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生態(tài)、社會生態(tài)的改變,才能讓大家不再被裹挾其中、難以跳出。
——女同事說
![]()
點贊、推薦,順便★標俺們
四舍五入做新東方精神股東!
第 41 個教師節(jié)如約而至
新東方滿懷感恩
祝愿所有老師
節(jié) 日 快 樂!
好了,正文開始——
2025秋季開學后的第一個雙休日剛過,高中雙休落實情況并不樂觀。
有不少學生和家長在網上發(fā)帖問:你們那真的雙休了嗎?為啥我這沒有?
![]()
圖源網絡
畢竟,根據《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的總體部署,全國普通高中將在2025年9月1日全面實行周末雙休制度。
![]()
圖源網絡
不過,雖然規(guī)定是這么規(guī)定的,但各地落地情況,還真的不一樣。
有來自吉林的學生反饋,到現在也沒休。
![]()
圖源網絡
還有來自湖北的知情網友表示,校長直接給教育局交了70W罰款。雙休?不存在的。
![]()
圖源網絡
各地不統(tǒng)一的雙休讓大家焦慮頭疼,都想知道:雙休到底能否堅持下去?會不會不了了之?
而在前兩天周日晚上,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高中“雙休”能否堅持下去,當前取決于省教育廳與地方政府依法治教的決心。
我國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不容許高中再這么卷下去了。高中40%的抑郁檢出率(有抑郁癥狀),青少年2%的抑郁癥患病率(1000個學生中,就有20個),這已是家庭、社會難以承受之重。
高中“雙休”不是看好不好看的問題,而是無論如何,都得推進。已經沒有猶豫、觀望的空間。”
![]()
圖源網絡
和我們之前多篇文章里提到的一樣,雙休終將成為常態(tài),只是需要一個落地過程。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看看,新學期雙休落地情況到底如何?為什么有的地方休了,有的不休?后續(xù)真的會全面雙休嗎?
1
各地雙休情況不一
雖然國家層面已經統(tǒng)一規(guī)定了雙休制度,但咱們國家實在太大,各個地方的教育資源、觀念和升學壓力都不一樣,所以這項政策在各地的實施情況也各有不同。
NO.1
全面落地的地區(qū)
像是浙江、江蘇、湖南、廣東這些教育強省和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雙休政策推進得最快,也最堅決。
它們不僅出臺了本省的具體細則,還建立了監(jiān)督和反饋渠道,讓政策能夠真正落地。
![]()
圖源網絡
就拿浙江省來說,可以說是“先鋒隊”了。省教育廳明確要求加強監(jiān)管,對違規(guī)補課行為“嚴肅處理”。
![]()
圖源網絡
現在,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大多數高中都已經實現了高一、高二的雙休,高三則安排在周六上午自愿返校自習,而且明令不允許講新課或組織考試。
雖然還有少數學校通過讓家長簽“自愿留校”來打擦邊球,但大方向已經非常明確。
![]()
圖源網絡
江蘇省的南京、蘇州、揚州、南通等城市也緊跟步伐。
高一高二周末基本靜校,高三改為周六單休。有些地方甚至規(guī)定高三周六自習不能超過2.5小時,力度不小。
不過也有一些名校因為競爭壓力,還在用“周周清測試”這類名義在周末悄悄組織考試。
湖南省的長沙、株洲等地,包括湖南師大附中這樣的標桿學校,都已經嚴格執(zhí)行“高一高二雙休、高三單休”,樹立了不錯的榜樣。
![]()
圖源網絡
山東省也從2025年春季學期開始推進,青島、臨沂等地的高中普遍實現高一高二雙休,高三只開放周六上午的“自愿答疑”,嚴禁整班補課。
![]()
圖源網絡
NO.2
靈活過渡的地區(qū)
還有一些省份,并沒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選擇了更靈活、更緩步推進的策略。
這些地方往往由于生源多、內部差異大,所以在落實雙休時,更像是在“摸石頭過河”,不同城市甚至學校都有不一樣的做法。
比如河南省,雖然政策寫得明明白白:高一高二全面雙休,高三周六可自愿自習,晚自習也嚴格限時。
但現實中,高考壓力擺在那兒,“自愿”兩個字在很多縣中或重點高中漸漸變成了“半強制”。
![]()
圖源網絡
家長擔心孩子落后,學校也要拼升學率,雙方“默契”配合,讓雙休在實際執(zhí)行中打了折扣,成了一種“表面雙休、實際單休”的過渡狀態(tài)。
再看河北省,省里設定的目標是在2025年前有60%的高中實現雙休,沒有強行一律執(zhí)行。
像在石家莊、衡水這些競爭特別激烈的地方,很多學校還處于觀望狀態(tài),有的只是把周六上課時間縮短一點,真正全面落地阻力不小。
![]()
圖源網絡
而安徽省的合肥、蕪湖等地,則嘗試了一種“大小周”的模式:第一周正常雙休叫“大周”,第二周可能就只休周日半天或一天變成“小周”。
可以看出,雖然新學期已經開學了,但各地的雙休情況還是各有不同,各地休各地的,甚至不休。
2
為什么雙休落地會有快有慢?
國家政策已經非常明確,但為什么不同地區(qū)的落實情況還是不一樣呢?
其實,這背后牽扯的是教育資源、家長觀念和現實壓力之間一場復雜的“拉鋸戰(zhàn)”。
而矛盾的關鍵,就是長期以來存在的教育資源不均衡。
NO.1
教育資源不一樣,
執(zhí)行起來自然有差距
雙休政策想真正落地,前提是學校必須有能力在更短的上課時間里,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
這就對師資水平、教學方法和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浙江、江蘇、北京這些教育優(yōu)勢地區(qū)來說,它們本來就擁有強大的教師隊伍、成熟的課程體系和教研能力。
雙休對它們來說,反而是一次提升教學效率的好機會,它們有底氣用“教學質量”來代替“學習時長”。
但反觀很多中西部、東北或縣城的學校,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這些學校可能某些科目老師不夠、培訓機會少、教學設備也落后。
以往它們更多是靠“拼時間”——周末補課、反復做題,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應對考試。
一旦全面雙休,就好像突然抽掉了它們最依賴的“支柱”。
![]()
圖源網絡
某縣中的校長說得特別實在:
“我們也想讓學生休息,但我們的學生多數靠老師一遍遍講、一遍遍練。一旦雙休,自覺的孩子可能沒問題,但更多的孩子在家沒人管、也沒資源自學,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課外資源的差距,讓問題更明顯。
雙休之后,學生的學習場景從學校延伸到了家庭和社會。
在教育發(fā)達地區(qū),孩子周末可以去博物館、科技館,參加研學營,或者用優(yōu)質網絡課程學習。
但在很多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這些資源幾乎為零。
孩子回家后,可能面臨無人陪伴、無處可去,甚至只能玩手機的困境。
![]()
圖源網絡
正因為這樣,很多資源薄弱地區(qū)的學校和家長覺得,與其讓孩子回家“放羊”,不如留在學校,至少還有人管、有氛圍學。
這種現實的顧慮,讓他們對雙休政策猶豫不前。
所以說,教育資源的差距,讓不同地區(qū)的學校根本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不是它們不想改變,而是在現實面前“不能”也“不敢”輕易改變。
這也讓我們看到,一個好政策的推行,不能只靠一紙文件,更離不開整個教育生態(tài)的支撐。
NO.2
高考壓力與教育觀差異,
讓雙休難以落地
就算是在教育資源差不多的地區(qū),雙休的推進速度也明顯不同。
這背后其實是一場更深層博弈,尤其在那些被稱為高考大省的河北、河南、安徽,以及像湖北黃岡、襄陽這樣的“教育高地”,大家似乎都陷入一種停不下來的競爭節(jié)奏。
“多學一小時,多考一分,干掉千人。”
這句話不只是口號,更是很多人認同的生存邏輯。
對他們來說,學習時間幾乎就等于高考成績,雙休反而像是一種“被奪走的機會”。
一位河北家長的話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
“我們都知道孩子累,可別人都在拼,我們雙休不就落后了嗎?
高考看的是排名,不是分數本身。我們真的不敢冒險。”
大家都覺得累,但誰也不敢先停。
![]()
圖源網絡
雙休還帶來了另一個現實問題:它重新劃分了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教育責任。
以前孩子主要在學校學,回家多半是寫作業(yè)和休息;現在周末完整地空出來了,家長能不能接得住?
不少家長坦言:既沒能力輔導功課,也不知道該帶孩子做什么有意義的事。
于是焦慮之下,出現了兩種反應:一是“學校減負、家長增負”,家庭壓力更大;二是干脆不管,結果孩子沉迷手機,他們反而更希望學校繼續(xù)管起來。
![]()
圖源網絡
就像有位家長略帶情緒地說:
“要么高考加分,要么給我們發(fā)補貼。”
這話聽起來極端,卻反映出很多家長的真實心聲,和還沒有準備好從“拼時間”和“靠學校”的傳統(tǒng)中走出來。
所以說,雙休沒辦法全國統(tǒng)一落地,是因為全國各地的情況本來就有很大差異,各個群體之間的觀念也還沒有完全統(tǒng)一。
3
雙休的未來:
不只是讓學生休息
雙休政策的意義,其實遠不止是讓同學們多休息休息。
它更深遠的影響,是打破過去那種“只要學得久,就能學得好”的觀念,讓我們重新思考什么是好的教育。
NO.1
效率提高了,課堂也變了
雙休一來,最直接的變化,就是學校不得不提升教學效率——不能再靠“堆時間”了,而是要把每一堂課都變得更有價值。
比如,越來越多學校開始嘗試“翻轉課堂”、項目式學習(PBL)、小組合作等等。
老師不再一味講課,更像學習的設計者和引導者,課堂更多用來討論、解決真問題。
技術也在幫大忙。
像杭州有些學校用上了AI學習平臺,系統(tǒng)根據每個人的練習情況推送適合的題目和資源,相當于請了一位“AI助教”,幫老師更細致地關注到每個孩子的學習節(jié)奏。
還有一些學校把不同學科知識融合在一起上課。
比如把一個科創(chuàng)項目融入物理、化學知識,或用一場辯論賽串聯語文、歷史和政治,既省課時,又鍛煉綜合能力。
圖源網絡
當然,這條路并不容易。教學效率的提升,非常依賴老師自身的能力和學校的支持。
對于一些教育資源跟不上的地區(qū),老師培訓不夠、教學工具落后,突然減少課時反而可能讓孩子更跟不上。
所以,雙休政策要想真正成功,一定要配套更多教師培訓和支持機制,否則,反而可能拉大學校之間的差距。
我們最終希望的,是讓學生和老師都跳出“沒完沒了刷題”的循環(huán),讓學習變得更主動、更貼近真實生活。
NO.2
改革評價方式,讓雙休真正可持續(xù)
如果說提升課堂效率是應對雙休的“戰(zhàn)術”,那么,改革評價體系、縮小資源差距,才是雙休能否長遠成功的“戰(zhàn)略基礎”。
如果高考仍然只看分數,如果學校之間、城鄉(xiāng)之間的教育資源差距依然明顯,那么哪怕推出了雙休政策,負擔可能也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存在,甚至帶來新的不公平。
![]()
圖源網絡
真正想讓大家放下焦慮,關鍵是要改革教育評價方式。
比如現在很多省份推行的“3+1+2”新高考模式,不再簡單分文理,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優(yōu)勢去選科。
這和雙休鼓勵發(fā)展個性、多元成長的初衷是一致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高考更多考查的是核心素養(yǎng)和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那么機械刷題的作用自然就會下降。
另一個關鍵點是,“綜合素質評價”能不能真正用在升學里。
如果孩子在雙休日參加志愿活動、科研實踐、藝術學習或者體育訓練,這些經歷也能成為升學中的“加分項”,那么家長和學校也許就會轉向關注孩子的全面成長。
![]()
推行雙休容易,但要構建一個讓孩子真正能自主成長、讓家長真正放心的教育環(huán)境,卻需要很長的時間。
它需要政策的耐心、學校的智慧、家庭的支持,更需要全社會走出“唯分數論”的慣性,讓孩子能發(fā)現學習本身的樂趣,獲得真正的成長。
這一天,終將到來,但我們由衷地希望:
能快一點,再快一點。
參考資料:
[1南京校園通信-9月1日起,全面實行雙休!
[2]樂爸生活家-從9月1日起,高中全部實行雙休,真的嗎?……
[3]木木-攤牌了!原來浙江只有杭州是真雙休,其他城市都不裝了!
[4]老張侃一侃-高中雙休:只有兩類人反對,但這兩類人卻很難被反駁

每日互動
你那雙休了嗎?
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分享~
面對小朋友,新東方有編程、美術、機器人、科學等素質課程,也有口才、寫字、腦力、故事表演等素養(yǎng)課程,還有游學營地喔;
面對高中生、大學生,有留學咨詢、出國考試、大學四六級、考研、專升本、成人英語;
反正,我們提供全程體系化教育教學解決方案,只要是你想學的,我們都有(嘻~)
有需要歡迎點擊下方小程序,將有專人和您聯系解答~
更多好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