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王 潘
編輯| 吳先之
賈國龍大概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太久,以至于完全無法聽進不同的聲音了。
站在企業創始人的角度,遇到消費者吐槽,其實是很常見的事,不應該把自己置于受害者位置,抱怨“顧客虐我千百遍”,而是老老實實承認問題,并真誠改正。
很多創業者尤其是餐飲從業者都站出來替西貝或賈國龍說話,并非覺得西貝已經盡善盡美,其實是不想一家認認真真做事的企業就此倒下,尤其是大量員工可能因此失業。但反過來,賈國龍自己并不在意企業死活,不在意員工去留,只在意自己的面子。
在他眼中,消費者的看法不重要,媒體的評論不重要,下屬的意見不重要,上萬員工的就業不重要,他自己絕對正確最重要。
![]()
實際上,賈國龍身邊并不是沒有懂公關的人,只是這家公司過往幾十年形成的企業文化,老板一言堂慣了,不可能突然就轉變風格開始聽下屬的。
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西貝的故事里,也有一個現代版的“指鹿為馬”:
華與華創始人華杉曾講述和西貝簽約:雙方簽約前,華杉與賈國龍兩人約在上海虹橋喜來登酒店大堂見面,賈國龍一見面就說:“華總,我是定位理論的忠實信徒,如果你也是,我們就合作,如果你不是,我們就不合作。”
華杉說回復了三個字,我不是。賈國龍站起來說:“我聽懂了,你嘴上雖然說不是,其實你是,我們合作。”
華杉當時被賈國龍的邏輯感動了,“他就強逼我說是,我一想算了,看了你給我錢的份上,我就不跟你爭論了。”
企業創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帝王”思想,被賈國龍完美演繹了。但這并非是他獨有的,而是在50后和60后這兩代企業家中普遍存在,甚至已經形成了某種默契。
企業家權力更迭史
更有視野的年輕一代,很容易看到這種思想在當下這個時代所面臨的困境,但是作為當局者,完全不會承認這會是一種問題,因為他身邊圈子里的朋友和同行,同齡的其他行業創業者,幾乎全是這樣的人。
50后、60后的企業家,其接受到的幾乎都是來自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教育,他們成長于改開萌芽的年代,最后佼佼者大多都崛起于房地產、家電等行業,王健林、許家印、楊國強、張近東、黃光裕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這些企業里,非常講究等級觀念,遵循儒家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做事哲學。你在什么樣的位置就做什么事,當員工就不能和老板叫板,當兒子就不能和爹犟嘴。
西貝賈國龍出身于1967年,應該或多或少受到了身邊同齡優秀企業家的影響,在公司內部把自己當作絕對權威了。他的一系列操作,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曹操的“知錯改錯但決不認錯”。
這個年代成長起來的企業家,由于很少受到過良好教育,很多人對自我缺乏清醒的認知,錯把時代賦予的機會,當做自己的能力,于是開始自我膨脹,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好大喜功,瘋狂買買買的許家印就是其中的典型。
由于受教育水平所限,很多人不知道精神追求與自我實現為何物,因此有一定比例的企業家,其畢生追求就停留在了馬斯洛需求的較低層次——生理需求。他們評判成功與否就看誰的規模大,誰的資產多,有極少數公司甚至在內部搞起了老板選妃。但最后,這樣的企業幾乎都以一地雞毛收場。
可以說,50后、60后創辦的企業,主要還是個人英雄主義敘事,老板大過天。其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整個公司只有老板一顆“大腦”發號施令,其他人不知不覺被剝奪了大腦思考權,成為機械化執行任務的“手腳”。一旦遇到老板不懂的領域,場面就會一塌糊涂。
而從60后、70后這代人起,由于他們視野更開闊,大家初步有了建立成熟管理體系的構想。
60后、70后的企業家,他們成長的年代伴隨著者互聯網的崛起,除了儒家思想的影響,也越來越多地受到硅谷文化的影響,他們開始弱化等級觀念,遵循人人平等,創始人的絕對權威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這個年代的代表人物,包括馬云、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周鴻祎等人。
由于受教育程度更高,視野更開闊,他們更能接受新觀念與新思想。受到硅谷平等觀念影響,在很多公司內部不再叫上級為“X總”,而是以真實姓名、英文名或花名代替。
在這些公司的決策層,創始人一言堂現象也明顯變少,而是以集體決策代替個人決策,避免因創始人個人的認知盲區將整個公司帶入泥淖。
當然處于新舊觀念交替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一代,他們可能既會受到硅谷文化的影響,骨子里也有儒家文化的烙印。
這其中,雷軍和劉強東就是兩個典型代表,比如雷軍的創業就受到了《硅谷之火》這本書的影響。如今,兩人都對外展示出一種親民的形象,給人很好打交道的感覺,但是在兩家公司內部,創始人的權威性也不容被挑戰。
![]()
60后、70后這一代企業家,會參考很多國際化企業,尤其是美國公司的優秀管理理念,為年輕一代的創業者打了個樣。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仍然會時不時讓人看到個人英雄主義的存在。
自80后這代人開始,一批有國際化視野的創業者開始登上舞臺,他們要么在海外有一定的學習工作經驗,要么受到硅谷文化的影響非常大。這批創業者中脫穎而出的人,以張一鳴、黃崢、梁文鋒、李想和1979年出生的王興為代表。
如果說前幾代創業者,大家仍然在遵循創始人大于公司的話,那么從80后這一代創始者開始,已經實現了徹底的扭轉,字節、拼多多、幻方量化、美團、理想汽車這幾家公司,都在有意弱化創始人對公司的影響。當公司利益與創始人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都是選擇創始人利益讓位于公司利益。
這批80后創業者也是在公司管理中真正踐行吉姆柯林斯《基業長青》的人,他們有意避免讓自己成為公司的權威,而是努力打造一套強大的運轉系統,讓創始人淡出的時候,公司也能正常運轉。在他們看來,一家公司把所有的興衰成敗寄托在創始人一個人身上,是極其危險的事。
如果說過往我們還是在不停追趕的話,那么從這一代創業者開始,我們逐漸有了與美國企業真正一較高下的實力,無論是字節旗下TikTok、拼多多旗下TEMU還是DeepSeek,都讓美國企業真切感受到了威脅。
也是從這一代創業者開始,由于眾多的成功案例,我們真正有了建立優秀企業的標準和體系。究竟是公司大于老板,還是老板大于公司這個問題,也徹底被扔進了歷史垃圾堆。
從幾代人的歷史進程來看,賈國龍和很多與他同齡的創業者一樣,其實已經明顯落后于時代了。很多公司雖然在資產和物件上完成了現代化,但體制和思想還停留在個人英雄主義階段。
時代不會局限所有人
生于1960年代的賈國龍,其管理公司的方式會受到時代的局限,這無可厚非。但如果將一系列讓人驚掉下巴的操作,歸結于自己所處的時代,卻難以讓人信服。因為在任何時代脫穎而出的企業家,都有超出時代局限的人物出現,既然西貝是一家有追求的公司,賈國龍就更應該向這些人物看齊。
比如遠比賈國龍更年長的何享健,出生于1942年。美的在1997年前后發展遭遇瓶頸,何享健看到了公司集權式管理體制顯得越來越僵化、反應遲緩,員工積極性受挫,因此決定推動分權。
何享健認為,經營企業靠個人是不可持續的,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個人的能力是不足的,企業越來越大后,必然需要更多人來共同承擔經營責任,因此把權力分出去很有必要。
有些決定他自己明明可以做,交由職業經理人團隊執行就可以的,但是他還是和他們商量、讓他們發表意見,要讓他們切實感覺到這是一起做出的決定。
![]()
如今的美的掌舵者方洪波,甚至比何享健還要清醒,他認為自己只是一個過客,不需要被任何人記住。
在1940年代出生的企業家中,還有幾位雖然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深刻影響,但卻能夠在發展中與國際接軌,引入西方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并逐漸讓公司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如今他們在中國企業家中已經屬于教父級一般的人物,這些人包括任正非、柳傳志、張瑞敏等人。
而在1950年代出生的企業家中,大量從事于地產行業,雖然他們普遍受到了時代局限,但依然有王石這樣的人,從一眾地產公司企業家中脫穎而出,讓公司治理更加規范,而不是依賴個人。只是由于基礎仍然不牢,萬科依然在風向急劇變化時,遭遇了挑戰。
王石曾公開抨擊過企業中盛行的帝王權謀術,他說:“不透明、黑箱操作是帝王權謀術的重要特征,伴隨的必然是個人崇拜、特權崇拜、語錄式治理等等。中國企業家們期待著社會進一步的法制化、民主化,殊不知最大的障礙是自己頭腦里的帝王權謀思想。”
而與賈國龍同樣出生于1960年代的馬云,在創辦阿里巴巴的過程中,也是以通用電氣為學習榜樣,并在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主動選擇退出,并公開聲明不會再回到公司當CEO。
實際上,對于有更高追求的企業而言,不管是傳承需要,還是為了治理體系更完善,創始人在合適的時間逐漸淡出公司都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如果不淡出,也應該建立一套集體決策機制,減少對個人的依賴。
關于創始人什么時候應該淡出,理想汽車CEO李想給出了一個他的判斷標準:就是創始人不是這個公司的負擔,如果我是公司的負擔了,就應該有自知之明主動退出。
當年秦致加入汽車之家,李想認為秦致比自己強,于是讓他做了CEO,而自己做總裁,成為秦致的下屬,后來讓秦致管理公司自己才出來創辦了理想汽車。
如果按照李想提出的維度,如今的賈國龍,其實已經成為了西貝的負擔。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會等待每一個放慢腳步的人。西貝只知道食材標準化、制作流程化、操作透明化,但對組織運轉系統化還缺乏理解,對消費者需求變化也缺乏感知。
面對年輕人的社交需求變化太大,馬化騰也曾有過一句感嘆:“有時候你什么都沒做錯,錯就錯在你太老了。”
![]()
微信號|TMTweb
公眾號|光子星球
別忘了掃碼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