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害查理.柯克的兇手泰勒·羅賓遜是家人眼里的好孩子,上中學時成績優秀,在大學入學考試中,取得猶他州立大學四年的獎學金。當時,他的母親孩子還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為兒子取得的成績而驕傲。
然而,羅賓遜進入猶他州立大學一學期就退學了,轉而去一所職業學院讀電氣學徒項目。隨后不久,就開槍打死一個無辜的年輕人。進入大學后,泰勒·羅賓遜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目前,泰勒·羅賓遜還沒有交代作案的動機。但其家人說,在幾天前同家人吃飯時,羅賓遜提起查理.柯克要來本地,并說“我們不喜歡他......”
紐約郵報報道稱,一名執法部門消息人士證實,泰勒·羅賓遜正與一名變性伴侶同居,后者正在從男性轉變為女性。
猶他州州長斯賓塞·考克斯表示,初步調查顯示,保守派活動家查理·柯克的謀殺嫌疑人泰勒·羅賓遜“深受左派思想的灌輸”。羅賓遜家的一個家庭成員表示,羅賓遜近年來熱衷于政治。
![]()
猶他州雖然傳統上以保守派為主導,但在全美高校白左泛濫的背景下,當地的大學也難免受到左翼思潮的沖擊,這種沖擊對進入大學的羅賓遜不能沒有影響。
泰勒·羅賓遜作案用的步槍彈殼上刻有反法西斯口號,美國左翼青年常常用“法西斯”的帽子扣在保守主義者的頭上。
查理.柯克在校園演講時,常有人罵他是法西斯。前不久,特朗普訪問華盛頓特區一家餐廳,左翼抗議者在那里高呼:“解放華盛頓特區!解放巴勒斯坦!特朗普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希特勒!”
白左用“法西斯”“希特勒”這種詞稱呼不同立場的人,更容易為他們的暴力行動拿出高大上的理由。
有網友說:“右派論理,左派講拳”,用暴力讓對手閉嘴,是左派一貫的做法。他們不僅喜歡暴力,而且給暴力冠以高尚的美名。他們口口聲聲為人權而戰,卻不擇手段消滅異己。
就在柯克遇刺前不久,個人權利與言論基金會發布一份針對全美257所大學6.8萬名學生的調查,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示,支持以暴力來阻止不受歡迎的校園演講。
毋庸置疑,自二戰結束至今,不過數十年的時間,左翼意識形態已經成了美國大學的主宰。
以著名的哈佛大學為例,據2023年對教職員工思想背景的調查,32%自認為“非常自由派”,45%自認為“自由派”,20%為“中間派”,僅3%認定自己是“保守派”或“非常保守派”。
哈佛大學是清教徒于1636年建立的大學,這所大學早于美國建國100多年。
哈佛大學的校訓是拉丁文的“真理”一詞。1642年的《學院法例》是哈佛大學保存最早的一份文獻,上面記錄了校訓的本意:上帝全知全能并賜下智慧,眾人應當認真禱告并尋求理解祂的智慧。
再看看當今教授的思想狀態,與校訓的主旨已離題萬里。
在美國,所謂的“自由派”,是指不受權威的約束,所謂聽從內心的指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改變自己的性別甚至成了最勇敢的行動。
真正的自由扎根在真理的磐石上,而不是隨從邪情私欲的放縱,
當今的美國大學,自由的傳統早已受到破壞。在白左思想主導下,不同觀點不僅被視為錯誤,還被標記為“不道德”甚至“反人類”,從而為封禁和排斥提供正當性。
許多美國大學的課程設置越來越集中于社會正義、批判種族理論和性別研究,而傳統自由主義或保守主義經典理論被邊緣化。
2017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因學生抗議,取消了保守派演講者米洛·揚諾普洛斯的演講;2020年,這所學校再次因抗議而取消了保守派演講者安·庫爾特的演講;2021年,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喬舒亞·卡茨因批評校園激進主義被校方施壓,甚至面臨解雇的威脅......持保守主義觀點的師在校園中不得不保持沉默。
美國華裔學者楊大巍認為,基督教的衰落是美國文化左傾最深層的背景之一。皮尤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07年至2021年,美國自稱“無宗教信仰”的成年人比例從16%升至29%;在常春藤大學,定期參加宗教活動的學生比例不足10%。人心失去敬畏,就會任意而行。
在這個背景下,凸顯出查理.柯克校園演講的意義。
![]()
這位 31 歲的年輕人致力于對話和挑戰美國大學校園里的左翼陣營。他所捍衛的,是建基于Christianity基礎上的保守主義價值觀。
查理.柯克頂著嘲諷和謾罵在大學里巡回演講,與泛濫成災的白左思想爭戰,試圖喚醒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這也是他遭忌恨的主要原因。
特朗普稱查理.柯克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為言論自由、公民責任、法治精神,以及對上帝和美國的忠誠和熱愛而獻身。
就像我在前天的文章中所寫的那樣,美國大學建立之初,本來是培養Christianity價值觀,而美國就是在這個價值觀的基礎上,取得奇跡發展奠定了山頂之城的地位。而今,美國許多教授和大學生雖然受益于這個價值觀所帶來的自由,卻又濫用自由,反對和攻擊這個價值觀念。
美國大學如今之情形,極像克雷洛夫一則寓言所描繪的情景。
豬整天在老橡樹下吞虎咽地吃著橡實,吃飽了,就躺在樹蔭里呼呼大睡。當它睜開惺忪的眼睛醒來時,就用長長的鼻子挖掘起橡樹根來了。
“喂,你不明白嗎?這樣要損傷橡樹的,”躲在樹枝上的一只老鴉責備地叫喚道,“如果你把樹根都暴露出來了,樹就要枯死的。”
豬答道:“得了,讓它枯死好啦,對我可沒有什么影響。我就看不出它能有多大用處,如果它永遠沒有了,我也決不會悵惘。我要的是橡實,養得我肥肥胖胖的是橡實呀。”
“忘恩負義的東西!”橡樹用嚴厲的口吻答道,“如果你抬起你的丑臉往上瞧瞧,朋友,你就會知道,這些橡實都是從我身上長出來的呀!”
西方白左既躺在Christianity文明的綠蔭下,享受這文明的枝頭結出來的果實,又仇恨這文明,以冠冕堂皇的理由瘋狂攻擊這文明的根,這和克雷洛夫筆下的那頭豬有什么區別呢?
查理.柯克的妻子艾莉卡稱這是一場屬靈的爭戰,是在空中激烈進行的光明與黑暗的爭戰。查理.柯克雖然死了,他的事業會變得更強大,會有更多愿意捍衛真理的人投入到校園演講的事工中。
她的演講結束后,美國很多年輕人站出來,愿意投入到這項事工中去。
![]()
一粒麥子死了,就生出許多子粒來。查理.柯克之死,不僅喚醒了許許多多美國人,而且也在幾乎被白左思潮吞噬的歐洲產生了巨大影響。
昨天,倫敦有近百萬人走上街頭,參加保守派領袖領導的抵制非法移民,捍衛言論自由大游行。游行隊伍高呼查理.柯克的名字,并用蘇格蘭風笛奏響《奇異恩典》。
本文寫作參考楊大巍《毀掉的一代:極左意識形態下的美國大學》、趙曉《“哈佛是左派大本營”——這說法過分嗎?》等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