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八月初一,在民間是一個“三俗合一”的特殊日子。
這一天既是天醫節,又是祭風節,還是許真君圣誕。
這個日子融合了醫療健康、自然力量和精神信仰三重內涵,
體現了我國民間文化的豐富性和包容性。
如今,這個幾乎被現代人遺忘的節日,其實蘊含著我們先人的生活智。
![]()
天醫節:千年醫道傳承
天醫節,顧名思義,是與醫學相關的節日。
這個節日起源于山東一帶,宋代即已出現。
宋代的《潛居錄》中記載:“八月朔,古人以此日為天醫節,祭黃帝、歧伯”。
相傳黃帝看到人們被疾疫困擾,便與大臣岐伯共同探討,完成了《黃帝內經》,使人間開始了醫術。后人因此將中醫稱為“岐黃之術”。
在古代,醫療技術水平低下,醫術的出現對人們來說意義重大。
為了表達感激之情,人們會到天醫廟祭祀古代名醫,這就形成了天醫節。
![]()
祭風節:與自然和諧共處
農歷八月初一同時也是祭風節。這個節日與一個有趣的傳說有關。
據說姜子牙的前妻馬氏,在姜子牙為別人封神后,也想當神仙。
姜子牙氣憤地罵她“瘋婆子”,馬氏卻聽成了“風婆子”,于是就成了風神。
但由于不懂如何掌控風,該刮風時不刮,不該刮時亂刮,給人們帶來災難。
農歷八月正值秋收,打糧需要風力的幫助,但又不能讓風把糧食刮跑。
于是人們就在八月初一祭祀風神,希望風能正常刮動,幫助農業生產。
![]()
許真君圣誕: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八月初一還是道教人物許真君的圣誕日。
許真君名許遜,字敬之,是晉代著名道家人物。
他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個典故的主人公。
許真君聰穎博學,通曉經史、天文、地理、音律、醫學等領域。
他曾任四川旌陽縣令,為官清廉,為民除害,深受愛戴。面對肆虐的瘟疫,他用學道、學醫之法解除疫病,人民感激涕零。
農歷八月初一是他得道升天之日,因此被定為許真君圣誕,受到民間祭拜。
![]()
天醫節有其獨特的習俗。
古人會在清晨采集草葉上的露水,加入朱砂或墨汁研成汁液,用筷子蘸取點在小兒的額頭和胸腹部位,稱為“天灸”或“點百病”。
《月令采奇》記載:“八月初一,以露水滴朱砂蘸小指,宜點炙,去百病”。
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也有:“八月一日,民并以朱水點小兒額,名為‘天灸’,以厭疾”。
古人相信這天的露水有特殊功效,稱為“龍汗水”。
有些人還會將露水和老桃葉一起熬成“桃葉膏”,據說可以治療腹內郁積等疾病。
![]()
“三俗合一”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多元融合特性。
天醫節代表了對健康的追求,祭風節體現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許真君圣誕則象征著精神追求。
這三個節日都體現了“平衡”的概念。
人體需要陰陽平衡才能健康,自然需要風雨平衡才能豐收,精神需要修行才能升華。
八月初一正值仲秋時節,是萬物壯實的月份,也是陰氣最盛的月份。
古人選擇這個時間節點來慶祝這三個節日,有著深刻的自然觀察和哲學思考。
![]()
古人在這個日子采集草尖上的露水,和著朱砂或墨汁,點在孩子們的額頭與胸前,稱為“天灸”,寓意百病不侵。
這些習俗背后,是對健康的重視,對自然的敬畏,對道德的追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