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獲燕麥的時節(jié)(鉛筆、彩鉛、水彩)
文、圖 | 羅雪村
鄰居旅行北歐歸來,講那里的孩子如何快樂、食品如何安全、社會如何文明、人們?nèi)绾螣o憂無慮……講那里到處是森林、湖泊、田野、牧場,那里的城市鄉(xiāng)村整潔干凈……
心動,報團,辦簽證。
8月14日,背上裝有速寫本的雙肩包——出發(fā)。
又見東山魁夷
初來北歐,似曾相識的如畫風景,不由記起1978年與他的初見。
那年,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大殿《日本東山魁夷繪畫展覽》上見到他,確切說是見到他的北歐風景畫:那么純凈、安寧、簡約,那么神秘、深邃、空靈……
至今難以描述第一次見到他的畫時喜愛的感受。新華書店賣他展覽的印刷品,跑去買了《冬華》《白夜光》《挪威之春》《哥本哈根的街道》,掛在墻上,放在玻璃板下。
興許就那時,心里也“揣上指北的磁針”。
距他1963年北歐寫生60年后,也來到這世界最北的地方。
在芬蘭、在瑞典、在挪威、在丹麥,都能看到東山魁夷畫過的風景——波羅的海海面上,落日在群島間映出一道道熒光,將一層層島嶼森林推向天邊,想起《白夜光》;在奧斯陸往卑爾根途中,一條大路在沃野中起伏延伸到冷杉峰巒的盡頭,想起《夏天的路》;在維納恩湖,平靜的湖面倒映著白樺、山毛櫸、針葉樹挺直的身影,想起《靜靜的拂曉》;在歐登賽,街邊老屋粗糙的白墻與各式幾何狀的房脊,想起《耶魯西羅亞的街道》……
“在不能不悟到生命之火不久即逝的時候,大自然的風景以其生命光輝映照在我的心里。”是北歐極寒中的溫暖,至暗中的光明,讓他在苛酷條件下看到了大自然的堅韌,使經(jīng)歷戰(zhàn)爭后的他感悟到自然與生命的主題,如他《挪威之春》畫里,那象征酷寒的積雪在他筆下已在等待春天!
下月,北歐又要下雪了。
但此時的北歐人還沉浸在夏季,在林間湖邊享受漸漸遠去的陽光。
人生如夏,而東山魁夷畫中的北歐森林、湖泊、峰巒……則永永遠遠,生生不息……
![]()
挪威海上,如見白夜(彩鉛、水彩)
![]()
沃野(鉛筆速寫)
![]()
維納恩湖(鉛筆速寫)諾貝爾余生在這片湖邊度過
噓……
赫爾辛基的巖石教堂是旅行團的打卡地。
它的特別之處——在一處巖石孤丘上,向下鑿出一個巨大的圓坑,上面覆蓋穹頂,沒有鐘樓尖塔十字架,里面也不設祭壇壁畫圣像,滿眼是未經(jīng)加工的花崗巖石……它保留了巖丘的原始地貌,又與周邊環(huán)境相和諧。
它如此這般源自芬蘭路德教派推崇信仰本身,它要體現(xiàn)的不是神的偉大,而是人性的柔和與謙卑,故裝飾簡潔、樸素,儀式簡化。
真是一座不像教堂的教堂。
進入巖石教堂,看見一些外國游客坐在一排排長椅上,或靜靜地欣賞,或俯首低聲耳語;而中國游客走來走去或拍景或自拍,間有高聲交談、說笑……
這時,教堂擴音器里傳出一聲低沉的“噓……”
導游講,北歐人喜歡安靜,兩個人說話,聲音低到第三人聽不到。
而我們已經(jīng)習慣喧囂。
哲人說:旅行是探究自然與人生的真諦,需要沉靜,而沉靜會讓一個人更接近內(nèi)心和自然的本質。
是啊,坐下來靜靜欣賞,或對它發(fā)發(fā)呆該是最好的理解和尊重。
![]()
巖石教堂(鉛筆速寫)
教堂墓園
入住挪威西南小鎮(zhèn)沃斯,酒店旁有座小教堂,周圍是小鎮(zhèn)人家,還有店鋪酒吧。
早起繞小教堂走了一圈,見教堂外草地上散布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墓碑,有的墓碑下面放著鮮花。墓碑不遠處,還擺著幾排粗大的木質桌凳,中午或晚上,這里大概會坐滿飲酒餐聚的小鎮(zhèn)居民。
一路還看到一些有墓園的教堂。
為什么教堂會有墓園?
也許是出于宗教信仰——逝者靈魂歸屬上帝,教堂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也許是對生命的一種認知——死亡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所以并不可怕。因此他們將死亡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讓孩子早早知道生命的有限,知道世界沒有永恒不變。
有一本叫《一片葉子落下來》的書告訴孩子:一片葉子從春天發(fā)芽,到夏天蔥綠,再到秋天橙紅,最后到冬天枯萎,離開枝干,歸于大地……生命過程就這么簡單、自然、平靜、美麗。
在教堂墓園里徜徉,感覺生者、逝者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沒有傷感,甚至還想象新人來這兒舉辦婚禮的場景……
高莽先生生前曾尋訪過俄羅斯的許多墓園,有感其“是集歷史、人物、文學、雕塑、建筑于一體的特殊文化”,還寫了一本關于墓園文化的書《靈魂的歸宿》。
不知將來,我們的靈魂可有歸處?
![]()
沃斯小鎮(zhèn)教堂(鉛筆速寫)
城記
游北歐城市,每個景點都約定時間,故行色匆匆,走馬觀花。
印象深的是那里的城市重歷史、講公平、守規(guī)則。
北歐的老城,中外游客愛去。
在斯德哥爾摩老城、塔林老城,一段城墻、一座城堡、一座教堂,還有各式民居,店鋪,甚至小方石磚路,一說就是幾百年前的,且保存完好,還有人居和煙火氣。
它們?nèi)绾巫龅降模?沒有深入了解。
感覺北歐老城的城墻、古堡、街道、老屋等形態(tài)基本沒變,盡管有些也會因年久、戰(zhàn)爭、自然災害和城市發(fā)展而受損而消失,但他們不會像我們那樣將已經(jīng)消失的如北京的永定門再仿造一個新的,消失了就消失了。而對活著的遺跡,看得出他們在保持舊貌前提下,進行了不留痕跡的適度的現(xiàn)代化功能改造,做到歷史保護與現(xiàn)代生活兼顧,叫做“慎重的再生”。
游覽卑爾根布呂根舊碼頭,那些好看的彩色老房子都有幾百年了,還有多排平行的倉房和通道也是原來的格局,據(jù)說他們對木制老屋都鑲加了“保護板”,游客不留心一般看不出痕跡,僅此可見其用心與精心。因此我們今天還能得以回望14世紀建立的漢薩同盟這一重要海外商埠的歷史風貌。
在北歐老城游歷,自然會去聯(lián)想、比較我們的許多歷史文化名城現(xiàn)狀,總覺得哪里味道不對,也不由對“一座沒有老建筑的城市就沒了歷史,更沒了靈魂”這句話有了切膚之感。
![]()
塔林老城之門(鋼筆、水彩速寫)
![]()
塔林老城(鉛筆、彩鉛、水彩速寫)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內(nèi)有條長廊,也叫“王子畫廊”,是會見賓客、舉辦宴會的地方。
導游讓大家注意看,長廊一側窗外是梅拉倫湖上的自然風景,另一側則是與窗外風景對應的彩色風景壁畫。“壁畫出自當年的王子,即現(xiàn)任國王叔叔之手。他畫這幅壁畫,是為背對窗外風景的賓客也能看到同樣的風景——體現(xiàn)公平。”
有人講過瑞典人對公平的執(zhí)著:上世紀30年代,瑞典執(zhí)政者就開始著手建立一個平等社會——沒有人擁有特權,沒有人被虧待……聽著有點兒烏托邦,但他們就是這樣做的。
![]()
斯德哥爾摩老城(鉛筆、彩鉛,水彩速寫)
在赫爾辛基,有一場景很意外。
南碼頭海邊集市廣場,很多支著鮮艷棚子的攤位售賣各種海鮮、果蔬、小吃、手工藝品和紀念品,人很多,很有市井氣。
這時,導游指著對面一座三層建筑告訴大家——那是芬蘭總統(tǒng)府!
近前一看,沒見荷槍士兵,倒有木長椅,還有人坐在那兒曬太陽……
團友們吃驚不小,有人不免感慨幾句。
![]()
赫爾辛基芬蘭總統(tǒng)府前的集市廣場 雪村 攝
北歐人為健康,也為環(huán)保,騎自行車出行很普遍,城鄉(xiāng)都有專門的自行車道。
導游再三提醒團友步行時不能走自行車道,還說起之前有位中國游客,就在自行車道被撞骨折(還好,在高福利國家,住院手術費全免,但請翻譯的錢要自掏腰包)。但因為在國內(nèi)隨便慣了,不時有人走到自行車道上,引得騎行者不停搖鈴。導游說人家搖鈴不是提醒你,而是表達憤怒:自行車道行人不能走,這是規(guī)則!而在規(guī)則面前,人人平等!
![]()
奧斯陸阿克斯胡斯城堡(鉛筆速寫)
它建于14世紀。1940年納粹德國占領挪威,阿克斯胡斯城堡被德軍用作軍事總部和監(jiān)獄,一些抵抗組織成員在此被關押、處決。戰(zhàn)后,這里成為挪威人反思戰(zhàn)爭的重要歷史遺跡。
城堡入口旁有尊雕塑,名《榮耀與拐杖》:一位歷經(jīng)戰(zhàn)爭的女人歸來,雖然勝利,但被摧殘后的她仍背負沉重,她的面容柔美又模糊……作者說:這個女人可以是每個人的寫照。
![]()
聽演講的奧斯陸人(鉛筆速寫)
在奧斯陸皇宮前,有人舉著牌子在演講,演講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周圍一些人或坐在地上或站著傾聽。他們講什么呢?原來是反對泄露病人信息。另一邊,一隊人舉著橫幅游行過來,他們反對開采石油,呼吁為后代保護資源……挪威上世紀70年代發(fā)現(xiàn)石油和天然氣后發(fā)達起來,但很快他們停止大量開采,現(xiàn)在挪威的油價比鄰國都貴。
![]()
奧斯陸市政廳(鉛筆速寫)每年諾貝爾和平獎在此頒獎
(未完,明日待續(xù))
這是六根推送的第3750篇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