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最有誠意的發布會
![]()
今年iPhone 17標準版終于上了120Hz高刷新率,iPhone 17 Pro終于用上了三顆4800萬像素鏡頭和8倍鏡……那些iPhone被吐槽多年的典型“擠牙膏”行為,今年終于“改邪歸正”。
標準化iPhone 17搭載A19芯片,由3nm制程工藝打造,內嵌6核CPU和5核GPU。為配合Apple Intelligence,芯片配備優化的神經網絡引擎,加上更大的內容緩存,設備端生成式模型和大語言模型運行速度可以加快,GPU運行效率相比A18提升20%。 續航方面,iPhone 17最長可達24小時,在電量耗盡時充電速度更快,20分鐘可充至最多50%。蘋果終于用上快充了,最高可以跑到60W了。標準化iPhone 17堪稱全場最有誠意的手機。
此次蘋果發布會最大的亮點在于,推出號稱“迄今為止最薄iPhone”的iPhone Air,厚度為5.6毫米。iPhone16、17的厚度是7.8毫米。在外觀設計上為達成超薄效果,蘋果重新設計了外凸平臺,以容納攝像頭、芯片和核心系統模塊,并將其余空間規劃給電池。并且,蘋果用eSIM技術取代了傳統卡槽。
它取代了以往發布會Plus版本的位置,價格也介于數字基礎版和Pro版本之間。據彭博社報道,蘋果有史以來首次計劃開啟連續三年對iPhone進行重大改版,而這個計劃就是從iPhone Air開始。
![]()
但Air真的擔得起今年發布會排面嗎?恐怕很難說有這樣的效果,因為Air定位還是過于尷尬和擰巴。
首先是輕薄這個概念并沒有被蘋果貫徹到底,為了解決Air續航短的問題,蘋果專門17Air設計了價值799元的MagSafe充電寶。但問題加上充電寶的價格差不多購買iPhone 17 Pro了,完全版的芯片更好的續航。所以這個輕薄的價值何在?
當然為了輕薄付費也不是不行,當你掏出Air,就像把一張“我敢為1mm的厚度付200刀”的信用卡拍在桌上,無需亮出余額,別人已讀出你的“支付勇氣”。
更大的問題是Air機型定位略顯尷尬,既非旗艦產品,也不能吸引更關注性價比和尺寸之間平衡的廣泛消費者。如果是為了折疊款iPhone承擔實驗任務,驗證各項高成本的材料和工藝,那也說得過去。
此外,購買Air的人,還需要辦eSIM卡。這意味著,想買iPhone Air的用戶,要么本來就是聯通用戶,要么愿意為了這部手機換運營商。
至于iPhone 17Pro和iPhone 17Max則更像是常規升級,采用了新的散熱系統將續航時間提升到了39小時,以及背部鏡頭升級到了4800萬像素,傳感器尺寸達到了上一代的兩倍。
除了iPhone之外,更吸引人關注的是AirPods Pro 3,因為加量不加價。AirPods Pro 3首先是將自己最突出的降噪功能進行了大幅升級。其更新包括超低噪聲麥克風、更先進的計算音頻技術,并配合了全新的泡沫材料填充耳塞,最終達成4倍的主動降噪效果。
AirPodsPro 3還配備了全新的實時對話翻譯功能,不僅能實時播放對方發言的翻譯,還能用iPhone顯示你的說話內容,并翻譯成對方的語言朗讀出來。可以說Apple Intelligence終于找到了最適合它的場景。
阿里蘋果在國際市場上“左右為難”
上半年很多人還在為一年多次來華的英偉達黃仁勛感慨不易,但要論年度最慘,恐怕還得是蘋果的庫克。老黃再不容易也不妨礙股價一直在飆升,老黃最多只是少賺,而蘋果則很有可能失去某個市場的統治力。
從蘋果最新發布的財報來看,在截至2025年6月29日的第三財季,iPhone營收為402.6億美元,同比增長5.8%。盡管保持增長,但競爭壓力依然存在。研究機構IDC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為960萬臺,排名第五,位列華為、vivo、OPPO、小米之后,同比下降1.3%。
![]()
要知道這還是在國補刺激之下,蘋果在國內才首次大幅增長。經歷了大中華區連續7個季度同比下滑的趨勢,蘋果二季度大中華區營收達到153.6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47.28億美元增長超4%,庫克在財報會議中解釋,二季度是手機等數碼產品“國補”產生影響的首個完整季度,蘋果的部分產品確實受益于“國補”。
那么蘋果銷量為何會出現連續下滑呢?客觀來看,除了iPhone創新吸引力不足之外,還有就是中國廠商太能卷了,折疊屏除了小折疊還有三折疊,甚至折疊平板,影像系統早已升級到了1英寸大底,還有全焦段覆蓋各種AI抓拍調色。
蘋果仍然是全球市場策略,一年只開一次手機發布會,多少有些跟不上多變和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最近蘋果公司做了一項大膽的決定——在印度生產供應美國市場的所有iPhone 17機型。外媒援引Canalys的數據,稱目前美國市場近80%的iPhone從印度進口,預計上半年是1860萬臺,占比較一年前的53%大幅提升。蘋果在印度大規模量產新旗艦,釋放出明確信號:加大對印度市場的戰略投入,重塑其全球供應鏈體系。
在印度生產手機?這在過去好像一個笑話,但是在蘋果、塔塔集團以及富士康的努力下已經成為了現實。一些生產線引入了自動化精密機器人,也配備了具備機器視覺能力的先進質量控制系統以及精密校準工具,勞動力的制造技能也隨著專業培訓得到大幅提升,這些是印度生產高端iPhone機型的前提。
從2025年初至4月份,美版iPhone在印度的組裝占比已從53%提升至80%,但在高速擴張的背后,印度電子制造業仍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主要集中在供應鏈本土化、成本控制以及外部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上。一位在蘋果供應鏈內部負責制造管理的資深人士表示,高端零部件(如先進芯片組和顯示驅動芯片)的短缺問題持續存在,這些零部件大多從東亞進口,主要國家就是中國。
組裝手機并不難,這在越南工廠早已實現,但實現供應鏈本土化頗為困難。如果沒有龐大的內需市場,組裝本土供應鏈就會缺少市場競爭力,其次,供應鏈本土化意味著有較強的技術自主化能力,能夠參與國際競爭。而印度目前市場雖大,但2024年iPhone銷量只有1200萬臺,而在中國,2024年蘋果年銷量有4290萬臺,在2023年更是達到5190萬臺。
其消費潛力差距不言而喻,印度不缺勞動力但當下供應鏈早已精細化智能化了,黑燈工廠和燈塔工廠才是未來的大趨勢。如果沒有成百上千的印度“果鏈崛起”,印度高端制造恐怕也只是任重道遠。
![]()
蘋果要想把寶押在印度身上,在政治上也是非常為難的事,目前,美國已明確將印度進口的商品由前期加征25%的稅率提升至50%,盡管這一政策還未波及到iPhone這類商品,但只要爭端存在,這種不確定性就持續存在。在蘋果公司承諾6000億美元投資美國本土之前,特朗普一直呼吁蘋果不要在印度制造iPhone,而要回美國。
而中國顯然是需要蘋果的,這種雙向合作的基礎還是存在的,據界面新聞報道,鄭州富士康iPhone17港區產線已接近滿產,近20萬人兩班倒趕工。
蘋果的“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但當下各方都希望放在一個籃子里,這種地緣政治的擰巴和無奈還將繼續下去。
蘋果AI落地不一定能拯救銷量
在AI手機逐漸普及的當下,蘋果的AI策略顯得有些曲折。國行版Apple Intelligence(蘋果AI)跳票多次還沒有推出,有聲音認為蘋果銷量之所以不高就是因為AI沒有落地。用國產模型那效果自然會打折扣,用蘋果完整版 Apple Intelligence才能激活市場。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去年WWDC上,蘋果三句話不離Apple Intelligence,不僅在文字編輯、相冊、圖片生成等多個點位引入大模型能力,更是宣稱將用多模態大模型,徹底重塑Siri的使用體驗。仿佛蘋果又領先行業了。
但蘋果Apple Intelligence真的推出之后,卻是罵聲不斷。以至于蘋果不得不在iOS18.3版本停用了新聞和娛樂類別的通知總結,免得一不小心又把誰給寫死了。新版Siri的更新速度更是災難,海外用戶發現,Siri的視覺智能,實際上只是接入了谷歌搜圖,大模型Siri也只不過是個免費版的chatGPT入口。
The Information甚至爆料蘋果“造假”,WWDC24上很多AI功能連Siri團隊自己的人都沒見過,沒有實機,全是播片。
這次發布會同樣平淡,AI幾乎沒有怎么展示,所以在蘋果發布會后市場才會收跌1.48%,市值一夜蒸發5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32億元)。
這還是我們印象中那個遙遙領先的科技巨頭嗎?如果你對蘋果的過往有深入了解,就會清楚這才是“果味”。
知名蘋果分析師 Mark Gurman 在外媒發了一篇長文,題為《Why Apple Still Hasn』t Cracked AI》(為何蘋果仍未攻克人工智能),揭露了蘋果內部對 AI 態度的搖擺,內部的斗爭和難以克服的技術瓶頸。
一位蘋果老高管說:“在 AI 領域,你得先投入才能知道產品是什么。這不是蘋果的做事方式。蘋果在開發產品時,早就知道最終目標是什么……我們慣常的策略是晚入場,憑借超 10 億用戶,穩扎穩打,最終擊敗所有人。”
![]()
其實庫克也這樣說過,他提醒員工,蘋果從來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蘋果很少成為品類的開創者。Mac 之前有 PC,iPhone 之前有智能手機,iPad 之前有很多平板電腦,iPod 之前有 MP3 播放器。關鍵在于,蘋果創造了這些產品類別的現代版本。”
但問題是蘋果眼下的落后可能不是一點點,蘋果生成式 AI 的能力的確落后,據彭博社的報道,蘋果公司內部有一款能處理基本的圖像生成的聊天機器人,但該機器人比 ChatGPT 落后至少 25%,在處理大多數查詢時的準確性明顯不足。
為了提供消費者真正想要的 AI 產品,蘋果只好去找谷歌、Anthropic 和 OpenAI 等競爭對手談判。蘋果還在研發更強大的云計算服務器芯片,代號為Baltra,專門用于支持 AI 功能。同時,公司還在休斯頓建設新的 AI 服務器制造工廠。庫克強調,由 Johny Srouji 領導的芯片開發工作是蘋果AI戰略的關鍵。
AI行業日新月異一點不夸張,OpenAI也只能短暫局部領先,次一等大模型排名競爭異常激烈。蘋果自研的AI目前來看顯然上不了牌桌,如果只能采買別家大模型,那么蘋果的高估值故事就會破裂。所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蘋果仍然不會放棄自研,同時跟頭部公司保持曖昧關系。
寫在最后
牙膏擠爆的iPhone真的會銷量“燃爆”嗎?筆者不好判斷,但起碼這一次蘋果少了些“貴族”架子,多了些接地氣的配置和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