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饅頭賣到21元錢是什么概念呢?我知道很多工薪階層的朋友對這個沒概念,只知道它貴。我給你們一點概念,你做一個類比就知道了。”
在提到西貝產品定價的時候,羅永浩表示米其林兩星餐廳賣的膠東醬黑豬肉海參包也就賣28元。
那么,你西貝的饅頭是什么做的,竟然可以賣21塊錢?
通過直觀對比,相信很多人都有了心理傾向,覺得“饅頭太貴了、商家太黑”,我認為這是羅永浩對西貝非常致命的一擊。
21元買個饅頭確實說不過去,我去西貝找過了,發現這個饅頭已經沒有了,現在的饅頭叫“手工戧面饅頭”,售價三塊九,不知道兩者的區別在哪里。
![]()
西貝一個饅頭賣21元,貴不貴?賈國龍羅永浩之爭,關鍵不是預制菜
預制菜真反對不了,羅永浩也不行,實際上他也說了不反對預制菜,他要的是消費者的知情權。
關于預制菜的事很多人都說過了,但我認為重點還是在于價格,因為價格跟消費者的利益相關,也是消費者去一個餐廳最重視的三大因素之一(口味、價格、服務)。
至于位置和環境其實也包含在服務里面,我曾跟朋友一起驅車幾十公里去郊外的小飯店吃地鍋雞,環境和服務都一般,價格也很貴,但去的人非常多。
這就是說明大家都嘴饞,開飯店還是要靠口味來贏得客戶的支持,這也是“磨好豆腐”的道理。
多年前第一次去西貝吃飯感覺無論菜品口味還是價格都還可以,后來再去就體驗不太好,于是很久不去了。
最關鍵的就是感覺不劃算,量少價高,一盤小炒牛肉5個人幾筷子就沒了,必須點雙份才行。
![]()
![]()
一個愿意賣,一個愿意買,這就是市場:關鍵是找準目標客戶!
關于21元饅頭的事,其實在幾年前就引發過熱議,比如21年時候就有人批評西貝這個價格不聰明:
“一個饅頭21塊,一個花卷33塊,定價不夠聰明。這么高的價格,就是富人群體吃,但現在的富人又不吃主食,菜吃飽了沒工夫吃主食。真正吃主食的是中產階級。”
只能說目標客戶不一樣。只要有人愿意買,那這個價格就是對的,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誰也說不了什么。
但從這個“古法戧面饅頭”下架來看,西貝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價格缺乏足夠的價值支撐。當時西貝方面曾表示價格問題是老生常談,“(這個饅頭)背后有一些食材的故事,可能還缺乏消費者(對西貝)的一個認知”。這跟“教育消費者成熟”的論調差不多了。
從現實來看,教育市場的最后基本都是被市場教育了。
![]()
![]()
不只是西貝一家的問題,現在的餐飲業普遍面臨很大的挑戰。
看西貝莜面村的年銷售額就知道,西貝面臨盈利增長的問題,但現階段餐飲業整體都有“成本漲、賺錢難”的壓力。
跟開飯店的朋友交流,他們說從23年就感覺很難了,原來瞧不上直播的老板也紛紛開了直播,希望為飯店引流,生意確實難做。
當然在最不景氣的時候也有生意紅火的飯店,這就是市場在選擇了。位置、服務、環境、價格、菜品、口味等,都影響到消費者的體驗。
何況還有外賣的沖擊,我看一些老板主打低價套餐,這其實涸澤而漁,消費者去了后體驗不佳,就覺得自己成了冤大頭,然后給差評,這樣還不如不做呢。
一家店面臨經營壓力,而西貝是全國近400家店,員工約17000人,每一天的成本都是不小的數字。如果是走中高端路線,那需要找準目標客戶群體,靠真材實料、物有所值來贏得客戶信任,才能支撐企業的發展。
畢竟,市場是一個殘酷無情的雇主,甚至最忠實的仆人也會被他解雇,而且沒有一分錢的遣散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