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陳振
來源 | 財經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當你的貓開始上瑜伽課、狗要去“幼兒園”、倉鼠也有專屬殯葬服務——你是否意識到,“寵物擬人化”已不再是一句玩笑。
當更多人把寵物直接喚作“毛孩子”,心甘情愿為它們辦生日派對、買高端醫療險、甚至報名寵物私立幼兒園時,一個前所未有的消費浪潮正席卷而來。
誰在背后操縱這場溫柔的游戲呢?又是怎樣的商業模式,有什么樣的魔力,能讓主人們一邊心疼錢包,一邊卻又心甘情愿地續費下一張會員卡?
![]()
![]()
不賣貓糧狗糧卻更賺錢
寵物行業的“藏富”賽道
現在養寵物可完全不一樣了,早就不只是喂飽鏟屎那么簡單啦!現在整個寵物行業更新換代了,以前比誰家貓糧狗糧更實惠,現在拼的是誰更懂你家毛孩子的“心”。
傳統賣寵物用品的,現在卷價格卷到頭禿,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然而,一批以服務為核心的新商業模式正在悄然崛起,默默搞起了“服務升級”,反而悶聲發大財!
他們不主打賣貨,而是通過制定會員制健康管理、定制化醫療方案、終身疫苗計劃等系統化服務來吸引消費者,其實就是就是讓你家毛孩子從頭到腳都被“包圓服務”。直接把客戶變成“長期合作伙伴”,讓你月月主動續費,還覺得“這錢花得值”。
![]()
例如,某些寵物醫療連鎖品牌推出“終身進口疫苗”套餐,消費者僅需一次性支付固定費用,即可為寵物終身享受指定范圍的疫苗服務。
![]()
這模式既能綁住用戶,又能讓公司收入更平穩。做服務類這行,靠的就是專業和客戶信任,它不像賣東西的,不用整天跟別人比價格、拼物流、搞庫存。這樣依托專業體系、信任關系和長期交互的形式,真正實現從“交易”到“關系”的升級。
更重要的是,這類模式回應了當下“寵物家人化”的情感消費趨勢。隨著消費者對寵物健康與情感重視程度的提升,他們越來越愿意為專業、可靠且具備延續性的服務支付溢價。
因此,服務提供商不僅是在賣醫療或護理,更是在銷售“安心”和“陪伴”的解決方案。
![]()
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寵物行業通過構建會員體系、深化服務鏈條,逐步建立起以用戶終身價值為中心的運營模式。它們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寵物商品賣家”,而是進階為“寵物健康與生活質量的管理者”。
這也為中國寵物行業下一個十年的競爭指明了方向——誰更懂你家毛孩子那點“小心思”。
![]()
擬人化服務背后的高毛利真相
近年來,寵物行業消費市場正經歷一場深刻的“擬人化”變革。從寵物SPA、精油按摩,到情緒疏導、行為矯正,再到定制膳食與專屬訓練課程,一系列曾經僅屬于人類的消費項目,如今正迅速遍布寵物行業,成為推動行業升級與利潤增長的重要引擎。
![]()
然而,在這些服務的背后,與其說是純粹的“寵物關愛”,不如說是精準切中了現代鏟屎官對“精致養寵”的情感訴求與身份認同渴望。
他們通過為愛寵購買高端服務,不僅試圖提升寵物生活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自身情感價值與生活方式主張的投射。
因此,“擬人化”服務的本質,實則是以寵物為媒介的“人的消費”。
![]()
從盈利模式來看,這類服務展現出顯著的商業優越性。它們毛利率普遍高達60%-80%,而傳統寵物食品和用品的毛利率大多僅在30%-40%之間。
現在,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通過打造“寵物生活方式”的概念,提升用戶黏性和復購率。不管是連鎖寵物醫院推出的會員健康管理,還是高端酒店式的寵物托管服務,都在試圖把一次性的交易,轉變為長期、穩定、高黏性的服務關系。
![]()
看得出來,寵物行業正在從“賣產品”轉向“賣服務+賣體驗”的新階段。能夠抓住這波趨勢、用專業和情感綁定用戶的品牌,很可能將成為下一個市場贏家。
![]()
情感與陪伴需求
重塑寵物行業消費格局
“它不只是寵物,是家人”——這樣的情感定位,正推動寵物行業支付意愿持續飆升。
根據畢馬威發布的《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市場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城鎮寵物(犬貓)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預計至2027年將突破4000億元。
![]()
背后更深層的原因,是當代年輕人在高壓、孤獨背景下的“情感補償”心理。他們通過為寵物購買優質服務,來實現某種程度的自我慰藉。
在這一背景下,寵物行業逐漸從傳統的“飼養模式”向“陪伴經濟”躍遷。寵物角色發生根本性轉變——它們不再僅是看家護院的動物,而是被視為家庭情感成員。
隨之而來的是消費邏輯的深刻變革:消費者更加關注服務與體驗的情感溢價,愿意為寵物的健康、快樂乃至幸福生活支付更高溢價。
從定制鮮糧、智能用品,到行為訓練、寵物醫療險和高端美容,一系列擬人化、精細化服務品類迎來爆發式增長。
![]()
其背后更深層的驅動力,源于城市化、獨居化背景下年輕人對情感陪伴的強烈需求。在高壓力、低親密度的社會環境中,寵物成為重要的精神寄托。
因此,“為寵物花錢”的本質,其實是一種高度情感化的消費行為。
這一趨勢正重構寵物行業的價值鏈與品牌戰略。越來越多企業不再局限于提供功能性產品,轉而打造以“情感陪伴”為核心的品牌敘事,構建涵蓋醫療、營養、行為、社交等多維度的“全生命周期服務生態系統”。
![]()
能否精準捕捉并響應這類深層情感需求,將成為寵物行業能否在下一階段市場競爭中獲取用戶忠誠度和高附加值的關鍵。
![]()
未來,隨著單身群體擴大、老齡化程度加深以及情感消費進一步覺醒,寵物行業有望持續向高端化、服務化、情感化三大方向升級,成為中國大消費領域中一條兼具韌性與增長潛力的黃金賽道。
![]()
資本入局與行業洗牌
從野蠻生長到品牌升級
2023年可以說是中國寵物行業的“資本大年”,中國寵物相關業務市場規模以25.4%的年復合增長率從2015年的978億元躍升至2023年的5928億元,錢主要流向了寵物醫療、智能用品和連鎖托管這幾個熱門賽道。這波資本注入,就像一股強心劑,不僅快速推高了行業天花板,也加速了整個市場的洗牌。
![]()
資本一進來,那些本來就在苦苦支撐的中小寵物店,要供應鏈沒供應鏈,要品牌效應沒品牌效應,這下壓力更大了,好多都扛不住,只能慢慢退出市場。
反觀那些本來就有點家底、運營體系也比較成熟的連鎖品牌,這下可算是等來了東風。他們靠著資本的力量,瘋狂開店、并購、放加盟,迅速把攤子鋪開。
結果就是,市場越來越向這些品牌行業集中,行業“大魚吃小魚”的節奏明顯加快了。
行業也開始告別過去那種低門檻、拼價格的“野蠻生長”階段,逐步走向規范化和品牌化。不管是連鎖寵物醫院推行統一服務流程,還是智能用品企業加強研發和隱私保護,甚至連寵物托管都出了標準化照護方案——行業正在慢慢建立共識、樹立門檻。
![]()
未來的競爭,早已不是“誰更便宜”或者“誰貨更全”,而是品牌、服務體驗和系統化運營能力的綜合比拼。消費者越來越看重專業性、信任感和體驗感,市場資源也會持續向那些服務鏈條完整、用戶體驗做得好的品牌集中。
可以說,寵物行業正在進入一個“精耕細作”的時代。能真正把服務做深、把用戶做透的品牌,才會成為這輪洗牌之后的贏家。
![]()
過去,寵物行業僅是滿足動物生存需求的傳統領域,主打基礎食品與用品,商業模式簡單粗放,功能性強而情感屬性弱。
而現在,伴隨情感經濟崛起和寵物“家人化”趨勢,行業全面升級。擬人化服務成為新增長點,消費者既為寵物健康買單,也為自身情感需求付費。
未來,寵物行業競爭將徹底走向專業化、品牌化和數字化。當寵物行業從“賣貨”轉向“賣服務”,從“養得活”走向“養得好”,我們究竟是在為寵物買單,還是為自我情感需求買單?
![]()
你看好寵物行業的未來嗎?是否愿意為寵物的擬人化服務支付高額費用?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