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安然
退市十年,淪為“邊緣人物”的匹克再次回到大眾視野,帶來的卻算不上什么好消息。
日前,社媒平臺上不少自稱是匹克員工的人發帖爆料稱,公司出現大面積降薪,而員工事先并未獲得書面通知。
據悉,匹克董事長許景南9月17日在內部會議中表示,本次調薪針對的是直營虧損部門和部分高薪崗位。其中,月薪5000-10000元的崗位薪資下調10%;10000-20000元崗位下調20%;20000元以上崗位下調30%;虧損部門的部分崗位調整幅度在50%。
許景南強調,調薪后薪酬低于3000元以下的,公司會補貼至3000元。“這個是不影響他們的生活工作,給他們再一次的機會,鼓勵他們去努力發揚公司精神。”他同時指出,調整的只是固定工資,績效并未調整。
業績不佳或是降薪主要原因。許景南稱,今年以來,匹克內銷直營板塊持續虧損,1-7月累計虧損已超1.3億元。但據泉州慈善消息,就在降薪事件曝光的前一周,匹克還向家鄉的慈善總會捐贈了1億元,同場的勁霸集團則捐款3200萬元。
一邊是大手筆捐贈彰顯企業氣派與社會責任,另一邊卻直言虧損,需要員工勒緊褲腰帶減薪度日,強烈反差讓匹克深陷輿論漩渦。曾一度榮登“晉江鞋王”,與安踏、李寧、特步、361°站在同一梯隊的匹克,蟄伏十年,落得一地雞毛。
01
逐漸邊緣化
據了解,許景南在上述會議上表示,匹克正在制定十年規劃,目標是“外銷突破百億元、內銷達到兩百億元”。他強調,“打造中國人的國際品牌”仍是匹克的核心戰略。
曾經的匹克或許更有機會實現這些豪言壯語。
1991年,匹克率先與八一男子籃球隊合作,簽下男籃傳奇“戰神”劉玉棟;1997年,匹克估值就達到近2億元,被稱為一代晉江鞋王;后來,又不斷與肖恩·巴蒂爾(Shane Battier)等NBA球星合作,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
截圖來源于中信證券研報
2009年,匹克登陸港交所。這段時間,全球金融危機使歐美運動市場增速放緩。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08-2010年美國運動鞋服市場規模增速分別為-3.9%、-2.7%、3.9%。亞洲市場影響相對較小,但國內企業也遇到自己的難關。
為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許多運動品牌加大生產投入。但由于大規模粗放式投放和擴大產能,不少品牌出現供過于求、庫存高企的情況。在線上線下降價銷售、加大折扣力度等刺激措施下,不少企業經營困難。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2012-2013年,國內整體運動市場增速分別為-1.8%、-3.3%,紡織服裝行業步入調整期。截至2012年,匹克關店超1000家;2012年以后,匹克年凈利潤低位維持在2億-4億元左右,并繼續大規模關店以節省經營成本。
在這期間,其他品牌也在各尋出路。
例如,同為晉江老鄉的安踏開始對零售終端的調整。中信研報顯示,安踏通過跟蹤嚴控分銷店鋪的售價與庫存、運用“套餐+自由搭配”模式為分銷商提供訂貨指導、減少街店增加店中店等策略,改善終端經營。
![]()
安踏線下門店
此外,在匹克上市當年,安踏從阿迪達斯手中接過與中國奧委會(COC)的合作權益,同時將FILA納入麾下,開始了多品牌并購之路。數據顯示,2011-2017年,安踏品牌市占率穩定在8%-9%,成為本土行業絕對龍頭。
其他如李寧、特步、361°等品牌,雖然也深受行業調整期影響,但仍通過年輕潮流化、高端化探索與多元布局等,努力留在牌桌上。而國內運動鞋服品牌市占前十的榜單上,卻再難見匹克的身影。
2016年上半年,匹克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至12.98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3.8%至1.69億元。當年5月,匹克已開始籌劃私有化交易;11月,公司正式從港交所退市。
這一退,幾乎就是永別。
2021年,匹克似乎有了復蘇跡象。時年,匹克宣布獲得由華潤國調廈門消費基金領投、建信信托跟投的近15億元融資,投后估值超百億元。
結合國潮崛起野性消費的浪潮,匹克喊出“重回A股”的口號。即便在當時,匹克與同期市值超3500億港元的安踏、近2000億港元的李寧,甚至260億港元的特步相比,差距仍然較大。
但國潮消費浪潮來得快去得也快。由于在此輪加碼投入,許多國內運動鞋服品牌又重新陷入高庫存—低價促銷—挫傷品牌形象—銷售不暢的惡性循環,并在疫情影響與外部消費環境轉變下再度進入艱難的周期調整,匹克也不例外。
自傳出重返資本市場的消息后,業界都在關注匹克將交出怎樣的新故事。如今,回到大眾視野之中的匹克卻是一臉焦頭爛額——虧損、降薪……看起來似乎離回到競技中心的位置又遠了一點。
02
完成的
據源Sight觀察,近幾年運動鞋服行業興起幾個熱門得分點,分別是跑鞋、戶外服飾和女裝。
在蟄伏期間,匹克嘗試過追趕同行腳步,通過“科技驅動”策略,踩中第一個得分點。2018年,匹克推出全新中底科技“PEAK-TAICHI”,打造出如“物競”跑鞋、“小胖拖”等新一代爆款產品,引發業內一定關注。
根據匹克2019年發布的戰報,當年雙11,搭載匹克態極科技的新產品銷售額達到8904萬元,占到匹克整體銷售額的80.5%;匹克天貓官旗總銷售額同比增長703%,其中,態極1.0Plus-“物竟”開售1小時銷售額突破1千萬元,力壓耐克、阿迪達斯登上跑步鞋熱賣榜第一。
![]()
截圖來源于匹克2019年雙十一戰報
憑借TAICHI,匹克有了與安踏的A-FLASHFOAM、李寧的?(bèng)、特步的DynamicFoam PB、361°的QUIK FLAME等一并角逐國產高性能運動鞋品牌的資格。
同時,由于定位更加大眾,如匹克態極Pro系列熱銷價僅在200-500元之間,也比李寧飛電與絕影系列、特步160x系列等顯得更具性價比。截至2022年,匹克態極系列產品已銷售超2000萬雙。
但隨著阿迪達斯等國際運動品牌重返中國市場,以及國內其他運動品牌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進行技術升級,TAICHI帶來的優勢逐漸減弱,此后至今,匹克再未有吸引業內目光的新突破出現。
03
未完成的
相比同為晉江系的安踏,戶外是匹克與成功失之交臂的另一個遺憾點。
2018年5月,匹克CEO許志華宣布收購戶外運動品牌奧索卡(OZARK)。在此之前,安踏已經完成對迪桑特、可隆中國業務的收購,這兩個品牌也在幾年后的戶外風暴中成長為集團新的增長引擎。
原本,奧索卡與北面、火柴棍(HAGL?FS)、狼爪等被戶外愛好者視為一線品牌,但匹克未能對其進行有效地營銷與開發,在國內相對小眾的奧索卡沒能發揮影響力,門店逐漸縮減。五年之后,奧索卡被中和集團收購;匹克自身戶外系列如征途等則影響寥寥。
在專業運動賽事的營銷贊助上,匹克也游離于邊緣地帶。國際體育大年的2024,安踏、李寧緊盯奧運會;國內體育大年2023,特步、361°分別拿下大運會、亞運會,同年,匹克只拿到學生(青年)運動會贊助,品牌傳播力度與商業價值難以與前者匹及。
細分運動項目方面,曾經與NBA聯系緊密的匹克,如今基本只通過德國男籃、伊朗男籃等在FIBA歐洲杯、亞洲杯“刷臉”,籃球影響力難比連續多年拿下CBA聯賽官方贊助商的李寧;匹克贊助的馬拉松等路跑賽事,在規模與頻次上,也難以與堅持近20年、贊助超1000場的特步相媲美。
近兩年,在戶外熱高漲、消費人群覆蓋更廣之后,許多品牌也注意到運動女裝的發展潛力。
例如,2024年始祖鳥女性品類在所有區域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優于品牌平均水平;依靠一條瑜伽褲市值一度僅排在耐克之后的lululemon,盡管受到品牌自身老化危機與關稅影響,但在中國大陸市場最新季度營收仍同比高增25%。
而匹克在運動女裝方面的投入尚稱不上差強人意。根據官網,匹克女裝類目只有11個單品,男裝則有47個;女鞋只有49款,男鞋則更高達201款,兩性產品比例在1:5至1:4之間,較為失衡。同時,女性運動產品的品類豐富度和設計感也明顯弱于男性產品。
在幾乎還未起步的女性運動產品賽道,匹克可以投入與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2016年退市之際,匹克曾向媒體表示,未來集團將實施多品牌戰略,完善國際化戰略布局;并從單純的裝備制造銷售商升級為產業資源整合商,實現大體育生態圈的戰略布局。
然而2018年的一系列試水后,無論童裝品牌嗒嘀嗒、戶外品牌奧索卡,或是子品牌PEAK KIDS,均未能在行業內激起太大水花,集團無緣多品牌擴收的美夢。
不過,多品牌經營也意味匯聚更多風險,每前進一步都需警惕腳下來自人員管理、品牌營銷等的埋雷。
在前腳通報查出上百名腐敗員工后,9月19日,安踏集團又因旗下品牌始祖鳥在喜馬拉雅的“炸山秀”遭遇沉痛一擊。9月22日,安踏股價一度跌破90港元/股,創本月以來新低,市值一度蒸發超120億港元。
對目前的匹克來說,重新調整內部管理結構、完善員工薪酬福利措施、提高研發投入、向更熱門的運動品類靠近、擴大品牌專業運動影響力,都比多品牌的開拓來得更實際和保險一些。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