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防澇排漬能力,是今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之一。截至7月底,清河路涵洞等3處暴雨排澇通道,民主路等21處漬澇點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
![]()
鐵路涵洞地勢低,每逢強降雨,樊城前進路片區的丹江路、清河路涵洞就會積水嚴重。今年,住房和城市更新部門在丹江路涵洞北側泵站新建雙排直徑400毫米排水通道,為前進路雨水管網“減負”。
![]()
以前丹江路泵站排水流向是通過前進路流入洪溝泵站進行抽排,這次市市政管理處新增加了一條排水通道,在極端天氣的時候,一旦前進路雨水增多,管道就可以排向丹江路迎旭門泵站,以進行調控。
襄城檀溪路與復聰路交叉口同樣積水頻發,因復聰路管線復雜、道路狹窄,市政部門經專家論證,將應急排澇通道移至青龍廟路,既破解施工難題,又根治積水頑疾。改造后可以解決青龍廟路,特別是復聰路跟檀溪路交叉口積水問題。
除這3處排澇通道改造外,護城河、前進路等六大片區的21處漬澇點也同步改造。
![]()
改造前,襄城梅園路雨水流往孫家巷泵站,但中間有一段道路尚未修通,雨水無法順利排出,一旦遭遇暴雨極端天氣,就會導致積水問題,改造后管網順利貫通,居民出行更有保障。
目前,城市排水防澇能力雖大幅提升,但因地勢等原因,仍有部分路段存在積水隱患。下一步,住房和城市更新部門將以排水分區為單元,系統謀劃實施片區管網與泵站升級改造,進一步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減少積水和內澇問題。
來自:排水管理科 市市政管理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