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安然
Z世代的情緒金礦究竟還有多少等待挖掘,Alo表示好奇。
近日,由瑜伽品牌向生活方式品牌過渡的Alo宣布將推出全新手袋系列。首批發售的手袋涵蓋4個核心包款,分別為Voyage Duffle、Tranquility Tote、Odyssey Bowler和Balance Bucket,售價在1200-3600美元之間,約合人民幣8500-25000元,這也是少女奢牌Miu Miu熱銷款手袋的主力價格帶。
![]()
截圖來源于Alo官網商城
出于滿足情緒至上時代的消費需求,也為了強化手袋的個性化與稀缺感,該系列手袋搭配了“玄學”水晶吊墜進行售賣,例如寓意內在穩固與守護的煙晶石和象征豐盛與創造力黃水晶。
情緒價值和愉悅體驗是年輕一代信奉的消費準則之一。通過拿捏新世代的需求偏好,Alo在Lululemon陷入困境時逆勢上揚,發展更加外放——品牌路線與產品定位向上,探索高端奢華;門店布局向外,從北美至歐亞加速擴張。
但有意思的是,或是警惕Lululemon在此地的品類統治,又或是為了營造品牌高端形象,Alo遲遲未進入中國市場。盡管去年年底就傳出品牌在上海選址的消息,但Alo中國門店正式開業的日期仍搖擺不定。
在這期間,中國市場上充斥著大量山寨的“ola”“olo”,若再不抓緊搶占市場,Alo不僅難以在國內維持其品牌格調,還有淪為“大爺大媽遛彎必備”品牌的危險;另一邊,同起步于北美的Skims也正由塑身衣品牌向全品類的生活方式品牌轉變,其更包容的多元美定位也將對Alo造成一定威脅。
01
抓住更“寬容”的Z世代
經營數十年,Lululemon以社區化的品牌大使團隊、豐富的戶外體驗活動、密集的社群營銷等構建起的瑜伽服消費者教育。不過,在經歷一段業績爆發式增長后,Lululemon也無可避免地進入調整期。
日前,Lululemon發布截至8月3日的 2025 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期內,公司全球凈營收同比增長7%至25億美元,毛利潤同比增長5%至15億美元,毛利率下降110個基點至58.5%。
![]()
截圖來源于納斯達克官網
由于業績未達市場預期,財報發布第二日,Lululemon股價大跌約19%,總市值比前一日縮水近40億美元,距年初最高點縮水近300億美元,且至今仍在190億美元線徘徊。
從產品層面來看,業績不佳主要在于創新遲滯,品牌陷入老化危機。Lululemon首席執行官CalvinMcDonald在業績電話會議上提到公司產品生命周期過長、過于依賴核心產品、新品占比不足僅23%等問題,致使品牌錯失創造新潮流的機會,讓消費者失去新鮮感。
大量對失去Lululemon新鮮感的消費者流向哪里?從數據上看,很大一部分被Alo所吸納。
據海外數據公司Earnest Analytics分析,在截至2024年4月22日的12個月內,Alo與 Lululemon的消費者重合率高達63%;期內,Lululemon客戶在Alo的消費額首次超過了Lululemon本身。
Lululemon此前的努力似乎成了為Alo做嫁衣。
Alo能夠崛起,首先是承接了Lululemon此前打下的市場建設基礎,相關品類在市場上獲得認可與接受更加容易;其次,追隨Lululemon的腳步開店,也更容易發現有相近需求的消費者。根據Bernstein發布的報告,全美范圍內大約84%的Alo門店都位于Lululemon門店直徑1公里的范圍內。
![]()
截圖來源于Alo官網商城
但Alo的討巧之處在于將目標受眾更精細區分,跳出Lululemon精英女性的“Super Girls”框架,差異性地鎖定更年輕愛時髦的“It Girl”群體,并以此為出發點,不斷推出款式更新穎的產品、邀請人氣明星KOL造勢宣傳,讓品牌能夠持續展示旺盛的創新活力與品牌聲量,持續吸引消費者。
更幸運的是,隨外部消費環境的變化,大部分中產精英人群消費日趨理性謹慎,如LV、Dior等老牌時裝屋業績也逐漸下滑,但從某種角度來看,Alo押寶的Z世代顯得更加“寬容”。
《2025 Z世代情緒消費報告》顯示,情緒價值成為Z世代的“心理剛需”。近9成青年有過“為情緒價值買單”的經歷;近4成青年為此高頻消費。
在不斷推出更具設計感的產品,加強與BLACKPINK金智秀(Jisoo)、BTS金碩珍等年輕偶像合作,提高社媒平臺聲量等后,Alo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日益提升。根據Alo方面透露的數據,Z世代目前在其客群中占比達到41 %。
在Lululemon逐漸陷入“老齡化危機”的時候,Alo展現旺盛的增長活力。公開資料顯示,Alo年收入從2020年的約2億美元迅速飆升至2022年的10億美元。據《福布斯》估計, Alo母公司的收入目前已增長至近20億美元。
02
奢侈化趨勢
從Z世代的情感需求出發,Alo正挖掘更多的增長點。
根據貝恩咨詢預測,到2030年,Z世代和Alpha世代將占奢侈品消費的三分之一以上,并貢獻超過60%的市場增長。年輕群體在奢侈消費上有不俗的購買力。
![]()
截圖來源于Miu Miu官網
以Prada集團為例,數據顯示,Prada 集團去年凈營收同比增長17%至54.3億歐元。其中,“反叛少女”Miu Miu零售銷售額同比大漲 93%;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奢侈消費整體放緩的情況下,Miu Miu零售額依然保持49%的高增長,成為集團實打實的增長引擎。
年輕的Alo也有奢侈化的想法。
據VOGUE Business報道,Alo首席執行官Danny Harris表示,Alo三年來推出的三季Atelier高級工坊系列市場反應極佳,2025年的銷售收入同比大漲 600%,去年則同比增長了93%。
Harris認為,購買奢侈品的客群與Alo的愛好者并不沖突——“她們已經擁有了香奈兒的包包,現在也會需要一只Alo手袋。”
由此,Alo奢華手袋蓄勢待發。
![]()
截圖來源于Gucci官網商城
據悉,此次Alo推出的手袋系列適用于健身、通勤、聚會等多種場景,與Miu Miu熱門的Wander、Arcadie系列價格相近,這兩個系列價格在9500/19000-30000元之間;也與老牌奢牌如Gucci的熱門款式,Marmont、Horsebit 1955系列等小號包價格有所重合。
在奢華路線上,Alo有計劃走得更遠。
目前,Alo已在籌備全新的墨鏡和香氛產品系列,進行品類擴充;另據Harris透露,品牌新門店將圍繞“奢華體驗”設計,在店內展示更多高端成衣及產品;此外,繼在比弗利山莊開設門店后,Alo也計劃在巴黎瑪萊區建起一家七層高的商店,預計將在2026年正式開業。
03
充滿挑戰的中國市場
Alo的開店節奏在近兩年變得更為積極。
歐洲方面,2023年,Alo在英國倫敦開出歐洲首店,隨后在愛爾蘭都柏林也開出當地首店,進一步擴展市場規模。
亞洲方面,今年7月初,Alo在韓國首爾開出亞洲首家品牌旗艦店。目前,Alo在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隆坡、印尼巴厘島等地也均設有門店。今年秋季,Alo或將在新加坡濱海灣金沙購物商城開設當地首店。
翻開Alo的亞洲選點地圖,不難發現其幾乎圍繞中國市場描邊布局。
這可能是出于營造高端品牌形象的刻意為之,也可能是對已混成“地頭蛇”的Lululemon的忌憚——盡管最新季度整體業績不佳,但Calvin McDonald表示,中國大陸市場表現依舊可圈可點,期內該市場凈營收同比增長25%,成為最重要增收引擎。
對于中國市場,Lululemon勢必不會輕易退讓。但Alo若再在入華時間上舉棋不定,極可能錯過當前的市場節點。
![]()
截圖來源于淘寶
盡管還未正式在國內上線,但電商平臺上已經有大量的Alo仿冒旗艦店及產品。由于只有正品價格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山寨Alo在下沉市場大行其道,各種緊身服、帽子、健身包上的olo、old、ola,就像minmin、winwin、wiuwiu一樣令人眼花繚亂,防不勝防。
但Miu Miu至少早在中國市場享受過實實在在的收益,經歷高速增收到平穩增收的過渡,而Alo尚未嘗到甜頭,就面臨品牌形象受損,以及消費者在符號(尤其還是山寨符號)過于泛濫下產生的品牌厭倦危機。
“這種現在穿出去就會被認定某寶爆款”“這么一搞,即將被中產拋棄”“要不別進中國了,等進來的時候已經是下一個風口了”……對于Alo留下的市場空白被山寨貨擠占,不少消費者發出調侃,而這也顯示出仿品泛濫對Alo品牌影響力的傷害。
![]()
截圖來源于微信公眾號留言區
在Alo頭疼于市場擴張的同時,新勢力的壯大同樣令人警惕。
由Kim Kardashian與Jens Grede聯合創立的塑身衣品牌Skims,最初是以女性為目標客群,尤其千禧一代和Z世代女性。其塑身衣產品價格在50-200美元左右,運動服在100-300美元左右,整體定價比Alo更上一層。
據Grede透露,品牌現有客戶群中男性占了10%以上。2024年,Skims相繼成為NBA、WNBA和美國籃協的官方內衣合作伙伴。今年2月,Skims還與耐克合作推出運動健身服飾品牌NikeSkims。
相較于Alo,Skims同樣潮流,除了Kardashian,還有BLACKPINK金珍妮(Jennie)等人氣明星上身帶貨,但從發展路徑來看,Skims似乎更加多元與包容,服務范圍也更加廣闊。
日前,Skims在墨西哥開出首店,以此作為當地與拉美地區擴張的起點。Grede表示,這也是品牌全球擴張的關鍵轉折。面對同樣野心勃勃的Skims,Alo無疑得小心謹慎,以免落入與Lululemon同樣的窘境。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