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七年十一月,自知難逃一死的魏忠賢在返鄉途中自縊于阜城,隨后崇禎下旨公布其罪名并“磔其尸、籍其家”。讓人奇怪的是,十大罪中無貪腐之行,其后抄家也就查出三萬九千兩,有點不符合“九千歲”的威名和人設。
![]()
注:魏忠賢的十大罪為,“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籓封、六無圣、七濫爵、八掩邊功、九朘民、十通關節”。
首先,魏忠賢“名氣”遠大于其職權。
魏忠賢雖被視為明季頭號權閹,但他從發跡到殞命從未成為過官宦的老大 – 司禮監掌印太監。天啟初年王安垮臺后,一直是王體乾占據著“內相”之位。
嘉靖二十九年,明廷將“內外大工”的預算控制、督造權交由內官監。所以正值三大殿重修的天啟朝,內官監堪稱內外廷最肥的衙門。但內官監的掌印太監不是魏忠賢,天啟將其委任于李永貞。
不少朋友覺得王體乾、李永貞只是唯魏忠賢之命是從的忠犬,如果真是這樣,天啟早該琢磨怎么打發他們仨去南京養老,而不是悠然地“玩木作”。這對于帝王而言,只是最基本的制衡之道。
這里扯一點題外話。
按照《明史》的說法,由于魏忠賢不識字,王體乾和李永貞就居后協助天啟處理奏疏,讓魏忠賢在外負責執行(當槍使),“忠賢不識字,體乾與永貞等為之謀主,遇票紅文書及改票,動請御筆,體乾獨奏,忠賢默然也。及忠賢冒陵工、殿工、邊功等賞,體乾、永貞輩亦各蔭錦衣官數人”。“當年明月”推測崇禎登基之初,王體乾就麻溜地把魏忠賢給賣了,可能也是出自對這段史籍的研讀。
魏忠賢之所以名氣大,一是因為他擔任著“欽差總督東廠官旗辦事”(俗稱東廠廠督),替皇帝干著抓人、審人、殺人的臟活。二是為尊者諱,閹黨犯下的罪行怎么能與偉光正的皇帝扯上關系,必然是魏忠賢及其黨羽蒙蔽了圣聽。
![]()
實事求是地說,盛極一時的“閹黨”的大頭目是天啟,魏忠賢只能算是核心骨干之一。職權不到位,決定了他無法像劉瑾、和珅那樣撈錢。
其次,閹黨諸大佬貪腐“成績”都不怎么出色。
李永貞,29萬兩;田爾耕(錦衣衛指揮使),18萬兩;崔呈秀(左都御史、兵部尚書),7萬兩;顧秉謙(吏部尚書、內閣首輔),3萬兩;許志吉,3萬兩 …… 許顯純、梁夢龍這類擠不進核心圈子的大多只被抄出幾千兩。
并不是閹黨不愛錢,而是貪腐不光要看權力,還要看環境。如果朝廷沒錢,他們又能貪誰的?
自萬歷三大征,明廷就逐步滑進入不敷出的泥潭。遼東努爾哈赤舉兵叛亂后,明廷更是接近財政破產而不得不加征遼餉。由于遼東戰局的拖累,天啟朝七年基本年年都要拖欠九邊十三鎮軍餉。比如天啟六年和七年,明廷新增九邊欠餉高達237.3萬兩和200.9萬兩。
再加上重修三大殿的巨額支出,都可以說明廷窮得叮當響了。這種情況下,他們還能從明廷那干癟的口袋里掏出幾萬、十幾萬兩銀子,也不是件簡單事了。
第三,魏忠賢可能志不在“白銀”。
雖說“權利”難分,但“利”并不見得就是錢,更不等于白銀。比如成化朝的汪直,二十歲不到就被憲宗推上權力之巔。這位權閹就對“錢”興趣不大,他更喜歡提槍躍馬、征戰沙場,博那不世軍功。
從歷史記錄上看,魏忠賢可能更偏愛田產、爵位、世職這類“長效固定資產”。
比如蔭封他的族叔魏志德錦衣衛都督僉事、外甥傅應星左都督、侄子魏良卿錦衣衛僉書,近十個族孫最次也是錦衣千戶起步 …… 天啟六年借著寧遠大捷,魏忠賢為侄子魏良卿討得肅寧伯爵位,后又晉封為肅寧侯并追封祖上四代為肅寧伯。同年十月借三大殿完工之慶,又為魏良卿討得肅寧公的世襲爵位 ……
![]()
天啟七年借著寧錦之戰,通過虛構和冒頂戰功,魏忠賢為四歲的族孫魏鵬翼(已有世職錦衣衛指揮僉事)討來安平伯、族侄魏良棟討來東安侯和太子太保的封賞 …… 搞笑的是負責打寧遠、寧錦兩戰的袁崇煥,卻被他和天啟以“暮氣難鼓”為由,趕回了老家。
戶部請給魏良卿田土。得旨:肅寧伯養贍地土準照例從優給賜七百頃 …
詔肅寧侯魏良卿照武定侯歲支祿米二千五百石,原給莊田七百頃外再加三百頃 …
詔給魏良卿祿米,照魏國公事例,歲支五千石,所賜莊田再加一千頃以示眷酬 …
加授東安侯魏良棟魏太子太保并賜第宅,給銀三萬七千一百四十二兩,祿米歲支二千五百石,本色一千七百五十石,折色七百五十石,擇腴地一千頃為贍田 …
《明熹宗實錄》
以上只是羅列了天啟六年和七年的賞賜記錄,光皇帝賜田就有三千頃(合三十萬畝)。如果再估算上魏忠賢及其家屬自購、強占、接納投獻等等,說老魏家是擁地百萬畝的大地主,一點也不夸張。
也可以說魏忠賢秉承“只向主子討要,主子不給就不拿”的為奴之道,而天啟在保養“刀”這方面確實很下本錢。這可能也是這對主仆如此契合的原因之一吧。
最后,崇禎并沒有主動去說明從魏忠賢身上抄出多少錢。
崇禎開始清理閹黨后,自感不妙的魏忠賢不僅主動辭官棄爵,還上繳了在京師的田產房產等,“后數日,疏辭公侯伯三爵,上準改。又疏繳進誥券田宅,著吏、戶、工三部查收”。而這部分家財,自然不會被統計在其后的查抄數據內。
在明朝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查抄外朝官員所得歸戶部,而查抄內廷官員所得歸皇帝內帑。所以崇禎沒有必要告知外朝,從魏忠賢身上抄得多少。若是這個數字太大,也是在落其皇兄的顏面。
所以崇禎只讓司禮監太監張邦治對外公布了部分抄家所得,“這逆犯魏忠賢莊房變價銀三萬九千五百四十九兩九錢二分”(張回復戶部時也說了這只是三處家產中的一處)。
![]()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間接證據。
明朝中期開始,新皇登基慣例都會用內帑獎賞邊疆軍士。比如(光宗)朱常洛,一登基就從內帑里拿出兩百萬分發給九邊和遼東。(熹宗)朱由校登基當月,也從內帑里拿出一百八十萬兩賞賜九邊。
圣諭:朕以嗣登大寶,念切邊軍苦寒,所有在京并沿邊軍士員役人等賞賁,見今內庫缺乏,查照舊例動支戶部太倉銀三十萬兩,兵部太仆寺馬價銀三十萬兩,工部銀二十萬兩,光祿寺銀三萬兩,順天府搜括稅契銀一萬兩,著各該衙門作速給發,以為賞軍之用,不得延緩稽遲。卿等傳示各官仰體朕意,不得推諉,特諭。
《崇禎長編》
而朱由檢登基的當月不僅只拿出了八十四萬兩恩賞九邊,而且這錢還是朝廷各部司湊的。你說是皇帝臉皮厚,還是內帑錢不夠?但到了十一月十日和二十六日,崇禎分別下諭從內帑出銀五十萬兩、八十萬兩加賞九邊。
錢從哪里來,相關史籍沒有說明。但當月初一是查抄魏忠賢、客氏家產的時間,所以具體如何,大家各抒己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