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讓我驕傲的一個是高考,一個是科研,在更長遠的未來,能讓我驕傲的不會只有這兩件事,可能是我的事業,值得我驕傲的東西還在未來等著我。」
還記得8年前被清華校長親自接見的理科狀元龐眾望嗎?
媽媽下肢殘疾,爸爸是一位精神病患者,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龐眾望依然能保持樂觀積極,還能做到學習、照料家庭兩不誤。
近日,在清華大學新生開學講座上,精密儀器系在讀博士生龐眾望作為優秀學生代表進行發言演講。
2017年的高考,龐眾望考出了684分的成績,獲得清華大學「自強計劃」最高60分的降分錄取資格。
2021年,本科畢業后龐眾望繼續留在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博士學位。
今年8月龐眾望獲評《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
![]()
![]()
如今,在清華大學新生開學講座上,再次走進公眾視野。
龐眾望說,8年前他和所有新生一樣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清華大學,面對未知的大學生活也會迷茫和不安。當時有位老師告訴他們:「每位來到清華的學生都是一張白紙未來的人生需要自己裝點和描繪」。
這句話點燃了龐眾望對大學生活的憧憬,也使他意識到未來要直面未知、勇于探索、不斷認識自己、發展自己。
![]()
他還是那個愛笑、樂觀的陽光男孩,只不過增添了幾分自信、沉穩和坦然。
了解完他的故事后不得不說,人如其名,「不負眾望」。
龐眾望的故事,不僅是他個人在逆境中崛起的奮斗史,更是對我們的一種啟示和鼓舞。

采訪中,龐眾望始終面帶微笑,談吐間透露的自信與坦然,讓人欽佩,這樣的人生態度與他的母親密不可分。
他的媽媽叫龐志芹,從小患有強直性脊椎炎,早早截肢癱瘓,長大后嫁給了鄰村的男人,一位精神病患者。結婚時家中連一件像樣的電器都沒有。
一起生活的還有年過七旬的姥姥姥爺,靠種著幾畝田,維持著生計。老人偶爾出去撿廢品,一家人加起來可以說是「老弱病殘」。
![]()
面對這樣的家庭,龐志芹沒有嫌棄,也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坦然接受。
她整天樂呵呵的,靠做點手藝活賺錢給兒子買好吃的,供養兒子讀書。
經常在龐眾望耳邊念叨:人要往前看,要笑著面對生活。
這種生活態度也時刻感染著龐眾望,據他高中老師回憶,上高中時,龐眾望就特別愛笑,是個樂觀積極的大男孩,與其他同學沒有任何區別。
屋漏偏逢連夜雨,龐眾望7歲時,被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
周圍人都勸龐志芹放棄,但她絲毫不動搖,推著輪椅在村里挨家挨戶借錢求助,最終湊夠了4萬元的手術費。
所幸,龐眾望手術成功,痊愈后變得更加懂事,對于學業更加勤奮努力,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
媽媽為了還村里鄉親們的錢,起早貪黑做著針線活,本就孱弱的身體更加虛弱,但她依然咬牙堅持。
后來龐眾望果然考上了清華,事跡被媒體報道后,社會各界人士都想伸出援手,給予經濟支持,但都被這對母子拒絕了。
高考暑假期間,龐眾望自己找了兩份家教,賺取大學學費。
他相信自己能做到,并且希望一切事情能夠依靠自己,這種心智的成熟與堅強實屬難得,也是他一生中寶貴的一筆財富。
孩子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是父母最欣慰的時刻,大多數普通的父母會將自己的期待寄予孩子,會說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找個高薪體面的工作之類的話。
而龐眾望的媽媽跟兒子說: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搞好自己的學習,給國家做貢獻,去幫助更多的人。
不得不佩服她的眼界和格局,遺憾的是,龐眾望的媽媽于2020年7月因病去世,離開時僅48歲。
龐眾望回憶,曾經給媽媽看過病的醫生曾預言,她只能活到20多歲,可媽媽說她想把生命加倍。
![]()
就這樣靠著勇氣、堅強和毅力,不僅讓自己的生命加倍,還多活了8年,創造了奇跡。
這樣的女性在逆境中是發光的,能夠照亮并指引周圍人。
一個家庭中,媽媽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軌跡,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個正直、勤勞、善良、樂觀的母親,這樣的家庭就是心靈成長的圣殿和源泉。

曾經總以為,那些在逆境中頑強抵抗的人,是咬緊牙關,攥緊拳頭……而在龐眾望身上,看到了另一種答案。
面對貧窮的家境,龐眾望沒有嫌棄、抱怨,在接受采訪時他自豪地說:
我沒有覺得我的家庭有哪一點拿不出手,因為媽媽那么好,我的姥姥姥爺也那么好,我的每一個親人都那么好……我覺得他們應該羨慕我。
家庭的困境并沒有讓他感到自卑,反而懂得了感恩和珍惜,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一個一個解決人生中遇到的問題。
龐眾望5歲時,在別的孩子享受快樂的童年時,他已經開始學著做飯,做家務,一邊上學,一邊照料家庭。
媽媽由于常年勞累,導致營養不良,患上了嚴重的貧血,在龐眾望上初中時,病情突然加重,需要做緊急手術,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
龐眾望像當年媽媽為了他借錢一樣,也向村里的鄉親們借錢,給每一家都寫上借條,并寫清楚償還日期。
在眾人的幫助下,母親順利做了手術,病情好轉。
但家里也欠了一屁股債,他就到附近的飯店打零工,去周邊撿廢品,賺錢給媽媽買補品,補貼家用。
即便條件艱苦,龐眾望也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學業,一有時間就背課文作題,別的同學懼怕的考試偏偏是他喜歡的,因為成績單是家人最大的欣慰。

從小到大,龐眾望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在家里灰暗的墻壁上,貼滿了紅紅的獎狀。
他面對命運的不公,從來沒有抱怨,而是坦然接受現狀,始終不忘媽媽的言傳身教:面對什么,就要去解決什么。
他曾經在日記里寫到:你可以把背影留給苦難,把笑容交給陽光。
![]()
在他身上,看到了面對困境的另一種方式——順應環境,順從著走,只要不停下來,就能遇到新的生機。
采訪中,當被問到「你是如何看待別人把你稱作’抗爭命運的勇士’」時,龐眾望自信地說:
我從小那樣一個環境,他們會覺得我的既定軌跡或者曲線是什么樣子,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我既定的軌跡和曲線本來就是現在這個樣子。
我并沒有去抗爭命運,而是很順其自然地去做一些事情,遇到了困難就應該去解決困難。

近年來經常聽見一個詞「自驅力」。
簡言之就是自己驅動自己前進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讓人敢于面對困境,敢于挑戰未知,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目標有著清晰的認知,并堅信自己能夠實現這些目標時,就能激發出強大的自驅力。
就像龐眾望,上大學前,他就規劃好了自己的大學生活。
![]()
他提前一個月去了北京,找了一份兼職,空余時間會去熟悉一下校園環境,并尋找學習附近可以勤工儉學的機會。
當然,最重要的任務是努力學習,爭取獲得國家獎學金。
進入清華后,面對人才濟濟的平臺,他并沒有過多沉溺于周圍人對他的贊譽上,而是更多地著眼于自己真正喜歡、真正擅長的事上。
史綜愷老師曾跟他說過:「在清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發現自己,發展自己」。
于是他開始不斷的嘗試,尋找自我:
剛開始并沒有目標,但在不斷的經歷中,知道了自己的擅長點,就算失敗了也不會氣餒,我也不會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因為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在哪里。
2021年,龐眾望本科畢業后,繼續留在清華攻讀精密儀器系博士學位。
![]()
在校期間,他多次獲得獎學金,還被評為2022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讀博一時,一次洗澡時迸發的靈感,促使他構建出了一套全新的實驗思路和處理流程,讓他獲得了自己科研生涯的第一項發明專利和學術論文,截止目前已獲得三項國家發明專利。
![]()
采訪中,面對國家科技發展,他也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希望能發掘光纖通信網絡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在雨季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路基坍塌的新聞,就會想是否可能通過一個通信光纜,提前監測這樣的信息……
人的自驅力一旦被激發出來,就會不斷地自我激勵自我突破,將困難當做成長的機會,把挑戰看成是鍛煉自己的舞臺。
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干什么,對自己和未來有著清晰的認知:高考只是一個階段性總結,更重要的是在更長遠的未來。
![]()
從長大成人到不負眾望,現在的龐眾望依然閃閃發光。
面對未來,他的狀態是但問耕耘,不問收獲。
值得他驕傲的東西,還在未來等著他。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撰文丨南汐
編輯丨qko
主編丨眠去
出品丨麥子熟了工作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