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侵華戰爭的日本裕仁天皇,是日本第124代天皇,取中國古書《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來作為他的年號“昭和”。但是裕仁天皇從小體弱多病,生活自理能力極差,有記載說裕仁天皇都16歲了,有一次不小心跌倒,但是竟然自己不會站起來。
![]()
裕仁天皇
![]()
裕仁天皇
![]()
裕仁天皇
而且他的右手不能隨意活動,這些跟日本皇室結婚對象有明確的規定有關,即天皇的結婚對象都必須從皇族中的"五攝家"中選擇。這種極其狹小的婚配范圍,往往也就造成了劣性遺傳,裕仁天皇的祖父,父親都是病怏怏的。
裕仁天皇從小被寄養在軍國思想嚴重的海軍中將軍川村純義家里,再大一點就被送到"皇室"學習院,而他的院長則是日俄戰爭中的"肉彈將軍"乃木希典陸軍大將。在這種軍國思想教育下,裕仁對軍事非常感興趣,為此他曾到歐洲拜訪過一些古戰場。
![]()
裕仁
![]()
裕仁
![]()
裕仁
二戰期間,日本發動一系列戰爭都跟裕仁有關,他曾親自下達敕令組建臭名昭著的“731部隊”,這支野蠻無人性的部隊曾拿中國人做換血試驗,即把中國人的血抽出來再把馬血輸進去,還有把中國人做抗疼痛試驗,即在沒有任何麻醉的情況下用刀把手割掉,以測試人忍受疼痛的程度,像這樣慘無人道的試驗在當年的“731部隊”中屢見不已。
日本侵華戰爭中,有很多時期都是日本天皇親自決定的,比如忻口戰役,進攻上海和南京等等,還有后來的偷襲珍珠港,占領東南亞等地也都有裕仁的身影。造成上千上萬人的死亡。
![]()
麥克阿瑟與裕仁
![]()
麥克阿瑟與裕仁
![]()
走下神壇的裕仁
那么日本投降后,裕仁過得怎么樣呢?
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個原子彈瞬間造成數萬人死亡后,日軍高層徹底失去了抵抗力,裕仁開始思考自己的退路即是否能保留天皇,于是裕仁在百般阻撓下,選擇無條件投降,其實這個“無條件投降”暗示有條件投降他要保留天皇。而且他在宣讀投降書時只字未提“投降”兩字,而是用一些類似中國古文言文宣讀的,所以導致很多日本人聽不懂他在說什么,只是說后果多么的嚴重。而宣讀詔書竟然錄音錄了3次,因為他的口齒不清楚。
![]()
![]()
![]()
![]()
對此美國的態度一開始也和蘇聯等國都保持一致要求廢除日本天皇,但是后來美國的態度又有所轉變同意保留日本天皇,那么這是為何呢?
原因有幾點,
一,裕仁和美國人做了一些交易,比如日本同意把731部隊的試驗數據資料轉手給美國,美國保證天皇在日本繼續存在。
二,由于日本國民長期受到神化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經成為絕大多數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比如明治天皇病逝后,很多日本國民主動自殺以此為陪葬,可見日本天皇那時候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高,美國人要想在日本統治下去,也需要借助天皇的影響力為來維持統治。
戰敗投降后的日本裕仁天皇在1946年發布《人間宣言》,在宣言中日本裕仁第一次也是歷屆天皇第一次否定自己是神,而是和所有人一樣是普通人,這個時候很多日本人非常驚訝,有不少日本人不愿意相信這是 真的,后來日本憲法規定日本最高統治權歸人民所有。
![]()
老年裕仁
![]()
裕仁
![]()
裕仁從皇宮出來
![]()
裕仁
走下神壇后的裕仁開始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民主人士,經常走到民眾中,和民眾交流,到各地視察,后來裕仁的皇太子還打破常規和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兒結婚,這在當時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1971年裕仁開始訪問歐洲,次年訪問美國,由于裕仁對水產比較感興趣,還曾出版以“水母為代表”書籍出版,
1989年1月7日早6時33分,享年87歲的昭和天皇于吹上御所駕崩,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裕仁天皇是患癌而亡,裕仁駕崩后,亦有數人殉死。其中1月7日當天,一名87歲的男子和一名76歲的原海軍少尉相繼自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