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寫日本了,雖然一開始我就覺得,關稅戰中日本要吃大虧,但沒想到,要嚴重到換首相的地步。
畢竟美國這么瘋,日本這時候不管誰上臺結局估計都差不多。
簡單來說 ,美國為了利用日本又抑制日本發展,日本經濟雖然曾經強到讓美國感到威脅,日本的上限是鎖死的,美國對付盟友的劇本其實都一樣,按需發展,就是任何一個盟友的發展都必須對美國有利,但又不能一家獨大,威脅美國的霸主地位。
于是我們就看到,美國一紙廣場協議就讓日本失落了30年,民主黨上臺的時候,還只是拼命逼日幣貶值,以刺激美元回流。特朗普一上臺,開口就是直接搶。
言歸正傳,石破茂剛上任日本首相的時候,就頗富戲劇性。上任三天被人檢舉,上任第八天就搞了一波“閃電離職”,創下戰后最快解散眾議院紀錄,更為夸張的是,石破茂雖然在競選中鬧出“睡覺門”的笑話,卻依然再次當選,結果不到一年,卻在美日貿易戰中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最終只能黯然離場!
![]()
既然石破茂已經宣布辭職,我們一起來回顧下,日本首先石破茂的那些樂子事件吧。
01 別人是閃電戰,他是閃電解散
石破茂去年10月1日剛當上首相,三天后遭遇檢舉,第八天就宣布解散眾議院,創下日本戰后最快紀錄!
搞笑的是,他在首相選舉第二次投票的時候,差點睡著了,雖然我們都知道他對選舉的情況很絕望,但當場睡覺有點離譜了。
那一次大選的結果也很慘,大敗虧輸,自民黨30多年來第一次在眾議院連半數席位都沒拿到!這不是自己挖坑自己跳嗎?
更離譜的是,拜登在任的時候,他還發表過一篇文章,表示美日合作應該平等,日本應該在美國建立日軍基地。結果面對如狼似虎的特朗普,才半年,他直接放棄治療了。
后來,石破茂更公開表示:“當首相太累了,沒什么開心的事”。
這不是廢話嗎?現在的美國已經不是說盡好話,就能有好臉色的美國了。畢竟,美國自己也超級缺錢。
02 說好聽是美日關稅談判,說難聽是美國單方面霸凌
最好笑的是美日貿易談判。美國一上來就要加征25%關稅,日本汽車業直接嚇尿了——要知道日本車40%都賣到美國呢!
結果呢?日本通過各種卑微求全,低聲下氣,曲線救國,犧牲了更多更大的代價,最后把關稅砍到15%,表面上好像和歐盟差不多,但歐盟還沒簽,且有隱形照顧條款。
日本的15%表面上似乎可以對國民交代了,但附加條件太可怕了:日本要在5年內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要知道日本2024年的GDP才采購100架波音飛機,還要多買美國農產品。豈不知日本去年今年米價都快搞上天了,這不是明顯在日本的痛腳上再斬一刀嗎?
備注:2024年,日本實際GDP為557萬億日元,實際增長率僅為0.1%,幾乎處于停滯狀態。根據現在的匯率計算大約是3.9萬億美元。
![]()
03 時間到了2025年 墻頭草當不下去了
歐美也好,日韓也好,其實骨子里打的主意都是: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所以我們往往看到的現象是,歐美日韓一邊對我們齜牙咧嘴,一邊默默地搞經濟合作。
誰知道來了特朗普這個直腸子,日本以后搞投機的機會越來越小了。
美國現在的意思是:關稅是要加的,投資是要給的,并且不管美國的商品什么價,你們都得繼續買。
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打錢!
這邊美國關稅大棒揮得呼呼響,那邊中國市場也不敢丟。并且反制和監管,也越來越嚴格。
眼看著可操作空間越來越小。石破茂在這個時候辭職其實也不是什么壞事情,就是不知道日本下一任倒霉鬼到底是誰。
04 吃瓜群眾怎么看?
想怎么看怎么看,怎么看歡樂怎么看:
日本車要漲價?沒關系,反正它主要賣給美國,而且我們的車越來越好了;
日本自殺式討好美國?隨便,反正已經看習慣了;
經濟不行,所以政局不穩,雙重危機,這也沒什么,反正“民主”國家政客都是演員,換一批也不影響大局。
想想現在的日本,五年換五任首相,誰上都改變不了當年選擇依附美國的決定,而導致現在必須承受的惡果。
最后不得不說,還是咱中國的外交政策一開始就是對的,堅持改革開放和對外合作,但更堅持獨立自主,不依附、不依賴、追求平等合作,自立自強!
以后的世界,看著日漸瘋狂的美國,慢慢宰割他的盟友和小弟,看來也是吃瓜群眾的人生一大樂事了。
最后的結論:做國家要有骨氣,做人有立場,屈膝逢迎,左右逢源最后的結局必定都是悲劇!
咱們就安心吃瓜,看看接下來日本還有什么好戲要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