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事件發展至今,除了吃瓜以外,引發了一個稅務猜想:做預制菜是否比做現炒菜更“省稅”?
今天在某音看到一張很“專業”的分析圖。
![]()
意思就是,要是餐廳賣的預制菜只用熱一熱,就得交13個點的稅,要是自己動手做的才能按6個點交。
![]()
為啥西貝對 “是不是預制菜” 這件事這么敏感?其實背后藏著一筆不小的稅務賬。
一些餐飲企業為了少交稅,把預制菜當成現做菜來賣,宣稱是“現場制作”,從而按6%的餐飲服務稅率申報增值稅,而不是按13%的銷售貨物稅率。
![]()
舉個例子:
如果一份預制菜成本10元,售價30元:
按13%稅率,需繳納增值稅:30 × 13% = 3.9元
按6%稅率,只需繳納:30 × 6% = 1.8元
對比→ 少交2.1元稅
長期下來,大額銷售額就能帶來顯著的稅負差異,這就是“稅率差異”帶來的違規避稅空間。
![]()
“拿預制菜假裝不是預制菜帶來的稅率差異呢,要不要給公眾攤開講講?”
羅永浩回復公開質疑
這句話實際可以理解成質疑:商家用預制菜冒充現做菜,涉嫌虛假申報、偷逃稅款。
如果這種行為涉嫌稅務違規,一旦被查實,那可能西貝面臨的是補稅+罰款+信用懲戒等嚴重后果。
![]()
多了就不說了,自武漢大學公關之后的又一個史詩級災難公關,有人調侃的“一歲的娃吃上了兩歲的西蘭花”已經很不留情面了,沒想到然后自己還能插自己幾刀最后還引以為榮。
![]()
某社交平臺上,一則“西貝爆雷,我等了6年了”的帖子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圍觀與熱議,也引出了眾多消費者對西貝的真實評價。
該帖顯示,2019年12月28日,up主分享了在四川成都高新區的一家西貝餐廳就餐后的真實感受,作為西北人,卻對主打西北菜的西貝失望至極,原因則是西貝菜品份量不僅少,還又貴又難吃,性價比極低……不曾想,卻直接引來了一大批西貝“受害者”紛紛現身。
![]()
如一名來自上海的網友調侃道,西貝爆雷,自己等了11年,而其附上的用餐評價顯示,2014年,該網友在上海浦東新區一家西貝店用餐,不管是菜品質量還是口感還是份量或價格,幾乎完全沒有性價比。
![]()
而北京的一名網友分享,2016年~2018年還吃了好幾次西貝,然后感覺越來越貴,2019年又帶了作為西北漢子的老爸去吃,結果一吃一個不吭氣,又貴又難吃。從那以后,再也沒進過西貝。
![]()
一名廣東的網友則表示,兩次進西貝都是看了菜單直接走的,真的貴的離譜(第二次進是忘了自己進去過,想吃面食,結果看到面食那個價……)
![]()
![]()
![]()
![]()
不得不說,西貝這次公關完,基本上涼透了。
素材來源于官方媒體/網絡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