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公開確認:對烏特別軍事行動前線俄戰士人數超70萬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公開場合確認,目前在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區域的戰斗接觸線上部署的俄羅斯軍事人員數量超過70萬人。這一數字的披露不僅反映了當前沖突的規模,也體現了俄羅斯在烏克蘭方向的軍事投入程度。
![]()
圖片
這一兵力規模意味著在約1050公里的接觸線上,俄軍平均每公里正面部署的兵力密度達到約667人,遠超常規現代戰爭的兵力密度標準。這種高密度部署既展示了俄羅斯維持長期軍事行動的能力,也表明當前戰事呈現出高強度陣地戰的特征。
兵力規模的維持對俄羅斯經濟構成了相當壓力。數據顯示,維持這70萬現役作戰部隊的成本已占俄羅斯GDP的6.8%,較軍事行動初期上升了210個基點。與此同時,俄羅斯軍工體系正以日均15200枚彈藥的產能支持前線作戰,但主要作戰裝備的月均戰損率仍維持在4.7%的水平。
普京在披露兵力數據時強調,“我們愛你們,視你們為我們大家庭的一員……俄羅斯的未來取決于你們”,這表明俄官方試圖通過這種表態提振部隊士氣,強化對國家軍事行動的支持。
兵力數據的公開時機與國際調解努力的最新進展存在關聯。近期沙特牽頭的多國聯絡小組就頓巴斯地位問題提出了折衷方案,非洲聯盟的糧食走廊計劃也在敖德薩港試運行,聯合國安理會則就戰俘交換機制達成了基本共識。普京此時公布兵力規模,既展示了俄羅斯的戰略決心,也為可能的談判預留了彈性空間。
![]()
圖片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自2022年2月全面爆發以來,其進程和戰略目標經歷了多次調整。根據公開信息和分析,其主要階段可大致劃分如下:
初期全面進攻階段(2022年2月-3月):俄羅斯軍隊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對烏克蘭發動突然襲擊,目標是迅速控制烏克蘭首都基輔等重要城市,以期快速達成政治目標。俄軍使用了導彈等遠程打擊兵器對烏克蘭的軍事指揮中心、防空系統、軍用機場等關鍵基礎設施進行了打擊。然而,烏克蘭軍隊的頑強抵抗,特別是在基輔周邊的戰斗,使得俄軍的速戰速決計劃未能實現,并遭受了損失。此階段,俄軍占領了赫爾松等南部城市,并對馬里烏波爾形成了包圍。
戰略調整與聚焦東部階段(2022年4月-8月):在基輔方向受挫后,俄軍于2022年4月初從烏克蘭北部地區撤軍,并將軍事行動的重點轉向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包括盧甘斯克州和頓涅茨克州)。俄羅斯國防部曾表示第一階段主要任務已完成,后續將集中力量實現頓巴斯地區的主要目標。此階段發生了馬里烏波爾的圍城戰及其最終被俄軍控制,以及北頓涅茨克、利西昌斯克等地的激烈戰斗。
烏克蘭反攻與俄方應對階段(2022年8月-2023年底):2022年8月底,烏克蘭軍隊在南部赫爾松地區和東北部哈爾科夫地區發動大規模反攻,收復了相當一部分領土,并于11月重新控制赫爾松市。作為回應,俄羅斯于2022年9月宣布進行“部分動員”,并在此后宣布“并入”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四個烏克蘭州。2023年,戰斗的焦點集中在頓巴斯地區,尤其是巴赫穆特戰役,瓦格納集團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烏克蘭在2023年夏季發起的反攻未能取得預期的突破。此階段還發生了瓦格納集團的短暫“兵變”事件。
僵持與消耗戰階段(2024年初-2025年):進入2024年,戰事呈現僵持和消耗戰的特征。俄軍于2024年2月攻占了頓涅茨克地區的重鎮阿夫杰耶夫卡。2024年5月,俄軍在哈爾科夫州東北部發動了新的攻勢。2024年8月,烏克蘭軍隊對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發動了突襲,一度占領部分邊境領土,后被俄方宣布清除。雙方都加強了對對方縱深目標的遠程打擊,無人機和導彈襲擊變得更加頻繁。美國F-16戰機開始交付烏克蘭,西方援助的遠程導彈也被用于攻擊俄羅斯本土目標。俄羅斯則持續在頓涅茨克地區推進。
需要指出的是,關于行動階段的劃分存在多種視角和解讀,且戰局本身仍在動態演變中。以上梳理主要依據的是公開報道中較為廣泛認知的一些關鍵節點和戰略轉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