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真的是一個人的底氣和避風港。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亂一場空。”小時候聽,總覺得這話太虛,仿佛是老人在茶桌上的嘮叨,聽過就忘。可真等自己成了父母,慢慢走進婚姻、養育孩子,才發現這十個字是多么沉甸甸。
打在身上的傷,終會慢慢愈合;而那些從親人口中蹦出來的刺耳話,有時就像鈍刀子,一刀一刀割進心里,留下的痕跡可能一輩子都在。
尤其是有些母親常對對孩子說的這幾句話,看似隨口一說的“習慣用語”,有時候,比貧窮更可怕,能一點點掏空整個家庭的溫度。
一、“惡毒”的話
相信不少人肯定聽過這樣的話:“我怎么養了你這么不中用的東西?”、“別人家的孩子比你強一百倍,你就是個廢物!”、“早知道這樣,當初真不該把你生下來。”
![]()
這種話,別說孩子了,就算一個成年人聽一兩次,都能被擊垮自尊。
有網友曾留言說,媽媽經常對她說這些狠話,自己從那一刻起,就好像整個世界都不歡迎她,她覺得自己就是累贅,是多余的存在。
父母本該是孩子心里的燈塔,可在她這里,燈塔似乎變成了刺刀。
惡毒的話像毒藥,短時間也許看不出變化,但長久浸泡下來,孩子會變得敏感、自卑、不敢表達自己。更嚴重的,還會產生懷疑人生的念頭,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二、“消極悲觀”的話
說實話,成年人的生活確實不容易。柴米油鹽、職場壓力、婆媳矛盾,哪一樣不壓得人喘不過氣?可有些父母不會調節,就把所有苦和怨氣全往孩子身上倒。
我有位同事小劉就常聽到她媽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跟你爸離婚了!”、“我們辛辛苦苦受這么多罪,不都是為了你嗎?”每次她媽說這些話,小劉就像被按在水里,呼吸不到一絲空氣。她跟我形容:那一刻,她覺得自己不是女兒,而是母親的罪孽,是拖累,是負擔。
你可以想象,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里,孩子怎么可能開開心心?
![]()
他們會習慣性自責,總覺得父母的不幸都是因為自己。即便父母沒有直接責怪,但這些消極的言語,就像無形的枷鎖,把孩子牢牢綁在虧欠的鎖鏈上。
更可怕的是,這種氛圍會像霧霾一樣,把家變得陰沉沉的。
父母天天嘆氣抱怨,家里一點歡聲笑語都沒有。孩子眼睛是最敏感的,他們看見的不是希望,而是父母的無奈和絕望。你說,這樣長大的孩子,心里能有光嗎?他們注定會變得小心翼翼,甚至悲觀厭世。
所以我常說,家窮不可怕,心窮才最致命。
如果父母整天負能量爆棚,孩子再聰明、再努力,也會被那股濃得化不開的怨氣所吞沒。
三、抱怨父親的話
還有一種情況,更容易被忽視,那就是母親總喜歡在孩子面前抱怨父親。
很多女人以為,這只是情緒發泄,沒什么大不了,但其實影響極大。
父親在孩子心中本來是勇敢、高大,是頂天立地的形象,可媽媽的一句話,就像一記重錘,把父親從神壇上摔下來。
![]()
孩子心里的父親形象一旦崩塌,他們對婚姻、對未來伴侶的信任感,也會受到連帶打擊。
你想想,一個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地聽母親抱怨父親沒出息、沒能力,長大后還能對婚姻保持信心嗎?極有可能不是害怕成為父親那樣的人,就是害怕成為母親那樣抱怨一生的人。
一個聰明的女人絕不會在孩子面前輕易地貶低丈夫。
即便心里再有不滿,也會選擇換個場合去解決,因為她明白:
在孩子眼里,父親不僅是父親,更是一個榜樣。
一個懂得維護父親形象的母親,才是真正給孩子撐起一片安全感的女人。
![]()
辣媽語錄:
你是不是也常常不自覺說出一些狠話?
別以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懂,其實呀,他們的內心比我們想象的要敏感得多。你的一句話,可能就是他們心里的一道傷痕。
家,不是講大道理的地方,而是需要用愛和溫柔來維系的地方。語言既能是利劍,也能是良藥。
我們所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空氣。
愿你我都能成為溫柔的說話人,一句句有力量的語言,既能撐起孩子的未來,也能守護好這個家庭,你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