尼亞等北約國家相繼曝光了俄羅斯戰斗機、偵察機以及無人機“入侵”事件。
針對北約的指控,俄羅斯方面則回應稱并未“侵犯”北約成員國領空。但是,北約仍然以加強北約東翼防御為由,啟動了北約第四條款。
![]()
在北約舉行的“東部哨兵”軍事行動中,已有10個北約國家加入其中。俄羅斯方面已經預感到風險出現,北約的“東部哨兵”軍事行動可能會常態化,從而在東歐上空和海上進行頻繁巡邏,將加劇與俄羅斯爆發沖突的風險。
之前,波蘭宣稱俄羅斯無人機“入侵”其領空,隨后波蘭軍隊開火將其擊落。西方媒體表示,這是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北約國家與俄羅斯最為危險的一次針鋒相對。
波蘭總理圖斯克更是直接表示“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我們最接近沖突的時刻”。波蘭方面緊急要求北約給予其更多安全保障,甚至簽署了同意北約駐軍的協議。
長期以來,波蘭依靠美國和北約提供的軍事支持獲取領土防務保障,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后,波蘭成為了西方援助烏克蘭武器裝備的中轉站。隨著俄軍打擊北約武器愈演愈烈,波蘭方面擔憂戰火最終會蔓延到波蘭境內。
在9月20日時,波蘭方面表示參與“東部哨兵”行動的北約國家增長到了10個。在外界看來,波蘭給出這個數據就是要告訴俄羅斯,自己身后有一群北約成員國撐腰。
美國、德國、英國以及加拿大早在2017年就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波蘭建立了作戰群,實際上就是軍事基地。一旦這些東歐北約國家遭遇攻擊,北約軍隊可以快速響應實施反制。
![]()
后來,北約又在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建立了作戰群。也就是說圍繞著俄羅斯這一圈,北約早已在8個國家打造了應對俄軍的作戰群。
而烏克蘭戰爭打響之后,北約于去年又在拉脫維亞成立了一個戰斗旅,德國又單獨成立了一個“立陶宛旅”。北約雖然表面宣稱,這些作戰旅僅是防御性質,但是俄羅斯卻不這么看。
北約導彈部署在這么多東歐北約國家境內,俄羅斯感受到不安是肯定存在的。如果真按北約所述,俄軍飛機近期頻繁進入北約領空,那么俄羅斯應該是在試探北約動武底線了。
而在短期內,北約和俄羅斯直接爆發正面沖突的可能性很低。畢竟北約手中還有烏克蘭這張牌可打,只要烏克蘭沒有被徹底擊潰,北約就能繼續扶持烏克蘭打代理人戰爭。
但是,隨著北約開啟“東部哨兵”軍事行動計劃,對烏克蘭而言可不是啥好事。北約這一舉動本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俄羅斯政治信息中心主任阿列克謝·穆欣認為,北約要將多個成員國的軍隊和武器裝備部署到東歐邊境,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除了耗費精力外,最大的問題就是需要高昂額外軍費作為支撐。
![]()
本來烏克蘭戰爭打響之后,北約各國的軍費就普遍上漲,已經引發這些西方國家民眾強烈反對。而想要“東部哨兵”軍事行動計劃完全得到實施,這些北約成員國軍費還得漲一漲。
那么,就有可能會出現縮減援烏預算的情況。
法國《世界報》在評論中表示,當前北約反制俄羅斯軍事威脅存在很大的問題。俄軍僅出動無人機,就讓北約如臨大敵,甚至起飛戰斗機、加油機和預警機進行應對。
而在波蘭防空導彈部隊打擊俄軍無人機時,更是出現了要用價值幾百萬歐元的導彈打擊成本不到10萬歐元的俄軍無人機。
北約根本無法與俄羅斯進行持續消耗,但是又不敢輕易直接出兵與俄軍正面交鋒,北約現在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