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物的中國芯片產業深度觀察
4年未曾在華為發布會露面的麒麟芯片,9月4日高調亮相:華為四款最新“三折疊”手機均搭載麒麟9020。
2020年,麒麟9000成為全球化時代的絕唱。那一年9月15日,臺積電停止為華為代工。麒麟9000采用5納米工藝,集成153億個晶體管,CPU為1+3+4三叢集架構,GPU為Mali-G78 MP24,NPU為華為自研的達芬奇架構,是當時全球頂級手機芯片之一。
2021年,麒麟芯片最后一次“露面”。華為P50系列發布會上,當時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表示,因為被美國制裁,“麒麟5G芯片只能當4G用”。
![]()
余承東/9月4日華為新品發布會視頻截圖
2021年之后,華為手機芯片信息在系統“設置”中不可見。連2023年Mate 60 Pro的麒麟9000S、2024年Pura 70高階機型的麒麟9010,都是機構“拆機”后才發現的。
今年8月中旬,部分華為Pura 80用戶發現鴻蒙系統升級后,麒麟芯片信息赫然在列。9月4日,“不藏了”的麒麟9020隆重登場,重回公眾視野。
麒麟芯片從全球巔峰、降級受限到浴火重生的故事,已經不僅僅是華為一家企業的技術進化史,更象征著中國先進制程芯片從“依賴外部”到“自主可控”的自強歷程。
從不可見到可見
4年來,麒麟芯片從“不可見”到“可見”,意味著華為的自信——產業鏈安全屏障已經形成,不用再“隱身”。
不過,9月4日的深圳發布會上,麒麟9020的工藝制程沒有披露,只是突出“整機性能提升36%以上”的特征。也就是說,雖然芯片的生產工藝未能提升,但能效依然提升了30%左右。
![]()
華為新品發布會上展示的三折疊手機,搭載麒麟9020芯片/華為官網
而且,自從2020年臺積電退出代工之后,麒麟9000S、9010再到9020,已經迭代3次,生產工藝沒有提升的情況下,每一代的能效均有提升,已經相當令人震撼。
據悉,麒麟9020采用了自研泰山架構和自研小核心。CPU包含1個2.5GHz泰山大核,3個2.15GHz泰山中核,4個1.6GHz泰山小核。與上一代相比,小核的能效提升50%,中核的能效提升20%,大核高頻點能效也有顯著優化。
GPU為Maleoon 920,頻率為840MHz,圖形處理能力較前代提升40%。另外,麒麟9020首次在消費級SoC內融合5.5G衛星通信,地面網絡盲區仍可緊急通信。
![]()
![]()
9月4日華為新品發布會視頻截圖
射頻組件的難題也被攻克。在5G設備中,前端模塊與基帶同樣重要,它集成了功率放大器、低噪聲放大器、天線開關與濾波器等關鍵組件,需管理數十個6GHz以下及毫米波頻段。
長期以來,這些射頻組件的核心技術部件(如先進濾波器、功率放大器)都被博通、Qorvo等美國公司壟斷,同時受美國制裁限制,華為一直難以獲取相關技術支持。如今,前端模塊的自主供應實現,華為徹底打通了5G芯片從“設計”到“應用”的鏈條。
另據TechInsights分析,麒麟9020并不是對前代麒麟9010的 “顛覆性重構”,而是在其基礎上“漸進式升級”,但這一升級的意義重大——它首次在芯片內部集成了5G調制解調器。
要知道,5G調制解調器的研發與集成難度極高:不僅通信技術極其復雜,更要解決芯片內部空間、功耗與信號干擾等問題。把5G調制解調器集成到手機SoC上,蘋果至今都沒能實現,華為做到了。
手機等于PC
主流手機芯片四家競爭,華為麒麟,聯發科天璣,高通驍龍,蘋果A。
按2024年底發布時間為基準,天璣9400為臺積電3納米工藝,1x3.626GHz Cortex-X925,3x3.3GHz Cortex A78,4x1.8GHz A720;驍龍8Gen4為臺積電第二代3納米工藝,2x4.09GHz Oryon大核,6x2.78GHz Oryon小核;麒麟9020工藝未知,1x2.5GHz泰山大核,3x2.15GHz泰山中核,4x1.6GHz小核;蘋果A18 Pro,臺積電第二代3納米工藝,16核神經引擎,6核CPU,6核GPU。
根據Geekbench 6測試,麒麟9020單核得分為1600左右,多核成績接近5100,單核性能介于高通驍龍888+與驍龍7Gen2之間,而多核性能則與天璣8300、天璣9200相近。
換句話說,麒麟9020和同時期的頂級芯片天璣9400、驍龍8Gen4、蘋果A18相比,性能上依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這一差距純靠“設計”來追趕是比較困難的。
![]()
近來,手機的“游戲負載能力”更受到消費者的關注,而華為手機不算很適合打游戲。
有機構評測游戲《原神》,發現使用麒麟9020的華為Mate70 pro+(121mW每幀)跟使用驍龍8gen2(臺積電4nm)的iQOO11(115mW每幀)相比,能效表現是相當的,但跟使用驍龍8gen4(臺積電3nm)的小米15 Pro(70mW每幀)有一定的差距。
《王者榮耀》評測結果和《原神》類似。使用麒麟9020的華為Mate70 pro+手機在王者榮耀場景下,跟使用8gen2的iQOO11手機功耗相當,但是跟使用8gen4的手機相比,其幀率下降、溫度升高問題都很明顯。
要注意的是,評測的功耗都是整機的功耗,因為在不了解產品的電源方案的條件下,芯片的功耗是很難拆出來計算的。由于其中芯片功耗是整機功耗中占比較大的,因此可以說整機功耗可以反映芯片功耗。
關鍵,華為新款“三折疊”手機更看重辦公性能。華為應用商店專門開辟了“三折疊PC應用專區”,用戶可以下載適配的PC應用。像完整版WPS Office、Wind金融終端、東方財富、萬興腦圖等專業級軟件都能在新款手機上運行。
![]()
新機型還支持PC級多窗口功能和高效多任務分屏操作。余承東特別提到,該手機首次將PC版金融軟件裝入手機,“三折疊屏堪稱炒股神器,祝大家賺大錢”——可實時查看股市行情,進行深度數據分析。
“麒麟”成長,重返第一
麒麟芯片誕生于2013年。當時,華為自研手機芯片已經有4年歷史,應該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第一款麒麟芯片為麒麟910,首次集成了華為自研的巴龍710LTE 基帶,支持TD-LTE/FDD-LTE等多模網絡,將華為在通信領域的技術優勢融入芯片設計,為后來的發展奠定了核心方向。
之后,麒麟芯片保持了每年一代的更新頻率。
2017年的麒麟970,采用10納米工藝,是全球首款集成人工智能計算平臺(NPU)的手機芯片。在AI技術尚未普及的當時,華為率先布局,讓手機在人臉識別、圖像識別、智能翻譯等場景中展現出明顯優勢,Mate 10、P20等機型率先成為“AI手機”的代名詞。
最近因股價一度超過貴州茅臺而得名“寒王”的寒武紀,就是當年為麒麟芯片提供NPU而攢下“第一桶金”。
2019年麒麟990是業界首款7納米工藝芯片,也是華為首款集成5G基帶的旗艦芯片,支持SA/NSA雙模5G網絡。5G時代來臨之際,華為憑借麒麟990大出風頭,成為全球5G手機芯片領域的標桿。
![]()
2025年9月1日,全球權威咨詢機構GlobalData發布了《5G移動核心網競爭力評估報告》,華為連續七年被評為5G移動核心網領導者
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 “實體清單”。這一禁令重創華為智能手機, 全球主流芯片代工廠臺積電、三星均依賴美國技術與設備,無法再給華為制造芯片。
2020年,搭載麒麟9000的Mate 40甚至被稱為“末代旗艦”。由于受供應鏈限制,搭載該芯片的Mate 40產量很低,成為市場的稀缺品。
直到2023年、2024年,華為分別推出新機型,卻始終沒有對外公布芯片信息,甚至在手機“設置”里,芯片信息是不可見的。外界“拆機”后才得知麒麟9000S和麒麟9010的“存在”,且由中芯國際采用國產工藝制造。
![]()
當地時間2023年9月3日,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華,一位專家正在拆卸華為手機/圖源:視覺中國
這一發現也震驚了全球科技界,兩款“悄悄”露面的麒麟芯片,標志著華為開啟了“純血”芯片的破冰之路。
今年,麒麟9020公開亮相,華為用16年的時間證明,即使面臨難以想象的限制和困難,中國企業依然有能力通過技術創新,驗證了國產半導體產業鏈的韌性。
據市場調研機構IDC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為1250萬臺,以18.1%的份額位列中國手機市場出貨第一。這是自2020年第四季度之后,時隔四年,華為重返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
文中配圖部分來源于視覺中國,部分來源于網絡
作者 |榮智慧
編輯 | 向現
值班主編 | 吳擎
排版 | 八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