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冬,52歲的李女士(化名)的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持續數月不止的劇烈咳嗽和日益加重、甚至令她無法入睡的頭痛,最終讓她來到醫院就診。經過一系列詳細的檢查,診斷結果像一記重拳: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更糟糕的是,癌細胞已經發生了腦轉移。顱腦MRI顯示多個明顯的轉移灶。
“晚期”、“腦轉移”這些詞匯意味著極高的危險性和有限的治療方案。更常規的化療對她而言效果可能不佳且副作用大。就在她幾乎陷入絕望之時,一份關鍵的基因檢測報告帶來了第一縷曙光:她的腫瘤屬于ROS1基因融合陽性。這是一種罕見的靶點,這意味著她有機會從最新的靶向治療中獲益。而且,一個關鍵點是:她從未接受過任何TKI靶向藥物的治療,這使她成為了一個新藥臨床試驗的理想人選。
在與主治醫生深入溝通后,李女士決定接受一種名為Talectrectinib(他雷替尼) 的新型二代ROS1抑制劑的治療。該藥物以其強效入腦的特性而聞名,對于她這樣伴有腦轉移的患者意義重大。
治療從2022年初開始,每日一次口服600mg劑量的Talectrectinib。治療過程比想象中順利,期間她僅出現了一級(輕微)的惡心和疲勞,在醫生的幫助下很快得以控制,并未嚴重影響她的日常生活。
堅持服藥12周(約3個月)后,李女士迎來了第一次關鍵性的療效評估。當最新的CT和MRI影像結果呈現在醫生面前時,所有人都感到振奮不已:
腦部影像(上圖)對比:此前報告中清晰可見的腦部靶病灶已幾乎完全消失,腦水腫范圍大幅縮小。
胸部CT(下圖)對比:原發肺部靶病灶同樣顯著縮小,體積減少超過90%,幾近完全消失。原本因腫瘤壓迫導致的咳嗽、氣促等癥狀得到了極大緩解。
療效評估結果為:近乎完全緩解(nCR)。這意味著腫瘤在影像學上已基本看不見,病情得到了深度控制。
如今,李女士的生活質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她擺脫了疾病的癥狀,體力逐漸恢復,重新融入了家庭和社交生活。她將繼續接受他雷替尼的維持治療,并定期隨訪,監控病情。
![]()
一名未接受過 TKI 治療的 ROS1 陽性腦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患者在接受 12 周 600mg QD 他雷替尼治療后,腦部(上圖)和肺部(下圖)的靶病灶幾乎完全消失(圖源:businesswire)
通過上述李女士的抗癌經歷不難看出這款肺癌靶向新藥的臨床療效。今天無癌家園小編就來回顧下這款新一代ROS1/NTRK抗癌藥他雷替尼優異的“成績單”!
新突破!總緩解率85.2%,ROS1肺癌新藥他雷替尼帶來長期生存希望!
Taletrectinib(他雷替尼,DS-6051b,國內代號AB-106)是由日本第一三共株式會社研發、我國葆元生物引進國內的一款口服、強效、選擇性、新一代的ROS1抑制劑,能夠穿越血腦屏障。它主要用于治療NSCLC患者,特別是那些ROS1基因融合陽性的患者。
近期,在國際肺癌研究協會 2025 年世界肺癌大會上,Taletrectinib(他雷替尼) 在國際臨床試驗中展現出突破性效果——85.2%的ROS1陽性肺癌患者腫瘤大幅縮小甚至消失。更令人振奮的是,它起效非常快,平均一個半月左右(中位緩解時間1.4個月)就能看到明顯變化!
關鍵要點
- Taletrectinib 在未接受 TKI 治療的患者中實現了 85.2% 的總緩解率,在接受 TKI 治療的 ROS1 陽性 NSCLC 患者中實現了 61.7% 的總緩解率。
- 中位緩解時間為 1.4 個月,緩解持久且無進展生存率良好。
TRUST-I和TRUST-II是兩項II期、單臂、開放標簽、非隨機、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納入了來自這兩個試驗關鍵研究隊列的療效評估人群,總計273例ROS1陽性NSCLC患者。
臨床研究數據:初治患者療效驚人
在160例TKI初治患者(從未吃過靶向藥的患者)中,中位隨訪時間為21.2個月,確認客觀緩解率(cORR)高達88.8%,確認的顱內客觀緩解率(IC-cORR)為76.5%,疾病控制率(DCR)為95.0%,中位反應持續時間(DOR)為44.2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45.6個月。
此外,中位總生存期(OS)尚未達到,根據研究人員估計,3年OS率為66.3%,3年無進展生存率為52.6%。
這些數據表明,對于未經TKI治療的患者,Taletrectinib能夠提供持久且高效的疾病控制,遠遠超過傳統治療方案的效果。
在TRUST-II研究中,專門評估了初治患者隊列(n=54)。中位隨訪時間為20.5個月,Taletrectinib治療實現了驚人的85.2%的確認總緩解率(cORR)。
其中,既往接受過化療的患者cORR高達90.0%,未接受化療的患者cORR為84.1%。中位緩解時間僅為1.4個月,而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尚未達到。12個月和18個月的DOR率分別為74%和68%,顯示出極佳的持久性。此外,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也未達到,12個月和18個月的PFS率分別為73%和61%。對于伴有腦轉移的患者,Taletrectinib同樣表現出良好的顱內療效,顱內cORR達到66.7%。
經治患者:克服耐藥性的有效選擇
對于曾接受過TKI治療(曾經吃過其他靶向藥)的患者隊列(n=47),在中位隨訪20.4個月后,Taletrectinib的cORR仍達到61.7%。其中,既往接受過化療的患者cORR為78.9%,未接受化療的患者cORR為50.0%。
中位緩解時間為1.4個月,中位DOR為19.4個月,12個月和18個月的DOR率分別為68% 和56%。中位PFS為11.8個月,12個月和18個月的PFS率分別為42% 和35%。
在伴有腦轉移的經治患者中,顱內cORR為56.3%,再次證明了其在復雜病例中的治療潛力。
在TKI經治患者(n=113)中,中位隨訪時間為21.0個月,cORR為55.8%,IC-cORR為65.6%,DCR為87.6%,中位DOR和中位PFS分別為16.6個月和9.7個月,中位OS尚未達到。
具體而言,既往服用克唑替尼的患者(n=103)的cORR為53.4%,既往服用恩曲替尼的cORR為80.0%(n=10)。
克服G2032R耐藥突變
G2032R突變是最常見的ROS1耐藥機制之一,對許多現有的ROS1 TKI構成挑戰。令人振奮的是,Taletrectinib在這一難治性人群中也表現出色。
在攜帶G2032R耐藥突變的13例患者中,Taletrectinib的cORR達到了61.5%(8例患者獲得緩解,8/13),這表明其有望克服這一重要的耐藥機制。
這一數據表明,Taletrectinib不僅對未發生耐藥突變的患者有效,對于那些已經對一代或二代ROS1 TKI產生耐藥性的患者,仍然能夠提供重要的治療機會。
腦轉移控制:保護中樞神經系統
對于伴有腦轉移的患者,Taletrectinib表現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活性。在17例基線腦轉移可測量的TKI初治患者中,顱內ORR為76.5%,顱內DCR為88.2%。中位隨訪時間為22.6個月,顱內DOR為14.7個月。
在32例基線腦轉移可測量的TKI經治患者中,顱內ORR為65.6%,顱內DCR為93.8%。中位隨訪時間為19.6個月,顱內DOR為11.9個月。這些數據表明Taletrectinib具有良好的血腦屏障穿透能力,對腦轉移患者具有顯著療效。
血腦屏障是許多藥物難以穿越的生理屏障,這也使得大腦成為腫瘤細胞的“避難所”。許多藥物難以有效治療腦轉移灶,但Taletrectinib的設計使其能夠有效穿透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內的癌細胞。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6月11日,FDA批準了ROS1抑制劑——他雷替尼(代號:AB-106,商品名:達伯樂)的上市申請,用于成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
![]()
圖源截自FDA官網
在此之前,2024年12月20日,他雷替尼國內獲批上市,其獲批的適應癥為經ROS1-TKI治療后進展的ROS1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
無進展生存期近3年!近80%癌癥患者腫瘤消失或縮小!瑞普替尼療效驚艷!
2024年11月28日,國家醫保局公布了2024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情況。此次2024年醫保目錄更新除了創新藥外,年費用多達260萬的全球首個不限癌種靶向藥維泰凱?(硫酸拉羅替尼膠囊和硫酸拉羅替尼口服溶液)、另一款月費用達26萬的泛癌種藥物瑞普替尼(repotrectinib)等“天價”藥物,通過談判,成功進入新版醫保目錄,也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瑞普替尼則是繼拉羅替尼、恩曲替尼之后的第三種泛實體瘤療法,為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尤其適用于對現有治療產生耐藥性的患者。該藥物于2024年5月11日在中國獲批上市,但高昂的定價——美國媒體報道月費用為29000美元,國內有報道高達26萬人民幣——同樣讓患者望而卻步。目前雖無公開報道瑞普替尼進入醫保后的真實價格,但預計其醫保中標報價將與拉羅替尼等同類型藥物相近。
![]()
▲截自NMPA官網
其實早在2023年11月15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就已批準了瑞普替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全球首款獲批上市的第二代NTRK/ROS1抑制劑,同時,這款藥物也了自己響當當的大名——Augtyro。
2024年1月11日,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上公布了瑞普替尼(Repotrectinib,代號:TPX-0005)治療ROS1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最新研究結果。
研究數據顯示,在ROS1-TKI初治的ROS1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n=71)中,客觀緩解率(ORR)為79%,7 例患者(10%)達到完全緩解,49 例(69%)達到部分緩解;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為34.1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35.7個月,相當于將近3年!
在既往接受過一種ROS1-TKI治療且從未接受化療的患者(n=56)中,客觀緩解率為38%,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14.8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9.0個月。
此外,在17例具有ROS1 G2032R突變的患者中,客觀緩解率為59%。
![]()
▲圖源來自NEJM官網
首個國產ROS1肺癌靶向藥安奈克替尼獲批上市!
2024年4月30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顯示,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自主研發的1類創新藥富馬酸安奈克替尼膠囊(研發代號:TQ-B3101,商品名:安柏尼)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上市,成為首個獲批用于ROS1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的國產靶向藥。
安奈克替尼是一種小分子抑制劑,專門針對ROS1/ALK/c-Met酪氨酸激酶。它能夠選擇性地抑制ROS1陽性、ALK陽性和c-Met腫瘤細胞的體外增殖,誘導細胞周期阻滯在G1期,并誘導凋亡,從而發揮有效的抗腫瘤作用。
此次國內獲批上市申請主要是基于一項II期單臂、多中心臨床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111例受試患者中,基于獨立評審委員會(IRC)評估的客觀緩解率(ORR)達到了81.08%,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達到20.3個月。
安奈克替尼的獲批不僅為ROS1陽性的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也體現了國產藥物在腫瘤治療領域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肺癌精準治療,基因檢測先行
聽完無癌家園小編介紹完這么多靶向藥后,大家不禁會想,靶向藥既然這么好,那是否能夠人人都適用呢?其實并非如此!這是因為不同患者攜帶的突變基因存在差異,因此用藥前應該通過基因檢測。基因檢測能夠幫助腫瘤醫生針對不同分子變異類型的患者,選擇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從而實行靶向藥物治療。
肺癌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癌又分為腺癌、鱗癌、腺鱗癌和大細胞癌,其中腺癌占主導地位,其次是鱗癌,而小細胞癌不到15%。
臨床對于肺腺癌研究的比較多,發病機制研究比較清楚,導致肺腺癌突變的驅動基因突變70%~80%已被發現。在亞洲人群里面,最常見的是EGRF突變,其次是ALK、ROS1、KRAS等。肺腺癌的國內外治療指南里面都強調了要做基因檢測。此外,“無檢測,不治療”已經成為肺癌專科醫師“必需”的診療行為,這無疑更強調了做基因檢測的重要性!
![]()
對肺鱗癌來說,如果是活檢小標本,不吸煙女性的肺鱗癌主張做基因檢測,如果是吸煙的男性鱗癌,則指南不推薦做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對免疫治療也有一定價值。除了做PD-L1檢測,還可以做基因檢測來判斷“腫瘤突變負荷(TMB)”。雖然現在還沒有很強的證據,但對多線治療(比如靶向治療或者化療)失敗以后,考慮免疫治療時可以檢測。這時基因檢測的目的不是為了找一個特定的靶點指導靶向治療,而是去計算腫瘤的突變負荷。突變負荷高的患者可以推薦做免疫治療。
![]()
本文為無癌家園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