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子弄孫,原意是懷抱著孩子,與子孫們一起戲耍,比喻每天享受快樂愜意的生活,也用來形容老人兒孫繞膝,安享幸福的家庭生活。成語出自《晉書·石季龍載記下》,“自非天崩地陷,當復何愁,但抱子弄孫,日為樂耳”。
![]()
石虎,字季龍,出身羯族,乃后趙明帝石勒堂侄。石虎身長七尺五寸,善于弓馬騎射,勇冠一時,將佐親戚莫不敬憚,石勒于是拜年僅十八歲的石虎為征虜將軍,石虎由此開啟戎馬生涯。
石虎生性殘忍,甚至經常濫殺取樂,每次降城陷堡之后,不論男女善惡,一律被其處死。他不僅對待敵人殘忍,就連妻子也不放過,因寵信小妾鄭櫻桃,他竟然先后殺死了郭氏、崔氏兩任妻子。
石勒因此對其多次斥責,然而石虎卻是渾不在意,依舊如故,石勒雖然對此不滿,但因石虎打仗所向無敵,石勒又不得不倚重于他。
![]()
石虎跟隨石勒征戰四方、開疆拓土,可以說是后趙的立國頭號功臣。建平元年(330年),石勒稱帝,石虎原以為憑借自己的戰功,石勒會將自己立為繼承人,卻沒想到石勒還是將自己的兒子石弘立為了太子,而石虎則只是被任命為太尉兼尚書令,封爵中山王,這讓石虎十分不滿。
建平三年(332年)七月,石勒去世,石虎發動政變,掌握軍政大權,石弘雖然繼承了帝位,卻只是石虎手中的傀儡。此后,石虎大肆排除異己,誅滅反對勢力,于延熙元年(334年)十一月自立為天王,并將石勒妻妾、子孫屠殺殆盡,遷都于鄴。
![]()
石虎在位期間,對內荒淫殘暴、大興土木,肆意誅殺大臣,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起義不斷。然而,石虎一方面十分殘忍,另一方面卻又十分崇信佛教,極大促進了佛教在中原地區的傳播。
建武十三年(347年),有個叫吳進的僧人給石虎進言說,“胡族的命運將要衰落,晉王朝當要復興,應當讓晉人服艱苦的勞役,以厭其氣。”
石虎于是派尚書張群征發都城附近各郡男女十六萬人,車十萬乘,運土到鄴城以北,修筑華林苑及漫長的圍墻,占地方圓數十里。為了達到“以厭其氣”的目的,石虎命令張群夜里點起蠟燭,日夜不停施工,即使暴風大雨也不得停歇,以致死者數萬。
![]()
九月,經過日夜不停的施工,華林苑和高墻終于完工。石虎便又命令太子石宣前往各地山川祈求福祉,順便周游打獵。石宣于是乘坐大車,車子飾以鳥羽華蓋,樹立天子旌旗,在十六路軍隊十八萬戎卒的護持下,緩緩自金明門出京。
石虎從后宮登上陵霄觀眺望著這支龐大的隊伍,一時間豪氣沖天,笑著說道,“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當復何愁,但抱子弄孫日為樂耳!”意思是,我們父子如此,除非天崩地裂,再無后顧之憂。從今以后,自己便可以安享幸福生活,每日以抱子弄孫為樂了。
![]()
石虎原本認為,自己坐擁十州之地,麾下兵馬數十萬,如今又通過奴役晉人,消除了晉王朝復興的威脅,當可以高枕無憂,縱情享樂了,實際上卻是事與愿違。
就在工程完工一年后,便發生了兄弟相殘,因為儲君之爭,太子石宣殺死了弟弟石韜,石虎一怒虐殺了石宣,改立石世為太子。
當初,石虎修建華林苑和高墻,趙攬、申鐘、石璞等人上疏勸諫,認為如此會讓星象錯亂,百姓凋敝,不利于統治,然而石虎卻說道,“即使宮苑城墻早晨建成,我晚上就去世,也死而無憾了!”結果,工程完工的兩年后,石虎便于太寧元年(349年)去世了。
![]()
石虎去世后,后趙也隨之陷入了內亂,先是石虎的第九子石遵發動兵變,殺死了剛剛即位的幼弟石世,自立為帝,緊接著薊城石沖、長安石寵也紛紛起兵,而石遵在位也不過一百多天便被兄長石鑒所殺。
在后趙宗室因為爭奪帝位互相殘殺之際,石虎的養孫冉閔卻坐大攬權,并于石虎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太寧二年(350年)建立冉魏,大肆誅殺石氏子孫。次年,自立為帝,延續后趙統治的石祗被部將劉顯所殺,后趙徹底滅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