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NN報道稱,當地時間9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一封信中向北約盟國發出最后通牒,稱只有當北約盟國同意對俄羅斯實施“重大”制裁并停止從俄羅斯購買石油時,美國才會對俄羅斯實施“重大”制裁。滿足特朗普的要求將標志著北約內部的重大轉變,而對于北約是否愿意采取這些措施,存在重大疑問。報道稱,特朗普當天在社交平臺發文稱,“當所有北約國家都同意并開始采取同樣行動,并且停止從俄羅斯購買石油時,我準備對俄羅斯實施重大制裁”,他并引用了自己發給北約各國同行的一封信,“正如你們所知,北約對‘贏’的承諾遠未達到100%,而且某些國家購買俄羅斯石油的行為令人震驚!這極大地削弱了你們在與俄羅斯的談判中的地位和議價能力。總之,你們準備好‘走’的時候,我也準備好了。就說什么時候走吧”,他還呼吁北約國家大幅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以示施壓,稱“我相信,加上北約對中國征收50%至100%的關稅(這些關稅將在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爭結束后全部撤銷),也將對結束這場致命但荒謬的戰爭大有裨益”。他表示如果采取這些措施,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將“迅速”結束。歐盟已禁止從海上進口俄羅斯石油和柴油等成品油,但許多國家仍在繼續進口俄羅斯化石燃料和液化天然氣。特朗普曾多次暗示對俄羅斯實施進一步制裁的可能性,并于12日接受福克斯新聞“福克斯與朋友們”( Fox & Friends)節目采訪時表示,他正在考慮“對銀行施加嚴厲制裁,并同時對石油和關稅采取進一步制裁”。他已經將對從俄羅斯購買石油的印度的關稅提高一倍至50%,并于12日承認此舉“導致了與俄羅斯的裂痕”。印度辯稱,由于其他國家也與莫斯科有貿易往來,加征關稅對印度不公平,稱其“不合理”。目前尚不清楚北約國家是否會采取這些措施,這將標志著其現有關稅政策的重大轉變。據知情人士透露,本周早些時候,特朗普與歐盟歐洲代表團會談時,敦促他們對中國和印度征收50%至100%的關稅。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13日致北約各國領導人的信函中并未提及印度。歐盟與印度的貿易協議談判正處于最后階段,因此歐盟不太可能同意這一提議。在莫斯科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前,俄羅斯是歐盟最大的石油供應國。此后,歐盟已禁止從海上進口俄羅斯石油以及柴油等成品油。因此,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最新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歐洲的石油進口額從2021年同期的164億美元(140.6億歐元)降至17.2億美元(14.8億歐元)。自2021年以來,歐盟略微減少了俄羅斯在液化天然氣進口市場的份額,從2025年的22%降至19%,同時大幅增加了美國的市場份額。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作為美國對俄制裁的合作伙伴,歐盟在2024年從俄羅斯進口了價值419億美元(360億歐元)的商品。上周,歐盟官員在與特朗普會晤后表示,不太可能對中國或印度征收新的關稅,因為他們不會采取這種關稅措施,而且歐洲人在貿易戰中,尤其是與中國的貿易戰中,通常都更加謹慎。特朗普向北約而非歐盟發出俄羅斯石油最后通牒,其中就包括土耳其,土耳其是繼中國和印度之后俄羅斯石油的第三大購買國。歐盟國家中目前除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外已基本停止采購俄羅斯石油。報道認為,特朗普提出上述難以達到的要求是因為圍繞特朗普8月15日在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會晤時渲染的結束戰爭努力已基本停滯,急需為自己承諾的不兌現尋找口實,但此舉可能會進一步延長沖突,而時間對普京來說非常寶貴,它使俄羅斯能夠在戰場上取得更多進展并鞏固對被占地區的控制。與此同時,俄羅斯幾乎沒有表現出對緩和局勢感興趣的跡象。
BBC報道稱,特朗普在在自己的“真相社交”(Truth Social)平臺上發帖稱,一旦北約國家“同意并開始采取同樣的做法”,他“準備對俄羅斯實施重大制裁”。報道指出,特朗普曾多次威脅對莫斯科采取更嚴厲的措施,但迄今為止當克里姆林宮無視他的最后期限和制裁威脅之際,他未能采取任何行動。他將中國購買俄羅斯石油的行為描述為“令人震驚”,并建議北約對中國征收50%至100%的關稅,聲稱這將削弱北約對俄羅斯的“強大控制力”。特朗普還聲稱,暫停購買俄羅斯能源,加上戰后“全面撤銷”對中國征收的高額關稅,將對結束沖突“大有裨益”。報道稱自莫斯科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已大幅下降。2022年,歐盟約45%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預計今年這一比例將降至13%左右,盡管特朗普的言論表明他認為這個數字還不夠。報道指出,美國總統的這番言論是在北約盟國與俄羅斯緊張局勢加劇之際發表的,此前周三,十幾架俄羅斯無人機進入波蘭領空。華沙方面稱此次入侵是蓄意為之,但莫斯科方面淡化了此事,并表示“沒有計劃針對”波蘭境內的設施。丹麥、法國和德國已加入北約新的行動,以加強北約的東翼,并將軍事資產向東轉移。據“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的數據,自2022年以來,歐洲國家已在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上花費了約2100億歐元(1820億英鎊),歐盟此前承諾在2028年前逐步停止采購。美國希望加快這一進程——部分原因是通過從歐盟購買物資。報道稱,特朗普的信息是針對北約而非歐盟的,因此也包括土耳其等國家。土耳其是俄羅斯石油的主要買家,并且與莫斯科的關系比北約其他任何成員國都更加密切,說服安卡拉切斷俄羅斯的石油供應可能是一項艱巨得多的任務。報道指出,特朗普最近一次威脅對俄羅斯實施更嚴厲制裁是在9月初,此前克里姆林宮對烏克蘭進行了自戰爭爆發以來最猛烈的轟炸。
NBC報道稱,特朗普表示威脅各國大幅增加對華關稅是是致所有北約國家和“全世界”的一封信的全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對特朗普敦促北約國家對中國實施嚴厲制裁的舉措表示贊賞。他在X網站上寫道:“只有齊心協力,從源頭上切斷普京戰爭機器的資金來源,我們才能施加足夠的經濟壓力,結束這場毫無意義的殺戮”。報道指出,特朗普曾多次威脅要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事對其實施制裁,但迄今為止一直沒有付諸行動。分析人士此前告訴CNBC,特朗普不愿實施嚴格的經濟制裁,部分原因可能是他希望能夠促成烏克蘭和俄羅斯達成和平協議,此外,總部位于莫斯科的宏觀咨詢公司(Macro-Advisory)首席執行官韋弗(Chris Weafer)本月早些時候表示,特朗普相信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失敗,將進一步加強對華合作,“這可能增強中國地位”。此前一天美國能源部長賴特(Chris Wright)表示,“我們希望取代所有俄羅斯天然氣。特朗普總統、美國以及所有歐盟國家,我們希望結束俄烏戰爭”。
法蘭西24電視臺報道稱,特朗普“仿佛在與北約成員國喊話”,稱北約對贏得戰爭的承諾“遠未達到100%”,北約一些成員國購買俄羅斯石油的行為“令人震驚”,“這極大地削弱了你們與俄羅斯的談判地位和議價能力”。報道指出,能源收入仍然是克里姆林宮資助戰爭資金最重要的資金來源,這使得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成為西方制裁的核心目標。但官員和分析人士警告稱,對俄羅斯原油的激進限制也存在推高全球油價的風險,這種前景可能會給西方經濟帶來壓力,并削弱公眾對這些措施的支持。特朗普這番言論是9月10日多架俄羅斯無人機飛入波蘭之后發布的,這是俄羅斯在進入北約盟國領空時采取的升級行動。波蘭擊落了無人機,但特朗普卻淡化了入侵的嚴重性和俄羅斯的動機,稱這“可能是個錯誤”。報道認為,盡管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承諾迅速結束戰爭,但他尚未施加必要的壓力以結束暴力,有時還被認為不愿與普京對峙。此前,特朗普上個月在阿拉斯加接待了普京,但雙方會談未能在和平方面取得進展,目前美國國會正試圖讓美國總統支持一項加強制裁的法案。報道稱,特朗普這番言論是12日與G7財長通話后發布的,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稱,通話中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和財長貝森特呼吁G7國家“統一戰線”,切斷“資助普京戰爭機器的收入”。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認為,特朗普這番言論意在為自己相關承諾未能兌現轉移外界注意力。盡管進行了外交攻勢,但達成烏克蘭和平協議的進展甚微,莫斯科和基輔在關鍵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俄羅斯堅持對烏克蘭城市的轟炸,且繼續試圖擴大在烏克蘭的軍事占領區。
路透社報道稱,13日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歐盟已經并將繼續與所有相關的全球伙伴就其對俄羅斯的制裁及其執行情況進行接觸”,歐盟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本周在國情咨文中表示,任何新的制裁方案都將符合歐盟規則,包括“我們的制裁不適用于域外的長期原則”。G7財長在周五的電話會議上討論了對俄羅斯的進一步制裁,以及可能對他們認為“助長”烏克蘭戰爭的國家征收關稅。報道稱,能源收入仍然是克里姆林宮為戰爭提供資金的最重要資金來源,這使得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成為西方制裁的核心目標。但官員和分析人士警告說,對俄羅斯原油的激進限制也存在推高全球油價的風險,這種前景可能會給西方經濟帶來壓力,并削弱公眾對這些措施的支持。
《新聞周刊》報道認為此舉是特朗普向北約發出的重大挑戰,言下之意是“如果你們不照我說的做那么我也可能什么都不做,到時你們可別怪我”。報道稱,盡管西方主導的制裁旨在抑制能源收入,但莫斯科每月仍能獲得可觀的石油出口收入,這通常是通過其“影子油輪艦隊”實現的。據獨立智庫“歐洲之友”(Friends of Europe)稱,2024年俄羅斯的石油銷售收入為164億美元,比2023年增長5%。但《新聞周刊》6月份報道稱,受制裁打擊的俄羅斯經濟因化石燃料收入下降和煉油廠盈利能力下滑而步履蹣跚。俄羅斯國家統計局(Rosstat)當時公布的數據顯示,石油和天然氣利潤幾乎減半,而石油和天然氣是平衡收支的必需品。特朗普此前曾威脅,如果在結束戰爭方面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他將對莫斯科實施制裁,并對購買其石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報道稱“人們期待特朗普是否會兌現針對俄羅斯石油的威脅,或者美國的盟友是否會響應他的呼吁,對中國購買俄羅斯能源產品征收關稅”。
加拿大通訊社報道稱,Nanos Research本周早些時候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加拿大人支持取消對中國產電動汽車的征稅,并希望中國能夠降低油菜籽關稅。在加拿大草原省份的受訪者中,支持率最高,因為該地區是油菜籽的主要產地。該公司創始人納諾斯(Nik Nanos)表示,“我們詢問加拿大人,他們認為與中國的貿易應該增加、減少還是保持不變,與幾年前相比,人們對建立(加中更密切的)商業關系的想法已經有所升溫“,2020和2022年差不多20個加拿大人中只有一個這樣主張,如今持這樣主張的比例已提高至36%。但加拿大皇家軍事學院和皇后大學教授勒普雷希特(Christian Leuprecht)認為,特朗普對北約的施壓讓加拿大陷入了困境。特朗普在其解讀中希望歐盟的北約盟友對俄羅斯石油采取更強硬的立場,而加拿大作為非歐盟成員國的身份,可能會使其在追求自身在中國的利益時陷入尷尬境地,他表示,,加拿大發現自己陷入了兩難境地。特朗普對北約的要求使得渥太華更難與中國走自己獨立的經濟道路。“當我們在治國方略和外交政策工具上投入不足時,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加拿大人親眼目睹的是,加拿大無力塑造環境,加拿大沒有發言權。加拿大必須做出反應”。
《紐約時報》評論指出,此舉“是特朗普在同意對俄羅斯采取懲罰性行動之前宣布的一系列新條件中的最新一項。盡管特朗普一個月前與普京在阿拉斯加舉行了峰會,但俄羅斯仍加速了對烏克蘭的進攻,特朗普所說的結束戰爭所需的所有步驟——包括普京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之間的談判——都沒有發生,也似乎不會很快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