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楠楠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ID:iceo-com-cn)
“99%的娃哈哈經銷商,都不會做‘娃小宗’的。”
聽到宗馥莉讓娃哈哈的產品,在2026年銷售年度更換使用新品牌“娃小宗”后,做了20年娃哈哈經銷商 的 陸明(化名)對《中國企業家》說。
9月13日,一份“關于開展2026銷售年度經銷商溝通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在網上流傳。文件中提到,為維護“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規性,公司決定從2026年新的銷售年度起,更換使用新品牌“娃小宗”。因復雜的歷史相關問題不能在近期得到有效解決,導致公司經營始終暴露在相關法律風險之下。因此,我們不得不做出以上的安排……
![]()
來源:受訪者
對于該文件的真實性,以及娃哈哈所有產品2026年銷售年度是否要更換成“娃小宗”,娃哈哈方面用“無回應”三個字回應了《中國企業家》。
宗馥莉為何決定拋棄“娃哈哈”啟用新品牌?
自去年2月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后去世后,宗馥莉接班以來,她便逐漸將娃哈哈體系的資產、業務、人員等轉移到她掌控的宏勝集團及旗下公司,后者在股權上和娃哈哈集團毫無關系。
唯獨“娃哈哈”商標,截至目前仍屬于娃哈哈集團。而娃哈哈集團的股權結構頗為復雜,由三方持股,其中,杭州上城區文商旅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6%,為娃哈哈集團大股東;宗馥莉繼承了宗慶后生前所持股份,目前持股為29.4%;另外,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基層工會聯合委員會(即娃哈哈集團職工持股會)持股24.6%。
宗馥莉希望能對娃哈哈有更大的掌控權。此前,她曾嘗試將娃哈哈商標轉讓——從娃哈哈集團轉讓至其個人持股超51%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中國企業家》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我們了解到,娃哈哈商標轉讓一事被媒體曝光后,就被暫停了。”
彼時,對于轉讓商標一事,娃哈哈在官方聲明中稱,是為了提升集團經營的合規性。接近宗馥莉人士也曾告訴記者,宗馥莉重視企業經營的合規性。
但在經銷商陸明看來,可能不光是娃哈哈產品即將啟用新品牌這么簡單,而是宗馥莉在和娃哈哈其他股東方博弈。
陸明向記者重點指出:“上述‘通知’中提到的,在現行股權架構下,‘娃哈哈’商標的使用,須獲得娃哈哈集團全體股東的一致同意,否則任何一方均無權使用。”言外之意,他認為是宗馥莉認為如果她不用娃哈哈商標了,那其他相關股東方也不可以用了,下一步娃哈哈商標可能要被雪藏了。
如真走到“娃哈哈”品牌被雪藏這一步,可能是娃哈哈集團各方股東都不愿看到的局面。根據國際品牌價值評估機構GYBrand發布的2024中國最具價值品牌500強排行榜,娃哈哈品牌價值高達911.87億元。
決定啟用“娃小宗”,是真的想自立門戶,還是一場與娃哈哈其他股東方的博弈,估計只有宗馥莉知道。
01
換新品牌并非易事
“娃哈哈”商標轉讓一事被叫停后,宗馥莉便開始另做打算。
企查查顯示,娃小宗商標注冊在宏勝飲料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今年2月19日,娃小宗多個類目商標被申請注冊。此時,距離娃哈哈商標轉讓一事被媒體曝出只間隔一周。截至目前,娃小宗方便食品、啤酒飲料類目的商標狀態都處于初審公告中。此外,同期宏勝旗下還申請注冊了宗小哈、娃小哈等商標。今年5月,又以“娃小宗”商標申請注冊了多類目。
![]()
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5月,娃哈哈方面曾公開表示,“因前期娃哈哈商標的轉讓,目前尚處于登記備案過程中,具有不確定性,為此我司不排除在近期推出全新的自有品牌,并已為此次轉型做好了相關的準備工作。”
但啟用新品牌“娃小宗”,單在娃哈哈經銷商這一環節,就面臨著很大阻力。
“(這個決定)都不用和經銷商溝通,我可以講,99%的經銷商都不會同意,也不會做‘娃小宗’的。”陸明十分肯定地告訴《中國企業家》,“我打錢給公司,你給我發娃小宗的產品,我賣不掉怎么辦?經銷商不會做這個生意,也不會跟她簽合同。”
“如果娃哈哈從2026年銷售年度起,產品真的更名為‘娃小宗’,你簽不簽經銷合同?”
“我肯定不簽。”面對記者的追問,陸明斬釘截鐵地說。
宗馥莉若真啟用“娃小宗”,相當于重新培養一個品牌。但打造一個新品牌,并非易事。早在2016年,宗馥莉便曾創立自己的飲料品牌KellyOne,該品牌旗下涵蓋果蔬汁、茶飲料以及氣泡水等產品。但記者此前從娃哈哈相關人士處了解到,KellyOne的產品經常生產出來,賣不出去,而被公司當作福利發放給員工。即便經銷商被要求作為銷售任務必須進貨,經銷商也通常將KellyOne的產品送人。
目前,在淘寶上搜索KellyOne,官方旗艦店顯示無售賣產品。其他淘寶店鋪售賣的也只有一款KellyOne的茶飲料,大部分店鋪都處于清貨狀態,在賣的大多KellyOne茶飲料也顯示已于今年6月到期。
劉鵬(化名)是娃哈哈內蒙古某區域的經銷商,已做了5年娃哈哈的經銷商。對于啟用“娃小宗”新品牌,他也不看好。在他看來,娃哈哈如果真換成“娃小宗”,對市場的影響肯定很大,“畢竟娃哈哈在大家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了,你如果換新品牌,沒有兩三年的沉淀,估計不好賣。”
他告訴《中國企業家》,娃哈哈這幾年在市場上老產品好賣,比如AD鈣奶、八寶粥等,新產品銷量不佳,包括今年更換了新包裝的冰紅茶,到最后都成了庫存中的“老大難”。
02
“崩潰”的經銷商
拋開娃哈哈內部的股權之爭,以及宗慶后家族遺產之爭,宗馥莉接班以來的變革,以及近半年以來的輿論風波,已實實在在影響到了娃哈哈的品牌,也打擊了部分經銷商的信心。
“娃哈哈現在的部分經銷商度日如年,不掙錢,還心累。她如果再換個新品牌,怎么可能有人做?”在陸明看來,經過宗馥莉近一年的“折騰”,現在娃哈哈的經銷商已經沒有信心了。
陸明向《中國企業家》透露,他所在的區域市場,至少有三四位經銷商,基本上都處于放棄狀態,不愿意干了。
“(我們這里)三分之一的娃哈哈經銷商都處于崩潰邊緣。一是娃哈哈銷售任務定得太高,根本不管經銷商死活;二是市場上價格都亂了,根本不賺錢,甚至虧錢,身邊的經銷商現在是‘愛咋咋地’的狀態。”而陸明所在的區域市場,還是娃哈哈銷售中業績中等偏上的區域,用陸明的話說,“基本盤不錯”。
![]()
攝影:胡楠楠
他告訴《中國企業家》,現在做娃哈哈經銷商的利潤很低,毛利潤在10%左右,但扣除工人工資、油錢、倉儲等成本之后,凈利潤也就在2%~3%左右,再加上退貨,干一年不虧本就不錯了。
除了像陸明一樣還在勉強維持的經銷商,還有部分娃哈哈經銷商已經不做了,或因虧損主動不做,或因業績不達標被迫“關戶”(即被娃哈哈取消經銷商身份)。
劉鵬是后者。今年6月,他因連續兩個月考核不達標,被娃哈哈“關戶”。他告訴《中國企業家》,宗馥莉接班后,只盯著銷售額能不能完成,而不考慮區域的實際情況,也不在乎經銷商的庫存等。
據他透露,他所在的區域本來人口就不多,去年之前,每年的銷售額都在300萬元左右,“完成起來很輕松”。但去年受宗慶后去世的輿論熱度影響,他所在區域去年銷售額做到了600萬元,而今年娃哈哈給他定的任務,是在去年銷售額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5%。“以前每個月做20萬元、30萬元很輕松,現在要求每月要做到五六十萬元,壓力相當大。”
由于娃哈哈的盤子比較大,他被“關戶”后,娃哈哈在當地找了三個月,還沒找到下一位能接手當地市場的經銷商。
在一位做了半年娃哈哈經銷商,同時也做了18年經銷商的人看來,宗馥莉現在面臨的最核心問題在宗馥莉自身。他表示,“不管娃哈哈改為娃小宗也好,還是娃小小也好,關鍵還是在于宗馥莉,她對企業經營的長遠規劃是什么,這些東西不改變,她改什么都沒用。”
他告訴記者,今年之所以不做娃哈哈了,核心是他覺得跟著干沒有前途。
可能當下對宗馥莉而言,相比娃哈哈集團的股權、實控權、商標之爭,更重要的事情是如何穩住經銷商群體,讓經銷商重拾信心。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